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纪行----- 一、 远山的呼唤 (配乐)

来源: 2015-11-23 15:18:1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音乐: 腾格尔 《天堂》 

大凉山纪行--(一)  远山的呼唤

 

引言:

2014年的11月,我和一群摄友以“折射时代”摄影组的名义为Akiller老师的大凉山系列纪实摄影制作了 《大凉山深处的孩子》 :

http://bbs.wenxuecity.com/photography/1356283.html

此贴发布之后, 在摄影坛引起了超乎预想的震动, 在这里, 我再次代表折射时代摄影组向当时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致谢!

之后, 我们幸运的受到美国两家慈善机构的关注, 一家是总部在San Diego 的华人NGO 组织 ACCEF (American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一家是在纽约的CAF ( China Aids Fund ),见附注。这两家NGO组织分别由嘉陵大哥和减肥师傅引荐,和Akiller老师建立了联系。Akiller老师不仅帮助这两家机构和凉山区实干可靠的本地义工牵线搭桥,还无偿提供了大量凉山的摄影作品,方便这两家机构开展凉山项目。

2014年的12月, 当Akiller老师迎着风雪再次翻越大凉山的崇山峻岭时, 他装载着ACCEF资助的第一批学习用品和衣物, 同时也背负着我们折射时代部分摄友的拳拳爱心, 这份爱心中, 也有摄坛老班长子夜歌的一份

这期间, 在协助ACCEF 和Akiller老师确认2015年6月重访大凉山的日程安排时, 我似乎听到了远山的呼唤。那片神奇却贫瘠的大山,那些让Akiller老师日夜牵挂的孩子们,我想去看看!

2015年6月2日,回北京的飞机上,我认真阅读着一本有关纪实摄影的书籍,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纪实摄影的概念。 随身的背包里,除了装着折射时代摄友们的爱心捐助, 还有为这趟旅行特别添置的,刚刚到手一星期的Sony A7ii ,两只精巧的Voigtlnder全手动定焦头: 40MM /F2, 和15MM/ F4.5.  

6月6日,我在西昌机场和ACCEF的三位老师汇合,开始了大凉山之旅。6月9日,在昭觉宾馆的早餐厅,我终于见到了一直敬重的Akiller老师。 

十一天, 我先跟随ACCEF老师们,后跟随Akiller老师和当地的几位义士, 翻山越岭,披星带月,走访了8所小学,2所高中,几十个贫困家庭。

十一天, 我无法深入了解大凉山完整的风土人情,无法探究大凉山贫困的根源,只能尽力用小相机把我的所见记录下来。 虽然我的摄影水平非常有限,片子和Akiller老师那些朴实、厚重的人文摄影作品差之千里, 但我还是想以我浅薄的视角和粗拙的摄影技术,向Akiller老师、向折射时代、向摄坛朋友们交一份作业。

--------------------------------------------------------------------------------------------------------------------------------------------

凉山掠影:

位于祖国偏远西南的大凉山脉, 虽不是名山大川, 但青山叠嶂,空远凝云,延绵不绝。 这里是二百多万彝人的天堂, 是他们的家园,也是他们的囹圄。一道道崇山峻岭,险峰深壑,桎梏了彝人与外界的联系,阻碍了彝人的发展、繁荣和富足。

因为整个行程以助学为主,我们没有安排拍摄凉山风光的时间。在路上,我们偶尔停下来,匆匆拍上一两张。 没有奇峰异岭,没有梦幻光影, 但悠悠大山,至今让我魂牵梦绕!

 

1. 莫莫青山,深谷逶迤。

1
2.  薄雾轻云小城远 。笼罩在雾里若隐若现的是昭觉县城。

2
3. 这是我和Akiller老师进入凉山腹地走过的路, 险峻、崎岖、泥泞。壁立沟壑中,我们陆续看见几辆翻覆的车辆,静静的躺在清冷的山涧里。  

3
4. 依山有很多小块的梯田,没有元阳梯田的规模与坚固。 如果雨季, 有时会发生泥石流滑坡,梯田便不复存在,一年的收成也就没有了。

5
5. 一个个彝寨, 依山而建。

6
         6 .  苍山翠岭,青瓦白墙。我在后期着墨不多。苍翠,是凉山的本色; 雨后,更是清莹秀彻。
                凉山里有几十万在外打工的青壮彝人, 他们留下老人和孩子苦守家园, 辛苦煎熬几年,为的就是挣得几万块钱,回家乡盖房。一个小家庭院,大约需要五万到十万不等。                                                       房顶上的蓝瓦是目前凉山很流行的新建材, 价格不贵但比较坚固。 艳丽的蓝色并非民族喜好, 只是厂家的出产。           
7

7. 斜阳照山梁。

9
8. 村头的田地, 很少有大片的。 大多分成小块,一亩三分地, 还要分种好几种作物。6月,土豆花正开。

10
9. “ 墙头的仙人掌,像彝寨一样艰难地活着/保留着我童年的刺、阿妈亡故的刺”--- 吉克阿优 ,彝族打工诗人

12
10.  午后彝家

14
11. 苞谷,也就是玉米, 是彝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15
12. 山边的土房

16
13.  昭觉县城, 凉山东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相对于大山深处的彝家,县城里人们的日子要富裕很多。

17
---------------------------------------------------------------------------------------------------------------------------------------------------------------------------
14.  这是纽约NGO组织CAF用Akiller老师的摄影作品制作的宣传手册封页。

2015_minibrochure

 一个真正的摄影师,衡量自己作品的价值,不是其卖了多少钱,而是这些作品产生了多大、多深远的影响力! 

 

附注:

ACCEF
American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http://www.accef.net/

常年致力于中国贫困地区的助学活动,在云、贵、川、广西、河南等很多地区建过小学,学校图书馆,一对一助学等等, 并在四川汶川地震时捐献超过百万美金的物资和善款。 大凉山是他们一直想进入的地区,苦于在当地没有任何联系,这次非常希望通过akiller老师的帮助在大凉山建立稳定的助学渠道。 凉山之行归来后, ACCEF陆续建立了4个助学点,捐助了66名中小学生。

CAF

China Aids Fund  , http://www.chinaaidsfund.org/

2003年在纽约成立的NGO机构,以在中国开展艾滋病关怀和扶贫助学为使命。 他们在中国河南艾滋村长期的资助项目即将结束之时,将关注转到了大凉山。 至10月底, CAF 已捐助了昭觉县民族中学爱心班30个学生。

折射时代摄影群的朋友直接捐助了5名学童上学.  

此行大凉山之旅, 我们直接或间接参与,共帮助了101个贫困学生! 

 

[flickr images are scripted by http://yourflickr.daliphotography.de/wxc.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