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弘扬或创新诗词,莫若探索一种全新文体(from scratch)^_^,至于诗词似只有follow余地 ---唐宋太过繁盛了。
常见字词有限(而生僻字词或许读来晦涩、阻挡大众),兼且平仄押韵对仗之约束,若与古人之作"[不]约而同",则亦悲亦喜。
所谓 “faded glory” 、永无法亦无必要再次辉煌,"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喜者永喜,烦者永烦。自然规律。话又说回来,如果旧体诗词一旦繁荣起来,几乎人人皆可吟咏(一如现今几乎人人尽皆拥有智能手机之势),则也失去了其原有魅力 --- 自古到今大抵 “物以稀为贵”。沁文以前于坛多次提及自己关于旧体诗词之拙见:惟其不易,弥足珍贵;倘使简极,无复称奇 。。。
极端地讲,若大量人喜欢诗词,则其效应颇似大量民众 入寺为僧、进庵作尼 。。。则社会上将缺乏劳动、生产、务实(科学、工程、技术)之人 。。。因此,只能是 选择作居士 --- 在家礼佛:对应于业余方式喜欢、习作诗词 。。。 诗词和琴棋书画类似,虽曰可以陶冶心性,然亦属 “鸦片” 系列 --- 历史似已说明了其弊^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