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里不少朋友在写七绝七律,好事。有些初涉此领域的朋友似乎对七绝七律的格式还不很清楚。这里想谈点个人的心得和感受,或许对初学者有所启发。
七律的基本格式,按第一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可分为平起和仄起两种。
平起者如下 仄起者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1 仄仄平平仄仄平,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平平仄仄仄平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平平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仄仄平平仄仄平。4
平平仄仄平平仄;5 仄仄平平平仄仄;5
仄仄平平仄仄平。6 平平仄仄仄平平。6
仄仄平平平仄仄。7 平平仄仄平平仄。7
平平仄仄仄平平。8 仄仄平平仄仄平。8
我感到,不妨将七绝看成是从七律里截下来的一部分。共有四种截法。第一种最常见,是由七律的第1,2,7,8句组成。特点是,一首三韵不对仗。例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平起)”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仄起)”
第二种截法是取七律的1,2,3,4 句。其实1,2,3,4句的平仄和1,2,7,8句是完全一样的。因为3,4两句在七律中是对仗的,为了体现这一种形式,这儿3,4句也对仗。比如: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平起)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仄起)。
第三种截法是 七律的3,4,5,6句。为体现这一形式,要求一二句和三四句各自对仗。最著名的例子是杜甫那首绝句:“两箇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另如白居易的答少年“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这种格式不太好写,对仗容易,成篇较难。写得不好,就给人没头没尾的感觉。世上多少七律,将头尾砍了都不能当独立的七绝读,就是证明。
附带说一下,你也可将1,2,3,4,句写成两组对仗,这时第一句结尾依然用平声押韵。例子是:“岁岁金河复玉关;年年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儿1,2句对仗,但关仍是平声。
第四种截法就是七律的5,6,7,8句。同理依七律,这儿开头两句对仗。如: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春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平起)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仄起)。
另一种形式,可看作5,6,7,8的异体,首句仄结,但不用对仗。如:
“小楼今夜应无睡,二月江南遍杏花。笑我浮生真若梦,年年春到苦思家”(平起)
“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日月长”(仄起)
由于七律有平起仄起两种,每一种衍生出四种形式,这样,七绝就有八种格式供你挑选,不可谓不多。
当然七绝还有其他的形式,如蜂腰格,仄声压韵格。咱初学,可不去管它。你也可一辈子不去管那些,只要学会了这两种七律和几种七绝的形式,你尽可以自如地吟咏。(下略,博客里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