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两次谈起部下的出身问题,其中一次火冒三丈

来源: 千里 2022-11-17 10:37: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161 bytes)
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两次谈起部下的出身问题,其中一次火冒三丈

引言:

“这一仗美军究竟输在哪里?”

活了整整100岁的美国陆军上将范弗里特,晚年经常和部下们讨论这个问题。

美国人挺善于分析,他们总结了诸多原因:自己的轻敌、南朝鲜的拉胯、其它盟友的不给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猛。而当这些原因都被逐一讨论过后,像范弗里特、李奇微这样的美军名将,都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了战局走向:彭德怀的存在。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是的!70多年过去了,美国仍有学者在研究着彭德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比起他们,那些与彭帅朝夕相处过的将士们,显然更有发言权。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翻看诸多老将军、朝鲜老兵的回忆性文字中,看得最多的竟是:彭德怀的发火。

后勤无法到位,他在中南海拍过桌子;

梁兴初没打好,他开骂,最终38军成了“万岁军”;

……

应该说,正是这些“发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元帅。而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则是彭德怀为另一件事的发火。
一:志愿军司令部,有了个“诸葛亮”

1950年12月,在经过数次沟通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成立了联合司令部。联合司令部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其他成员除了有我军洪学智、韩先楚等将军外,还有朝鲜人民军派出的副司令员、副政委等。

而参谋长一职,则由一位中国将军担任,他的名字叫:解方。别看解方这一年才42岁,但在国内早已是四野名将。

解方原名叫解如川,1908年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四平镇。因为好学、尚武,1930年他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求学。回国后,一心报国的他加入东北军。

在东北军期间,解如川曾一度受到重用。他精通英语、日语,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在东北与日本人的周旋中总能发挥作用。“少帅”张学良手下良将不少,却对解如川是格外器重,曾多次公开赞叹他:是个人才!

不过,虽然解如川对张学良的知遇之恩很感激,但却对国民党对日军的不抵抗极为反感。再加上后来受到东北军中地下党的影响,他于1936年4月秘密加入共产党。

1941年,在秘密为党工作多年后,解如川离开东北军,顺利到达延安。对于他的到来,毛主席和周恩来十分高兴。为此,主席还特意跟他说:

“你已经回家,应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不要再叫解如川,我给你改个名字,叫解方好吗?”

解方,意指:解放。从此,国军中少了个解如川,我军中多了一员名将。

解方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干过很多岗位,但公认干得最好的是作战参谋一职。昔日在东北军中,他担任的就是少将参谋长;后来在八路军时,他又干过358旅参谋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干过辽宁军区第十二兵团参谋长。

 

 

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好的参谋长,在战场上亦是相当“稀缺”的。因为他们在很多时候能对司令员的正确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和解方共事多年的韩先楚将军,曾这样评价他:

“在一些重要战役战斗中,听了他的意见就打好了,有一次未听他的意见就吃了亏!”

这,便是解方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解方跟着韩先楚将军参加了海南岛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海南岛战役结束,他被安排到武汉休养。

直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几乎是第一时间 ,解方就敏锐地意识到:东北的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于是,他连夜写信给林彪,请求立即北上,准备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事。这样的反应速度,令人钦佩。

果然,很快中央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命令就下来了,解方得到了新的任命:第13兵团参谋长。42岁的解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于是他背着作战参谋所需的大大小小的工具,匆匆启程,赶到东北。

从8月份到达安东,到10月份志愿军入朝,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解方和战友们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也恰恰是因为有这样的准备,才能实现10月份彭德怀一声令下,志愿军就能“秘密”入朝的壮举。

关于入朝事宜,当时彭德怀的要求是:25万人用两到三个晚上秘密跨过鸭绿江,不能被敌军发现。

很显然,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领到任务后,作为参谋长的解方和战友们,开始认真讨论方案。

他们在严格保密下,把侦察做到了极致:派出了作战科和侦察科的两个工兵团,沿着鸭绿江一路勘察;

他们在有限条件下,把道路铺到了极致:在找到三处合适的铁路桥后,在道轨上铺枕木,让人员、马匹和车辆都能通行;

他们把有限的时间,把控到了极致:黄昏二到三小时内架好桥,拂晓前一到两小时撤桥;

他们把过桥细节,安排到了极致:各军入朝后要编成几路,过江后如何分开进树林隐蔽。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

 

 

最后,就在美国人当着记者的面叫嚣“中国人不敢过江与我们较量”时,我25万大军已经入了朝。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军史上的奇迹。应该说,这一切都让美国人天天吹嘘的那些现代化侦察仪器、手段,都成了大大的笑话。

入朝后不久,解方接到命令,他由原十三兵团参谋长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参谋长。而他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彭德怀等人,把志愿军司令部组建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彭德怀早前并不在四野,对十三兵团等人员的具体情况,显然是不够了解的。因此,人员的安排问题更多的就是由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人来统筹。

关于调什么人进司令部,解方提出了一个原则:不求人多,但求精干。他要求所有人员本事过硬,他认为“读、记、算、写、画、传”是最基本的功底,达不到要求的人一律不用。

当然,光有人是不行的。一个了不起的司令部,还需要有明确的战前制度。为此,解方大刀阔斧地整顿机关,制定工作条例,保证单位各司其职。在那段时间,整个志司天天抱着文件在人群里跑得最勤的,就是解方。

这一切,彭德怀都看在眼里。他以一个将军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出解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那时候,一向不苟言笑的彭老总每次看到解方,总要叫上一句:“诸葛亮!”而每次运筹一次战役时,彭老总也总是忘不了叫解方来说几句,他常说:“叫我们的诸葛亮来谈谈情况!”

每次这时候,解方就会“嚯地”一下站起来,有条不紊地把情况一一说明。很多早前不了解他的同志,在听完他的发言后,总要赞叹一句:“果然是老参谋,说啥都有板有眼!”
二:彭德怀火冒三丈

关于朝鲜战场上的解方和彭德怀,多年后有志司老干部这样回忆道:

“彭总在战场上非常严厉、爱训人,但从未听到他训过解方!”

彭老总爱训人,是因为他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求极高。他始终认为,志司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导致在前线杀敌的将士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他无法容忍失误。

而“不训解方”,则是因为实在很难“发现”对方的毛病。超常的记忆力、敏锐的思维,让解方得到了彭老总的信任。对于这样一个好助手,彭德怀自己“不训”,自然也容不得别人在背后说他。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彭老总的一次发火。

当时,军中有一位同志听说解方出身东北军,原本是属于国军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解方是旧军人出身。

说起来,这自然也是事实。但这话偏偏传到了彭德怀耳朵里,他一听马上就火冒三丈,严肃地批评对方:

“旧军人出身怎么了?我彭德怀,还有朱德、贺龙、叶剑英,哪一个不是旧军人出身?我看解方是个好同志,是个称职的参谋长!”

彭老总这么一句话,说得那名同志赶紧道歉、认错。

彭德怀说得没错,他自己早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加入湘军。在湘军中,他曾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他随湘军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还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在1928年4月份,才加入了我党。

而他列举的几个例子:朱德曾在滇军任职,叶剑英曾在粤军任职,贺龙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彭老总说话一向直率,朱德、叶剑英、贺龙等老帅亦是如此,这一点彭老总很清楚。因此,他才会以自己和这几位老伙计为例。

事实上,除了为解方,彭老总在另一个场合也曾谈起所谓的“旧军人”出身问题。

那一次,同样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那一次,是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

这件事发生在1951年年初,当时曾泽生刚刚率领50军,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创造了“奇迹”。因为这一仗,直到现在50军仍被不少军迷称为“地表最强防守部队”。

事后,曾泽生在司令部见到了彭德怀。一向不太夸人的彭德怀,紧紧地握住了曾泽生的手,感谢他和50军的将士们。而此时,曾泽生将军则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我们尽力了,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头了!”

曾将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是一名起义将领。在1948年起义前,他曾是国民党的一名军长。而他当年带的国军第60军,曾被不少国军王牌军嘲笑为“杂牌军”。起义后,这支部队被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950年10月25日,50军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

起义后,虽然我军从上到下,从未有过半点瞧不起曾泽生及50军。但曾将军自己心里,显然还是有道坎没过的。正因如此,他才会当着彭德怀的面发出这样的感慨。

 

 

听完这话,彭德怀显然无法赞同。他直接当着众人的面说:

“这是什么话!不就是起义改编的部队吗?我彭德怀不也一样,出身旧军队湘军!”

从解方到曾泽生,一向对部下要求极严苛的彭老总,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在关键问题上,他一直是护着自己麾下的将领、护着自己的兵的。

应该说,能得到彭德怀的“护”,是因为解方将军和曾泽生将军都值得。而这种肝胆相照的“护”,在战时,是会让部下以命去回报的。
三:让美国人不敢轻视的解方

得到彭德怀的器重,解方的身影出现在抗美援朝的几乎每一个重要场合。他常冒险往返于北京和朝鲜,传达各种指示。同时,他也亲眼见证了彭德怀在司令部的一次次欣喜与焦虑、一次次痛快与担忧。

1951年6月,被“打痛了”的美国人终于愿意走到谈判桌前了。此时,志愿军军方派什么人去参加谈判,则成了毛主席和彭德怀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时候,彭德怀又想起了解方。精通日语、会英语、早年曾多次参加军事谈判,这些都是彭德怀推选他的原因。为此,彭德怀特意把解方叫到身边,给他下达命令,让他务必在谈判中好好表现,不要给咱志愿军丢脸。

接到这样的任务,解方感慨万千。当年在东北和日本人谈判的一切,仍历历在目,国民党的退让他深恶痛绝。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有底气、有实力,和外国人在谈判桌上“硬刚”的。

在接下来的谈判里,解方代表我军说出的很多话,如今都被写进了军史教材里:

他说:“你们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吧!”

他说:“请你们把眼睛睁得大一点,看看现实情况,过去你们随便飞来几架飞机,开来几艘军舰就可以把人吓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说:“我坦白地告诉你们,如果辩论不能帮你方达到非分的目的,挑衅行为和恫吓,也决计帮不了你们。”

这些话,是在前线仍炮火连天的情况下说出来的。事实上,整个谈判都是在打打停停中进行的。因此,每一句话的意义都是极为重大的。 

 

一旦谈判官把硬话说了,前线就得打出像样的仗来,不然必然会被敌方谈判官嘲笑。所以,每一句话解方都不能乱讲,都必须对前线的实际情况、后勤的保障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明确什么时候、该怎么说。

这些话传回志愿军司令部后,彭德怀高兴极了,连连对身边的同志说:

“回国后,我一定要把解方推荐给周总理,让他干外交!这样的军事外交人才,不多呀!”

负责谈判工作的李克农将军,也称解方“立场坚定、善于动脑子,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连美国人一提到解方,都直言:是个极难对付、令人生畏的人。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努力下,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签定。多年后,当旁人问到解方关于谈判的感受时,老将军坦言:“谈判桌上就是一点事也不能让步,这是斗争,输一局都不行!”

解方的表现是如此,曾泽生将军及50军也是一样。受到彭德怀鼓舞后,曾泽生于1951年7月,再率50军二次入朝,完美地完成了西海岸防御及抢修前线机场任务。
四:尾声

从朝鲜回国后,解方将军受到了重用。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晚年老将军曾经提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事,那些烽火岁月,深深地印刻在他脑子里。而每当谈到彭德怀,老将军的目光中总是透着敬意。在他看来,能在彭老总身边干一回参谋,是一生的幸事。

持这种想法的,又岂止解方将军一人。洪学智、韩先楚、邓华,包括曾被彭德怀骂“鼠将”的梁兴初将军,哪一个不是个性十足,哪一个不是雷厉风行的脾气。在抗美援朝之前,他们都与彭德怀接触不多。但当战争结束后,他们都对彭老总充满了敬意。

 

 

如今,国内外仍有大量军史专家们在讨论:彭德怀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有人认为:是因为半生戎马的他很有经验,知道什么人该放在什么位置;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他在国内还有一群老战友在帮忙出主意。

诚然,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但有一点,是笔者希望大家不要忽视的:他的那腔真诚与率直。他的嬉笑怒骂间,这份率性是不变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属于一个中国元帅的个人魅力。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得此老帅,国之幸也

所有跟帖: 

地摊货 -man008- 给 man00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2:17:40

民间出人才?:)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2:57:48

最烦这种地摊货,写的跟当事人一样,连人家心理活动都清楚。 -delta2020- 给 delta202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4:16:10

即便果真如你所谓的“地摊货”的话,可历史的事实,不也正如官方史实所记载的那样,证实了彭总所帅志愿军最终胜利了嘛!呵呵呵 -东田枫叶- 给 东田枫叶 发送悄悄话 东田枫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8/2022 postreply 09:24:45

过誉了。解方是三野的,曾被作为严格处理子女的高干典范。他的长子犯过罪。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4:54:42

电影《兰州兵变》讲解方将军的,好看, 内有链接。 解方随万毅进东北,是东野/4野的。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194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5:30:51

我最早知道解方就是从一篇他教育子女的文章中得知的,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87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7:36:31

那张过鸭录江的照片摄于1951年2月17日下午。照片中的部队是64军,由64军政治部摄影组组长黎民在安东马市拍摄。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5:02:00

是至今採用最多的一张,但是,是可以找到的第二张,不是第一张。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22 postreply 15:04: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