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调的分说(三)

来源: 2012-03-16 03:20:2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关于词调的分说(三)
 

七.《贺新郎》  音韵洪畅,歌时浩唱。杨冠卿《贺新郎》词序:秋来乘风过垂虹时,与一羽士俱,因泛言弱水、蓬莱之胜。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断青天’,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张仲宗即张元干。“目断青天”是他的《贺新郎》“送胡邦衡(铨)待制赴新州”一词中语。又冯取洽《贺新郎》(次韵江定轩咏菊):“浩唱云笺《金缕调》,兴发小槽珠酒。”《金缕调》是《贺新郎》的别名。叶梦得《贺新郎》:“谁为我,唱《金缕》。”张元干《贺新郎》:“举大白,听《金缕》。”都是指所赋本调,歌时皆须“浩唱”。

八.《雨中花》   歌声悲壮激烈。苏泂(jiong)《雨中花》词序:“数日前,忽闻改之(刘过)去世,怅惆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爱歌《雨中花》,悲壮激烈,令人歌舞。”金蔡松年《水龙吟》:“别梦春江涨雪,记《雨(中)花》,一声云杪。”也是个高调。

九.《霜天晓角》  声调凄婉。韩元吉《霜天晓角》词序:“夜饮武将家,有歌《霜天晓角》者,声调凄婉。”按《霜天晓角》也当是笛曲。苏轼《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一词咏笛,其末句“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十.沁园春   仁宗时的都下新声,声甚清美。刘斧《青唢高议》前集卷八《续记》条:“闻前客肆中唱曲子《沁园春》。肆内有补鞋人倾听甚久,顾(崔)中曰:‘此何曲也?其声甚美。’‘乃都下新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