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把搜集来的’河传‘词牌奉上。可能有重复

来源: 新篁 2010-10-02 21:03:2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13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新篁 ] 在 2010-10-05 08:55:5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是的.请您上帖言详提携后学.谢谢.墨瑞2010-10-02 18:12:16

河传
《碧鸡漫志》卷四引《脞说》云:“《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漫志》又称:“《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阳永叔(修)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金奁集》所收令词并入“南吕宫”,《乐章集》入“仙吕调”。唐宋人所作令词,句豆韵脚,极不一致。但前后两片皆前仄韵,后平韵,平仄互换,则大抵相同耳。兹选两格:一为五十五字,前片四仄韵,三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四字,前片四仄韵,三平韵,后片三仄韵,四平韵。
【格一】
平仄(韵),
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格二】
平仄(韵),
平仄(韵)。
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韵),
仄仄平(韵),
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注释:"中"即可以是平韵,也可以是仄韵.

例词
河传 作者:顾 夐 
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
倚兰桡,独无聊,魂销,小炉香欲焦。


词例 作者:李 珣

去去!
何处?
迢迢巴楚,山水相连。
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
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餐樱庑词话》】李德润 《河传》云:“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高竹屋《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云:“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两家用意略同。高词伤格,不可学,李词则否,其故当细审之。
十二峰:即是巫山十二峰也。名起云、聚鹤、望霞、翠屏、松峦、圣泉、飞凤、朝云、净坛、上升、集仙、登龙。望霞峰,又名神女峰也。
丁香结:丁香之花蕾。结,亦作含苞不吐之意。
亦作《河转》。据万氏【词律】所载,有十六体之多。並云:“《怨王孫》一调,
   与唐腔《河傳》无异。”尚有《月照梨花》,亦列此调中。可見此调自唐以还,演变嬗蛻之繁矣。
    第二句为九字句,上五下四,第六、八字可仄。后阕第二句亦九字句,惟作上四下五,与前阕殊异。
词 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 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就不相关了。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词牌,实际上存在过的比这个数字还要多。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河传(《水调河传》、《月照梨花》、《怨王孙》、《秋光满园》、《庆同天》)

河传 柳永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奇容妙妓,争逞舞茵歌扇。妆光生粉面。
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相逢何太晚。
河传 柳永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河传】别名:
怨王孙、庆同天、月照梨花、秋光满目

【河传】格式-字数规律:
上阙:2、2、3、6、7、2、5字。
下阙:7、3、5、3、3、2、5字。

【河传】词体: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五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凡两结平韵者,其两起皆仄韵,如温庭筠之“湖上,闲望”四字,押两仄韵。

【河传】:唐曲,今存者二。
其一属南吕宫,前段仄韵,后段平韵;
其一属无射宫,即《怨王孙》曲;外又有越调、仙吕调两曲。 

【河传】始于隋代,创始人:温庭筠。

《花间集》所载唐词,句读韵叶,颇极参差。宋人多宗之,欧阳修词注越调,张先词有“海宇,称庆,与天同”句,更名《庆同天》,李清照词有“人静皎月初斜, 浸梨花”句,更名《月照梨花》;有前段仄韵。后段仄韵、平韵者,如孙光宪“风飐”词以下五首是也,宋词无填此调者;有前后段皆仄韵者,如张泌“渺莽”词以 下七首是也,宋词亦宗之,《乐章集》注仙吕调,徐昌图词有“秋光满目”句,更名《秋光满目》。历来旧谱,大都挨字类列,其体莫辨,阅者茫然。谱内划清三 体,每体中,细辨句读韵叶,各以类列,庶按谱时,各有所宗,不致混淆矣。

温庭筠
湖上仄韵闲望韵雨萧萧平韵烟浦花桥路遥韵谢娘翠蛾愁不销韵终朝韵梦魂迷晚潮韵
⊙●  ○● ●○○  ⊙●⊙⊙◎○ ◎⊙◎⊙⊙◎○ ⊙○ ◎○○●○ 
荡子天涯归棹远换仄韵春已晚韵莺语空肠断韵若耶溪换平韵溪水西韵柳堤韵不闻郎马嘶韵
◎◎⊙⊙⊙◎●   ⊙◎● ⊙●⊙○● ●○○   ⊙◎○ ◎○ ●○○●○


其它【河传】作品:
《雨后》
云漭。雨荡。满庭烟。遮掩重门小山。扰人莺燕咻枕边。无间。费时辰看天。
寸笺压黄无字署。依檐柱,零落花和树。点清池,乱柳丝。那时。倚栏人已痴。


【河传】作品不少,如有兴趣,可参照下面: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孙光宪
花落仄韵烟薄韵谢家池阁韵寂寞春深平韵翠娥轻敛意沈吟韵沾襟韵无人知此心韵
○●  ○● ●○○● ●●○○  ○○○●●○○ ○○ ○○○●○ 
玉炉香断霜灰冷换仄韵帘铺影韵梁燕归红杏韵晚来天换平韵空悄然韵孤眠韵枕檀云髻偏韵
●○○●○○●   ○○● ○●○○● ●○○   ○●○ ○○ ●○○●○

•此与温庭筠“湖上,闲望”词同,惟第三句四字,仍押仄韵,第四句四字,始起平韵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顾 夐
棹举仄韵舟去韵波光渺渺句不知何处韵岸花汀草共依依平韵雨微韵鹧鸪相逐飞韵
●●  ○● ○○●● ●○○● ●○○●●○○  ●○ ●○○●○ 
天涯离恨江声咽换仄韵啼猿切韵此意向谁说韵倚兰桡换平韵独无憀韵魂销韵小炉香欲焦韵
○○○●○○●   ○○● ●●●○● ●○○   ●○○ ○○ ●○○●○

•此亦与温词同,惟前段第三句四字不用韵,第四句四字仍押仄韵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三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辛弃疾
春水仄韵千里韵孤舟浪起韵梦携西子韵觉来村巷夕阳斜平韵几家韵短墙红杏花韵
○●  ○● ○○●● ●○○● ●○○●●○○  ●○ ●○○●○ 
晚云做造些儿雨换仄韵折花去韵岸上谁家女韵太狂颠换平韵笑那边韵柳绵韵被风吹上天韵
●○●●○○●   ●○● ●●○○● ●○○   ●●○ ●○ ●○○●○

•此与顾夐“棹举,舟去”词同,惟前段第三句,亦用仄韵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一叠韵、四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三平韵                  
张 泌
红杏仄韵红杏叠交枝相映韵密密蒙蒙平韵一庭浓艳倚东风韵香融韵透帘栊韵
○●  ○● ○○○● ●●○○  ●○○●●○○ ○○ ●○○ 
斜阳似共春光语换仄韵蝶争舞韵更引流莺妒韵魂销千片玉尊前换平韵神仙韵瑶池醉暮天韵
○○●●○○●   ●○● ●●○○● ○○○●●○○   ○○ ○○●●○

•此词亦与温词体同,惟前段第二句,即叠上句,第三句四字用仄韵,第四句四字用平韵,结句三字,后段第四、五句,作七字一句异。 坊刻起句脱“红杏”叠字,今照《词纬》本增定。 此词亦四换韵,但前段结句三字,后段结句五字,与下阎词,又自为一类。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一仄韵、一叠韵、四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三平韵                  
阎 选
秋雨仄韵秋雨叠无昼无夜句滴滴霏霏平韵暗灯凉簟怨分离韵妖姬韵不胜悲韵
○●  ○● ○●○● ●●○○  ●○○●●○○ ○○ ●○○ 
西风稍急喧窗竹换仄韵停又续韵腻脸悬双玉韵几回邀约雁来时换平韵违期韵雁归人不归韵
○○●●○○●   ○●● ●●○○● ●○○●●○○   ○○ ●○○●○

•此与张泌词同,惟前段第三句不用仄韵,后段平韵即用前段原韵异。 按,《河传》词体,凡两结平韵者,其两起皆仄韵,如温庭筠之“湖上,闲望”四字,押两仄韵,此词“秋雨,秋雨”四字,正与温词同,《词律》不注仄韵非。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韦 庄
锦浦仄韵春女韵绣衣金缕韵雾薄云轻平韵花深柳暗句时节正是清明韵雨初晴韵
◎●  ⊙● ◎○⊙● ⊙●○○  ⊙○◎● ○◎◎●○○ ●○○ 
玉鞭魂断烟霞路仄韵莺莺语韵一望巫山雨韵香尘隐映平韵遥见翠槛红楼换平韵黛眉愁韵
◎○⊙●○○●  ○⊙● ●●○⊙● ○○◎●  ⊙◎◎●○○   ●○○

•此即温词体,但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六字,两结句皆三字,另开宋词一派,张先、陆游、张元幹、李清照、黄昇等词,皆出于此。又,此词后段仄韵,即押前段原韵,与温词小异。 按,《花间集》韦词三首,名《河传》,《尊前集》韦词一首,名《怨王孙》,平仄如一,惟“何处,烟雨”词,前段起句,何字平声;又。前段第五、六句“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金字、高字俱平声;后段第四、五句“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宫字、淮字俱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余参以下类列六词。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叶韵 
张 先
海宇句称庆仄韵复生元圣韵风入南薰平韵拜恩遥阙句衣上晓色犹春韵望尧云韵
●● ○●  ●○○● ○●○○  ●○○● ○●●●○○ ●○○ 
游钧广乐人疑梦换仄韵仙声共韵日转旗光动韵无疆圣算句何待更祝华封叶与天同叶
○○●●○○●   ○○● ●●○○● ○○●● ○●●●○○ ●○○

•此与韦词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韵异。 又按,此词后段平韵,即叶本部三声,与另换别韵者不同,下李清照词亦然。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叶韵 
李清照
帝里句春晚仄韵重门深院韵草绿阶前平韵暮天雁断仄韵楼上远信谁传平韵恨绵绵韵
●● ⊙●  ○○⊙● ●●○○  ●○●●  ○●●●○○  ●○○ 
多情自是多沾惹换仄韵难拌舍韵又是寒食也韵秋千陌巷句人静皎月初斜叶浸梨花叶
○○●●○○●   ○⊙● ●●○●● ○○●● ○●●●○○ ●○○

•此与张词同,惟前段第五句仍押仄韵异。 按,韦庄“何处,烟雨”词,前段第五句“画桡金缕”,缕字仍押仄韵,正与此同,但此词起句“帝里”,里字不用韵,而韦词起句“何处”,处字则用韵,又稍不同耳。 又按,《漱玉词》李词别首,其前段第五句,亦仍押仄韵,但前段第一、二、三句“梦断,漏悄,愁浓酒恼”,漏字、酒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又字亦仄声,与诸家稍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张元幹
小院句春昼仄韵晴窗霞透韵著雨胭脂句倚风翠袖韵芳意恼乱人多平韵暖金荷韵多情不分群
●● ○●  ○○○● ●●○○ ●○●● ○●●●○○  ●○○ ○○●●○
葩后仄韵伤春瘦韵浅黛眉尖秀韵红潮醉脸句半掩花底重门换平韵怨黄昏韵
○●  ○○● ●●○○● ○○●● ●●○●○○   ●○○

•此与李清照“帝里,春晚”词同,惟前段第四句不押平韵。按,《芦川集》张词二首皆然,其后段仄韵,即用前段原韵,又与韦词一例。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陆 游
闷已萦损仄韵那堪多病韵几曲屏山句伴人昼静韵梁燕催起犹慵平韵换熏笼韵新愁旧恨何时
●●○●  ●○○● ●●○○ ●○●● ○●○●○○  ●○○ ○○●●○○
尽仄韵渐凋绿鬓韵小雨知花信韵芳笺寄与句何处绣阁珠栊平韵柳阴中韵
●  ●○●● ●●○○● ○○●● ○●●●○○  ●○○

•此与张元幹词同,惟前段起句四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陆 游
霁景句风软句烟江春涨仄韵小阁无人句绣帘半上韵花外姊妹相呼平韵约摴蒱韵修蛾忘了章
●● ○● ○○○●  ●●○○ ●○●● ○●●●○○  ●○○ ○○○●○
台样仄韵细思一晌韵感事添惆怅韵胸酥臂玉消减句拟觅双鱼平韵倩传书韵
○●  ●○●● ●●○○● ○○●●○● ●●○○  ●○○

•此亦与张元幹词同,惟前段第二句不用韵,后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四字一句异。 按,陆游词二首,后段所押仄韵、平韵,即用前段原韵,与各家另换别韵者不同。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黄 昇
昼景仄韵方永韵重帘花影韵好梦犹酣句莺声唤醒韵门外风絮交飞平韵送春归韵修蛾画了无
●●  ○● ○○○● ●●○○ ○○●● ○●○●○○  ●○○ ○○●●○
人问换仄韵几多别恨韵泪洗残妆粉韵不知郎马何处句烟草凄迷换平韵鹧鸪啼韵
○●   ●○●● ●●○○● ●○○●○● ○●○○   ●○○

•此与陆游“霁景,风软”词同,惟前段起二句俱用韵。 按,坊本后段第四句,作“不知郎马何处嘶”,多一“嘶”字,今从《花庵词选》改定,且此句亦无用韵之例,观各家体可知。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李 珣
春暮仄韵微雨韵送君南浦韵愁敛双蛾平韵落花深处仄韵啼鸟似逐离歌平韵粉檀珠泪和韵  
○●  ○● ●○○● ○●○○  ●○○●  ○●●●○○  ●○○●○   
临流更把同心结换仄韵情哽咽韵后会何时节韵不堪回首句相望已隔汀洲换平韵舻声幽韵
○○●●○○●   ○●● ●●○○● ●○○● ○●●●○○   ●○○

•此词前段第四句“蛾”字,起下平韵,第五句“处”字,仍押上仄韵,是唐词间押法,亦名隔句押。按,《花间集》李词二首皆然,在诸家中,又自成一体。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李 珣
去去仄韵何处韵迢迢巴楚韵山水相连平韵朝云暮雨仄韵依旧十二峰前平韵猿声到客船韵  
●●  ○● ○○○● ○●○○  ○○●●  ○●●●○○  ○○●●○   愁肠岂异丁香结换仄韵因离别韵故国音书绝韵想佳人花下句对明月春风换平韵恨应同韵
○○●●○○●   ○○● ●●○○● ●○○○● ●○●○○   ●○○

•此与“春暮,微雨”词同,惟后段第四、五句,俱五字异。
以上词十五首,悉四换韵者。温词以下四首,皆前结五字、后结五字;张泌以下二首,皆前结三字、后结五字;韦词以下七首,皆前结三字、后结三字;李词二首,皆前结五字,后结三字。谱内各以类列,故不挨字编次。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六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一叠韵  
孙光宪
风飐仄韵波敛韵圆荷闪闪韵珠倾露点韵木兰舟上句何处吴娃越艳韵藕花红照脸韵大堤狂杀
⊙●  ○● ⊙○◎● ⊙○◎● ●○○● ○●⊙○◎● ◎○○●● ◎⊙⊙◎
襄阳客换韵烟波隔韵渺渺湖光白韵身已归平韵心不归叠斜晖韵远汀鸂鶒飞韵
⊙○●  ○○● ◎●○○● ⊙◎○  ⊙◎○ ⊙○ ◎○⊙●○

•此词前段全用仄韵,与诸家异。若后段上仄下平,则犹然温词体也。谱内可平可仄,悉参后四词,无别首宋词可校。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顾 夐

曲槛仄韵春晚韵碧流纹细句绿杨丝软韵露华鲜句杏枝繁句莺啭韵野芜平似剪韵直是人间到
●●  ○● ●○○● ●○○● ●○○ ●○○ ○● ●○○●● ●●○○●
天上换韵堪游赏韵醉眼疑屏幛韵对池塘平韵惜韶光韵断肠韵为花须尽狂韵
○●  ○○● ●●○○● ●○○  ●○○ ●○ ●○○●○

•此即孙光宪“风飐,波敛”词体,惟前段第三句不用韵,第五、六句作三字两句、两字一句异。
《词律》于“露华鲜,杏枝繁”句,注两平韵。按,此词前段本全押仄韵,有顾词别首可证,岂又间入平韵,况两句两韵,亦无一先、十三元遽用古韵之理。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顾 夐

燕飏句晴景仄韵小窗屏暖句鸳鸯交颈韵菱花掩却翠鬟攲句慵整韵海棠帘外影韵绣帏香断金
●● ○●  ●○○● ○○○● ○○●●●○○ ○● ●○○●● ●○○●○
鸂鶒换韵无消息韵心事空相忆韵倚东风平韵春正浓韵愁红韵泪痕衣上重韵
○●  ○○● ○●○○● ●○○  ○●○ ○○ ●○○●○

•此与“曲槛,春晚”词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韵,第五、六句,作七字一句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六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孙光宪
太平天子仄韵等闲游戏韵疏河千里韵柳如丝句倚偎绿波春水韵长淮风不起韵如花殿角三
●○○●  ●○○● ○○○● ●○○ ○●●○○● ○○○●● ○○●●○
千女换韵争云雨韵何处留人住韵锦帆风平韵烟际红韵烧空韵魂迷大业中韵
○●  ○○● ○●○○● ●○○  ○●○ ○○ ○○●●○

•此亦“风飐,波敛”词体,惟前段起句四字,第四句三字,第五句六字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六句六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孙光宪
柳拖金缕仄韵著烟笼雾韵濛濛落絮韵凤凰舟上楚女韵妙舞韵雷喧波上鼓韵龙争虎战分中
●○○●  ●○○● ○○●● ●○○●●● ●● ○○○●● ○○●●○○
土韵人无主韵桃叶江南渡韵擘花笺平韵艳思牵韵成篇韵宫娥相与传韵
● ○○● ○●○○● ●○○  ●●○ ○○ ○○○●○

•   此与“天平天子”词同,惟前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二字一句,又第四句多押一韵,换头

仍押前段仄韵异。
  以上词五首,皆前段仄韵,后段仄韵、平韵者,在唐词中又自成一体。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张 泌
渺莽句云水韵惆怅暮帆句去程迢递韵夕阳芳草句千里万里韵雁声无限起韵梦魂悄断烟波
◎● ⊙● ⊙◎●⊙ ◎○⊙● ◎⊙⊙◎ ○●●● ◎○○●● ◎○●●○○
里韵心如醉韵相见何处是韵锦屏香冷无睡韵被头多少泪韵
● ○○● ⊙●○◎● ●⊙⊙◎○● ◎○○●●

•此词前后段全押仄韵,宋柳永、徐昌图、秦观、黄庭坚、吕渭老、《梅苑》无名氏诸词,皆原于此。至换头三句,犹然温词体也,但前后段两结句俱五字,与柳永二词一类,若徐昌图词,前后段两结句俱六字,又与吕渭老、黄庭坚、《梅苑》词,自为一类。谱内可平可仄,即参以下类列诸词。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六句五仄韵         
柳 永
淮岸韵渐晚韵圆荷向背句芙蓉深浅韵仙娥画舸句露影红芳交乱韵难分花与面韵采多渐觉轻
○● ●● ○○●● ○○○● ○○●● ●●○○○● ○○○●● ●○●●○
舸满韵呼归伴韵急桨烟波远韵隐隐棹歌句渐被蒹葭遮断韵曲终人不见韵
○● ○○● ●●○○●


河传〔宋〕吕渭老
斜红照水,似晴空万里,明霞相倚。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诮没些、春气味。
纷纷觑著闲桃李,浅浅深深,不满游人意。比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是青君、爱
惜底。

河传 〔宋〕秦 观 赠 妓
恨眉醉眼,甚轻轻觑着,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栏干西畔。鬓云松、罗袜剗。
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瘦杀人、天
不管。
 
河传 〔宋〕秦观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
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
恨处。
 

河传〔宋〕司马槱
银河漾漾。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感离愁,甚情况。
春风二月桃花浪。扁舟征棹、又过吴江上。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倚江楼,倍
凄怆。
 
〔附:另两种格式例词供参考〕

河传 〔五代〕李珣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河传 〔唐〕温庭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云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天际
云鸟引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红袖
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本词牌《河传》亦作《河转》,所例举六十一字格式比较常用,双调上阕六句五仄韵,下阕六句四仄韵。见特别提示。
相关资料:据万氏《词律》所载,有十六体之多。并云:“《怨王孙》一调,与唐腔《河传》无异。”尚有《月照梨花》,亦列此调中。可见此调自唐以后,演变嬗蜕之繁矣。


所有跟帖: 

俺前两天也侦察了一把,可是没整明白。个人觉着第一局四字的应该算河传,二,二式的应该是月照梨花。 不过,咳,乱! -秦照- 给 秦照 发送悄悄话 秦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3/2010 postreply 00:35:43

谢谢新篁老师.司令如果还没晕的话,挣扎着创作一首吧. -墨瑞- 给 墨瑞 发送悄悄话 墨瑞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 10/03/2010 postreply 08:01:14

哪敢不行,贴在上面,敬请批阅 -秦照- 给 秦照 发送悄悄话 秦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3/2010 postreply 12:31: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