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赏五绝 (29)

来源: 2015-05-15 12:05:4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
只如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江船在古楚国境内继续前行,眼前江岸变得广阔而模糊起来,让人分辨不清。这就是此诗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第三四句诗人笔触转到“秦塞”和“鹧鸪”上。那么为什么钱珝要特别选用这两种物象,他要表达何种思想感情呢?“秦塞”指秦朝所修的四个要塞:即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我们知道钱珝先是被贬出长安,自襄阳乘船出发,自然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只是在秦塞武关之东南面,即今天陕西省丹凤县以南。羁旅于不远的秦塞外,家仍在长安城内,天地悠悠,江岸迷茫,思乡惆怅之情自起,故他写道:只是到了秦塞外那么远,就听到了鹧鸪的鸣叫。那么,诗人在结句中提到鹧鸪有何特别的构思呢?“格磔”;鸟鸣声。此种用法,在钱珝之前,唐朝李群玉(公元808~862)《九子坡闻鹧鸪》诗:“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它不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而是一种乡愁,离愁的象征如前面所举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行文至此,我们一下就明白钱珝选用于“秦塞”和“鹧鸪”乃是为了表达他心中思念离愁。南朝人钟嵘在《诗品》中提到诗歌应着眼于“指事造形,穷情写物”。“造形”目的在于“指事”,“写物”是为了“穷情”,也就是诗歌必须以形象来反映生活,自然和思想感情。钱珝在此诗的首二句以苍茫的江岸烘托离愁气氛。转结两句又以秦塞连想及长安,以空旷中鹧鸪啼声代替深思念之情。特别是转结句一“只”字,使全诗读后蕴结味长,即才离家不远,只是到了秦塞外那么远,就如此思念,那么,此去经年,又当如何。。。。。。可谓构思精巧,运笔婉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