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10日游】- D8: 高原之路

来源: 2013-05-07 09:29: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文章最后有前几期的链接)

【秘鲁10日游】- D8: 高原之路

      走完了印加古道,昨晚10点多钟回到库斯科。总算能好好地冲了个热水澡,洗去4天的尘埃,然后倒在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天色还早时,居然就醒来了。也许是前几天每天天不亮就被挑夫唤起,已经有点习惯了?当然,原本就得早起准备赶路。今天我们将乘大巴奔赴美丽的滴滴嘎嘎湖(普诺)。

      说到大巴,其实一开始是想乘火车(“Andean Explorer Train”)来着 ,后来到网上一研究,不少人都建议“太阳之路”旅游大巴(INCA EXPRESS)更好,路线,时间都和火车差不多,但中间要停好几个景点,还配有导游和乘务员小姐,价格也只有火车的几分之一。所以早早就请罗德里格帮我们订好了大巴的票。

      话说那天在 Kuchi Rumi 和厄苏拉道别时,她把买好的大巴票递给了我,同时说:“我就是从普诺来的,欢迎你们去访问我的家乡!”接着又关心地问我们到那里住哪儿。我告诉她,我在 tripadvisor 上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家庭旅馆,我们想好好体验一下当地人的生活。她问我旅馆的名字,我一说,她马上惊呼:“啊,那是我父母开的旅馆!” 我们大家顿时都兴奋起来。世界之小啊!这下子我对普诺又多了一分期盼,有厄苏拉这么一位淳朴友善的女儿,她的父母错不了!

      

#1. 从旅馆的阳台上嘹望库斯科的黎明

#2. 赶大巴的路上。这里应该还是属于老城,许多房子的地基是石头垒的,就像印加墙。
也许是太早了?大清晨的街上还挺冷清的。

#3. 大巴早上7点由库斯科出发。这是城里的一座雕塑

#4. 街边正在等车出行的人们。左上角红色的棚子上写着“CHIFA”,应该是一家中国餐馆。

#5. 刚出城。路旁的山顶上飘着浮云,早上暖暖的太阳照着山坡,泛着金光,很好看。路边是没盖顶的房屋(盖了顶就要交税了)。

#6. 车开出城不到1小时,就到了海拔比库斯科略低的小镇Andahuaylillas。这里有一个16世纪所建的基督教堂: 美州西斯廷教堂
(Sistine Chapel of America)。教堂具有当时典型的西班牙宗教风格。其外部正在维修,里面的壁画蛮有特点,但不让拍照。

#7. 教堂是建在一块印加人的风水宝地上。这是大门外的广场。远处那个白色的大巴就是我们的。

#8. 车继续前行。又是一个小镇。一路上路过好几个这样的镇子。

#9. 城外马路边休息(等车?)的妇女

#10. 离开教堂1个多小时,到达海拔与库斯科差不多的小镇 Raqchi。这里有一个古建筑群,也叫 Raqchi。
远处最近的山脊上有一条用黑色石头(火山石?)垒成的“印加长城”(Great Wall of Inca)。

#11.古建筑群里最重要的当属 Wiracocha 神庙 - 是印加人为祭拜他们的万能之神所建。它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建筑。
神庙的屋顶原来是用稻草和木头铺盖,是当时印加帝国最大的一个屋顶,中间最高,约25米。其长92米。

#12. 从地基所用的石材就可以看出神庙的档次很高。

#13. Raqchi有 12 个生活小区,都是用石墙分割开的。

#14. 这里大约有 100 个储藏用的圆形石仓房,每一个的直径约 10 米,但是多已倒塌。

#15. 这是为游人重新修复的石仓房

#16. 生活小区一角。

#17. 小区里的街道

#18. 被“印加长城”保护着的村庄

#19. 换一个角度看神庙

#20. 坐在地头聊天的妇女

#21. 正在干活的农妇

#22. 田间漫步的羊儿

#23. 广场上好像将要开始一个庆典

#24. 看他们好开心

#25. 中午我们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高原城市 Sicuani 用午餐。饭菜虽不算奢华但还挺好吃。 这个艺人在吹奏自己创作的曲子。

#26. 继续赶路。这时海拔开始一路升高,不过路一直还是很平坦。路旁时而看到一群群的驼羊或是牛,马,羊等。

      将近2点钟,路过海拔4338米的Raya垭口 (Abra La Raya)- 我们此次旅行所到过的海拔最高点。这里算是一个分水岭:北边的山谷通往库斯科和圣谷,而南边山谷流淌着的融化的雪水一直汇入滴滴嘎嘎湖。

#27. 衣着鲜艳的妇女牵着驼羊。由于海拔高,这里的气温很低,可她却脚蹬着凉鞋

#28. 男孩和他的伙伴们 (他也是穿着凉鞋)

#29. 雪山前的市场

#30. 车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行。这是马路边看到的几处墓地之一

#31. 镇上刚放学的小姐俩

#32. 对面开来的一列火车。一路上铁路和公路几乎平行,不过只见过这一辆列车。

#33. 牧牛人。枯黄的草场上,老妇人弯着腰,拄着拐,领着狗,好像在对牛儿说着话。。。 那沧桑的画面让人记忆深刻。

      离开Raya垭口继续南行约1个小时,到达海拔 3900 米的Pukara小城。Pukara是的的喀喀湖盆地北​​部地区的第一个人类聚居地,建于公元前500年 - 公元200年,在其鼎盛时期占地超过一平方公里。

#34. 这是城外的小河

#35. 路边卖水果的大嫂。 好像生意不是很多。

#36. 当地人用他们特有的粘土制作出精湛的陶器。

#37. 这里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饲养高海拔地区特有的驼羊(llama)和羊驼( Alpaca),并用它们的毛编织纺织品。
这是羊驼,它们的毛已被剃去。滴溜溜的大眼睛甚是可爱。

#38. Pukara 大教堂。 小城的人不多,教堂附近很清静。

#39. 中心广场,很干净,就是没什么人。

#40. 接着上路。这一带的高原比较干旱,神圣谷的青山绿水早已不见,牛儿们在啃着枯草。

#41. 路过胡利亚卡(Juliaca),一个典型的秘鲁工业城市,离普诺还有不到1小时。我们过两天将从这里飞回利马。

      天色渐暗,望着窗外的一片枯黄,我已无心拍照。 5 点钟,大巴准时到达普诺。我们走出车站,一眼就看到一位文质彬彬的长者在对着我们微笑: 埃德加 (Edgar) - 厄苏拉的爸爸! 不知怎的,当时真有点见到久别亲友的感觉。 埃德加热情地帮我们送上他订好的车,先是把两个暂时不需要的行李箱带回他家(我们第2天住那里),然后直奔我们当晚的住处。

#42. 猜猜今晚我们住在哪儿?

      

      

 

*** 未经许可,请勿转帖。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