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正月回国探亲有感,写成七律几首选二。

来源: 2014-03-29 12:25:2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    1.   2014年正月于松岭岗逢雪

二零一四雪花浮,

坠落桑田与垄沟。

来似玉尘凝更积,

去成冰泪结还流。

薄含曙色延天泽,

轻逐微风绕故楼。

平地承恩盈尺润,

飘飞待日诉缘由。

 

     2. 同年正月于涌泉看梅花寄故人

 

 正月寒梅看亚非,

 东风恨与命相违。

 涌泉故事还来梦,

 化蝶游魂不向飞。

 覆水已流三十载,

 落英仍入十三徽。

 妙音如引花千树,

 应使人间听曲稀。

  

跋:

 

 

读了点关于唐宋诗歌中的古风与近体的语言风格的研究文章。一般来说,唐人的古体,如古风,语言风格趋于古朴、古雅、古奥、而唐人的近体的语言风格则趋于流行与通俗。尤其是近体诗中的绝句,由于本来是用于宴乐笙歌,传唱于口耳,所以它的语言是唐诗中最为通俗流行的,包含许多口语成分。这可以从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歌中看出。到了宋代,黄庭坚、陆游等许多诗人的近体语言风格也是如此。不过,到了明清,大多数近体诗的语言就专求古意了,喜欢用老百姓看不懂、读起来也不上口的字眼,甚至指人、指物、传神、达意都接近程式化,美其名曰雅。这一风气延续到如今,前不久这儿成立了一个编辑部,评选近体诗词。有位传话人告诉我说,诸位编辑说写近体诗要用文言,那位传话人还比较得意的讽刺了我一番,说我经受不了打击。其实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猜想他们可能代表某个圈子里的主导声音。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我写诗词是向唐宋主要近体诗人的语言风格学习,所以我当时就要求撤下了我的稿件。在这个观点上我从未变过,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现在还是坚持我当初的观点(写近体诗歌应该学习唐宋诗人的语言风格是其中之一)。我知道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十二年前我曾在某网站写过一篇文章,指出钱钟书先生著作中的研究方法简单,内容博杂。也许是得罪了某些有利益关节的人士,没过多久,我就失去了我在美国的第一份持续了七年多的正式工作。我当初之所以忍了,那是因为我害怕我自己没有内容更加充实的东西证明我的不同观点和方法。如今不同了。诚恳欢迎善意的批评和砖头。想通过打探并公布我的私人生活来恐吓我的,我也欢迎。我没什么好害怕的。当然,我也希望遇到并结交志趣相同的人士。一个人的能力绝对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