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岗上赞海棠 评诗之一

来源: 2010-05-02 10:15:2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了东篱兄,老狼兄还有狐兄的诗评,都写得那么好,在下都不大敢下笔了。不过《海棠新社》秘书长留的作业还是得完成啊。这几天杂事儿多了些,不能一下都写完,先贴两首赶场:


>>>> 【七律】 咏白海棠(仿海棠诗社)
来源: fox25 于 10-04-05 23:02:04

经霜历雨扣重门,高踞堂前第一盆。淡荡倩姿藏雪迹,多情枝叶展秋魂。
芳心不屑簪边发,孑影犹怜月下痕。冷暖岂容风抱怨,归来正好醉黄昏。

狐兄这首诗还真是这次“海棠新社”的第一首,估计他贴上来时绝未料到会一石激起千重浪,竟然打开了海棠盛开的园门。所以首联两句:

经霜历雨扣重门,高踞堂前第一盆。

之“第一盆”的美誉实在是当之无愧。发现狐兄的海棠很切合实际,海棠基本上是秋花,故“经霜历雨”的描写。

颔联紧承首联,为盆中花着墨,神气不断(在下用笔则常常“胡来”,思路很跳跃,颔联有时可以一下再跳回虎山去,狐兄此处用笔很稳。):

淡荡倩姿藏雪迹,多情枝叶展秋魂。

“雪迹”照应诗题的“白”,“秋”也照应首联的“霜”,点出白海棠。淡荡而多情,该是作者对海棠情操的取向。(“迹”字出。)

颈联笔锋突出转折,从花的外在品貌进入花的内心世界,这一联狐兄极赞白海棠的高洁:

芳心不屑簪边发,孑影犹怜月下痕。

“芳心不屑簪边发”颇有张九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清高;虽然“孑影犹怜月下痕”句中的影啊月的颇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但这里与出句的“不屑”的韵味很谐和:以此海棠之高洁,其身影自然只会出现在清新的月下,而不会在脂香粉浓之处。

尾联该合,合要讲究余韵无穷:

冷暖岂容风抱怨,归来正好醉黄昏。

冷暖坦然,照旧归醉黄昏,可与颈联之“芳心不屑簪边发”合看,笔停而意犹未尽,也再衬出作者的志趣。

在下不大喜欢那种一味炼字而致诗意晦涩的诗作,所以才爱读李太白而躲避李商隐。呵呵。纵观狐兄这首诗句句扣题,一气呵成,流畅无滞,寓意高雅,实乃成功之作。


>>>> 【七律】咏白海棠 之 答谢
来源: 诗性大发小白兔 于 10-04-14 22:15:47

空空妙手過棠門,片瓦贏來玉滿盆。借取東吳諸葛令,摧開上苑媚娘魂。
斑如游子窗前淚,艷似女兒腮上痕。更謝東君常看顧,多情伴我忘晨昏。

兔兄这首诗名为《答谢》,究竟是谢谁呢?回到网页上看了看,似是谢接踪而咏白海棠的其他诗友。首联启得很诙谐:

空空妙手過棠門,片瓦贏來玉滿盆。

“空空妙手”是“小偷”的意思,用一片瓦就赢了一盆子玉,自然是赚了。而此玉既喻白海棠之茂,也暗含抛砖引玉的意思。

颔联从盆承接到花,笔触连贯:

借取東吳諸葛令,摧開上苑媚娘魂

出句喻东风,“東吳諸葛令”喻《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赤壁借东风,对句则用武媚娘喻白海棠:东风吹过,海棠盛开了。这两句用典确很生动。

不过“东吴诸葛令”之东吴有被误解的可能,诸葛亮的弟弟正好在东吴供职,也当着不小的官儿。“东吴”改成“临江”或许更明了一点而,也与“上苑”相对。

另外以海棠喻武媚娘也不常见,而“上苑”二字也会让读者想起武媚娘命百花一夜开的那段而典故。

颈联笔势当转,于是引出游子泪,腮上痕等情感词句:

斑如游子窗前淚,艷似女兒腮上痕

这两句很牵情,句句不离海棠,却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情。

如果细究起来,“泪”与“腮上痕”颇有雷同之嫌,如果“腮上痕”不喻泪而喻胭脂什么的,就有点儿“害”海棠之白了。

尾联以花语作结:

更謝東君常看顧,多情伴我忘晨昏。

东君者,太阳也。古诗云:“向阳花木易为春”,看来这盆海棠的日子颇为怡然。这种怡然自然来自作者看到很多诗友来咏海棠时的兴奋心情。

这首诗乃即兴应答之作,整诗以抛砖偷玉,借东风,谢东君来隐喻答谢,处处扣题,诙谐流畅,读来情趣横生,实为一首好诗。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