再谈谈用韵

来源: 南来客 2016-01-21 09:37: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31 bytes)

古人作诗填词,是否时时从袖中掏出诗韵按韵写作已无从考究。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因人而异。同样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大多数不会。为什么?因为一气呵成也好,苦吟也罢,古代诗人写诗注重的是意境而非那个韵脚。诗韵对诗人而言十分重要,但诗韵只是对前人用韵的一个总结,供参考用。随着语言的变化,诗韵无法一成不变,于是新诗韵问世。可见,诗韵因时而变。
王维的“阳关三叠”中,韵脚“尘”和“新” 按当代普通话念显然不合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回” 及“催” 和“来”按当代普通话和粤语念皆不合韵。所引二例都说明语言变化对韵的影响。是否要放弃古韵呢?南来客认为不必。格律有助于诗词的音韵美,同时也是一大束缚。还是放松点好。
那么今人作诗填词,是否会对着诗韵写作?同样是因人而异。南来客不会。早在1967年夏,南来客就在广州外文书店买到一本荣宝斋1963年版的“袖珍诗韵” (文革期间,漏网之鱼),但南来客写诗填词从来不先查平仄诗韵。得句,记下来,成诗后慢慢推敲、对对平仄,只有不确定或想不到韵脚时才查查诗韵。用韵完全按排韵规则。不严谨?谁能说出一东与二冬发音上有何不同?无论是对诗人词人还是对读者,念上去还是听起来?
这里说的是南来客自己如何写诗填词,不是应该如何写诗填词。条条大路通罗马,别管怎么写,写出来的是好诗就行。不过,好诗未必是格律诗。诗如果出律太多,还是别挂律诗的招牌为好。那块招牌挂错了地方不会增光只会减色。诗坛不少诗友是写格律诗的高手,对新格律诗(for want of a better term) 有些看法不足为怪。南来客也有同感,没说出来罢了。

所有跟帖: 

古人因为有科举的原因,对这些韵大概是要背下来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用错一个韵字被贬下下等,还差点取消几年科举资格的例子。 -阿留- 给 阿留 发送悄悄话 阿留 的博客首页 (344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09:49:04

BTW, "回” 及“催” 和“来”,在日语中还是押韵的,想来是跟唐人直接学的。hwai, tsai,lai -阿留- 给 阿留 发送悄悄话 阿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09:57:10

韵脚韵脚,平水韵是三寸金莲,新韵是旗人天足,而诗韵新编则是裹过又放的解放脚。孰好孰坏,萝卜白菜。但最好不要混用。 -wuwei09- 给 wuwei09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10:04:10

哈哈,妙言,问候无畏兄! -阿留- 给 阿留 发送悄悄话 阿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16:48:51

新韵必须标明,平水韵就不标出来,至少也是不平等吧,不知民主自由宽容这些精神不知到哪里去了。 -王武- 给 王武 发送悄悄话 王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1/2016 postreply 19:08:33

王兄,标不标是个人的事。我觉得求同存异较好。其实韵脚是小事。不讲平仄对仗粘等是大事。 -南来客- 给 南来客 发送悄悄话 南来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2/2016 postreply 09:34:14

俺的感觉正好相反:韵脚最重要,平仄在其次。韵脚不对,就不成其为传统诗歌了。而古体诗不讲平仄讲韵脚,一样佳作多多,朗朗上口。 -阿留- 给 阿留 发送悄悄话 阿留 的博客首页 (143 bytes) () 01/22/2016 postreply 10:50:55

不按套路出牌,那得是高手中的高手才行。 -wxclcc- 给 wxclcc 发送悄悄话 wxclc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2/2016 postreply 18:52: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