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当,学习而已:)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乃唐宋及清以后之近现代例子。

来源: 雨清 2014-07-31 23:51: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5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雨清 ] 在 2014-08-01 12:18:2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鲁迅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就是唐宋以后甚至清代以后的近现代例子。

既然有动词作仄声的例子, 而且无论唐宋或清代之后皆有, 则说明"过"作动词发仄声在诗中不是禁忌,也不是绝对, 所以我们今天在前人诗词中可以读到或平或仄的动词"过". 另外,动词过作平声用的例子则多与顾及诗句整体音流和"过"字的涵义及所处位置有关. 诗句的读音往往也与当时生活中的发音处理分不开.过的发音,于现代普通话读音为仄音四声, 但在今天的某些地方语言或戏曲中还是保留了于某些位置时处理时成平声(但仄声用法在生活中和发音中是大多数). 所以说,看待过字,最好是"因地制宜",此"地"可理解为考虑"过"在诗句中之位置与涵义后选择的发音处理方式.

相信"过"字将会如"思"字一样, 即使关于它们可平可仄的议论还会继续存在于诗人们中间, 但回到现实生活中的用法, 基本涵义的大众认同和“过”多仄声“思”多平声的普遍使用, 终会令“过”作动词时的平声用法“思”作名词时的仄声用法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不以我们的意愿情感为转移呵:) 而以后以后再以后的子子孙孙,如果还能拿起手边的中文诗词书本一读的话,见到"过",相信他们发出的一定是仄声(如我们今天的大部分人一样:), 并且可能也不复为该平该仄所困扰了...   即使有真心爱好格律诗词之后人研究理论,清人的总结,也会被今人再总结整理出来的诗词理论所加入,待今人成了新出炉的权威前人时,清人的前辈座次也往唐宋那头渐渐靠拢了哦。到其时后人自有筛选。

个人浅见,随着学习进程,以后或还有修整, 妄语谬误之处, 还请多多包涵:)

所有跟帖: 

學習了,謝謝雨清! -清泉水- 给 清泉水 发送悄悄话 清泉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1/2014 postreply 11:59:31

雨清解释真有深度!远超越单就“过”字的讨论!长见识了!钦佩学习 ! -胶老爷- 给 胶老爷 发送悄悄话 胶老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1/2014 postreply 19:18:22

清泉兄与胶老爷客气而已,谢谢海涵,包容小辈妄语,于与各位交流学习中确实获益良多,感恩:) -雨清- 给 雨清 发送悄悄话 雨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2/2014 postreply 11:22: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