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同行 - 水城的日与夜

来源: 虚舟自横 2021-09-15 18:09: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819 bytes)

【12-13/7/2015】

一出威尼斯火车站,就见热烘烘的水城里,熙熙攘攘,人流如潮。

袖子被弟弟轻轻拉了一下,转头看到困惑的小脸,带着失望:“为什么巴黎,威尼斯,都和图片里看到的样子根本不一样?”

愣了一下,不知该怎么回答好,也有点心痛小人儿的失望。一直以为他们从小见多识广,不会像妈妈小时候土哈哈的,对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多憧憬和想象。原来他们也是有期待的,也有蒙着玫瑰色的想象。

过来人太熟悉这种小失望,却从没想过要如何教小朋友保护好心情去拥抱这骨感现实。弱弱地说,图片里看到的,与现在亲眼看到的,确实是同一个巴黎和威尼斯,只是它们被覆盖在这些游客、商贩、火热的天气、焦躁的心情下面。如果学会像摄影师和画家们一样,用心去观察捕捉,就会看到的。人们看到的景色,其实,是自己的心情。

哥俩似懂非懂,心情已经被意大利浓郁的冰淇淋勾引走了。

威尼斯老城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独立在浅浅的威尼斯潟湖(Venetian Lagoon)海湾里。形状活像一只淘气的海豚。一条四公里的人工长堤,像拴住海豚鼻子的线,连接着大陆和威尼斯老城。火车就是从这条线进入威尼斯的。严格地说,威尼斯老城是位于118个人工小岛上。小岛之间由177条人工运河隔开,又有400多座桥梁把它们连接。这些小岛像一片片精确的拼图,拼出了这条海豚;海豚圆圆的身体上,贯穿着一条反S形的大运河。

顺着大运河的左岸向岛的北端走。跨过大大小小的石桥,经过一个个窄到只容两人并肩的深巷口。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房屋建得十分密集。正担心要在这迷宫里走失了,手机上收到了民宿女主人的短信,说,出火车站过了第四个桥后,走一会儿,会看到路边一个小超市,她在那门口等着,穿绿色衣服。

赶紧和哥俩一起回忆,数数到底已经过了几个桥了。三人还没有统一意见,就看到了远处,一个墨绿色大花连衣裙的身影,热情地冲着娘儿仨在招手。

被女主人领着走进窄到太阳照不进的小巷,顿感清凉了许多。这里是“海豚”的脊背上一个宁静的居民区,全是一层的砖石平房。小巷两边只见高高的石墙,和墙上一家家紧闭的大门。

转了两个弯,到了。住处和主人的家是挨着的隔壁单元,中间有个小庭院。一大早房间还没打扫出来。按计划,先把背包放主人家里,就可以出去逛了。

女主人个子不大,橄榄色皮肤和粗黑卷发,典型的意大利模样,但能用英文做基本的交流。离开时特别提醒娘儿仨:“威尼斯是很安全的,但在人群里要提防小偷哦。”又撇撇嘴:“威尼斯人是不会偷东西的。小偷都是从东欧来的。你知道吗,特别是那些个匈牙利人。”她抬起手,比划着个子高高的人。

果然鄙视链无处不在,世上哪里都差不多。

又走过大大小小的石桥木桥,和迷宫一样的窄巷,穿过“海豚”肚子,慢慢向南逛,目标是著名的圣马可(S. Marco)广场。

每到桥上都停下向两侧望,看窄窄水巷里的不算清亮的水路,在夹道的古老大石建筑的荫蔽下荡漾,直到遇上远处的那条横着的水巷。那交汇处往往非常明亮,阳光耀眼碧波闪亮。不经意会有一两只贡多拉(Gondola)在那明亮处划进视线。正着像柳叶,侧着像月牙,有矫健的船夫撑着长杆,逆着光划来,一幅浓浓威尼斯风情的黑色剪影。

威尼斯有很多美誉:“亚得里亚海之明珠”,“水之城”,“桥之城”,“百岛之城”,“漂浮之城”,“运河之城”,等等。在人类所建造的最美丽的城市中,它“水”光独好。一片片华美优雅的乳白与砖红的石质建筑,立在水影之中,无比浪漫旖旎。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完全没有车辆的城市。没有马路,只有运河和船。

最初,这里只是威尼斯潟湖中的一片随着潮汐而时隐时现的沼泽地。因为附近的罗马帝国城市和乡村接二连三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侵扰,一些难民就躲避到了这里。他们慢慢摸索出了在泥沼滩上用木桩打地基,再用石头在上面建造房屋的有效方法。神奇的是,这些木桩因为海水泥沼既杀菌又隔离空气的效用,不仅不会腐烂,还随着时间而越发坚硬。可以说,是一片“地下森林”支撑着这么一座曼妙的水城。

越走人越多,街上越来越热闹。路边出现了众多商铺餐馆和小摊贩。精美橱窗里有各种漂亮的威尼斯狂欢节的面具,和琳琅的手工水晶制品,都是威尼斯的名产。街角小摊贩们看到娘儿仨,也会用中文问好。

除了吃冰淇淋,哥俩还一人选了一顶印着“Italia”(意大利)的遮阳帽。旅行到这会儿,两人已经先后丢掉了出发时从家里带的帽子。

正午的圣马可广场,像个巨大的长方形烤盘,上面盛满被煎烤着的人们。高处的许多大理石雕像顶上,则歇满了白鸽。它们随时准备着涌向广场上每个伸出喂食的手。广场周围的阶梯上,凡是可以坐的地方,都是歇息的游人。头戴美丽羽毛,踩着高跷的妖娆“大鸟”,和蒙着面具的诡异小丑,舞蹈一般身姿柔软地在广场中走来走去,和人们挑逗互动。气氛和天气一样火热。

这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宏大广场,其实是非常美丽壮观的。当年拿破仑占领了威尼斯后,曾盛赞它是“欧洲最美的会客厅”,还在这里建造了以自己命名的“拿破仑翼”大楼。

威尼斯原本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因位于亚得里亚海北端,它一直与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和西亚穆斯林地区密切通商。文艺复兴时期,它达到鼎盛,是地中海最著名的商业贸易中心,建筑、绘画、雕塑和音乐艺术也颇负盛名,还拥有强大的海军做保护。15世纪后,威尼斯开始衰落。再后来,被拿破仑占领统治,又被其转手给奥地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才并入意大利王国。

因为贸易交流发达,威尼斯的建筑艺术受到多元的文化影响。广场东面的圣马可大教堂,是最杰出的代表。它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杂烩”,融合了古罗马风格、东罗马的拜占庭风格,还有中世纪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伊斯兰艺术的元素。在各路艺术风格的和谐共处中,主体印象仍透着浓郁的东方异域风情,华丽堂皇又神秘抽象。它的五个华美的球状穹窿顶,由帆拱(pendentives)结构连接墙壁,在室内外形成许多优雅梦幻的圆形和弧形的线条,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

圣马可大教堂内,保存着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从君士坦丁堡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文物。因为整个上层是覆着金箔的马赛克装饰,还有镶满珠宝的金祭坛,它也被叫做黄金教堂(Chiesa d'Oro)。这座大教堂是当年的威尼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大教堂以及广场,都是以耶稣的门徒马可命名。828年,两个威尼斯富商在总督的授意下,将在埃及殉难的圣马可的遗骨,从亚历山大港偷运到威尼斯,并为圣马可修建了教堂和广场。他的遗骨被存放在大祭坛下。圣马可也成为威尼斯的守护神。在威尼斯常常会看到带翼的狮子的形象,那便是圣马可的标志。

广场上另一个重要的建筑,是总督府(Doge’s Palace)。这个哥特式的宫殿,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居所,十分奢华。由金色阶梯而上,到处装饰着油画,壁画和大理石的雕塑。总督的大会议厅的一整面墙上,是丁特列多(Tintoretto)的巨幅油画《天国》,在当时是世界最大的油画。威尼斯画派,色调明亮绚丽,正反应了当时的威尼斯富裕华丽的生活。

绕来绕去绕到了总督府的后面,是为了看一座小桥。这是一座独特的白色大理石拱桥,造型别致精美,完全封闭,两侧有小小的镂空菊花图案的石窗,像一座精雕细刻的悬空小房子。它就是“叹息桥”(Ponte dei Sospiri)。这个相貌和名字都十分浪漫的桥,却是通向水道另一边的不见天日的死牢。它是从前被判决的犯人去往死牢的必经之路。当犯人走过它,驻足从小石窗最后看一眼美丽的世界时,唯有憾然叹息。

广场南边朝着海湾的开阔处,有一对高高的石柱,象征性地形成一个大门。一边石柱顶上是威尼斯的标志,代表守护神圣马可的,带翅膀的狮子;另一边上面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是威尼斯旧时的守护神圣狄奥多(San Teodoro)

眯起眼,试图运用想象的魔力,使人群消失。这大海边空旷的白色广场,又会是什么样子?本想让哥俩也来遐想一下。此时,哥哥已在大理石台阶上寻到一个席位,正坐在那儿专心地享受他的冰淇淋,全不在意旁边挤满了人。弟弟从踩高跷的“大鸟”那里弄了一小纸袋的谷物粒儿,正和一群孩子一起,开心地喂鸽子玩儿。

晚餐后,在夜色里慢慢散步,往住处走。

白天来威尼斯老城一日游的大批人流早已离去。店铺也都打了烊。水城变得十分清静,仿佛洗去铅华的脸,素面朝天,恬静淡然。

居民区更是静谧,时而听到不知哪里发出一声咕咚的水声。连起来,好像有只慵懒的手,有一下没一下地,在随意敲弹一个古老的乐器。

小巷入口前的石拱桥边,停着几只黑色的贡多拉,弯弯的船身被月光撒上一层银沙。石拱桥和它在水中轻轻波动的倒影,合成了一只多情感伤的眼睛,流着它的泪,流啊流,没个完。

曾经的威尼斯,天时地利,称霸地中海,一度成为欧洲最富强的城市国。但战争和瘟疫让威尼斯伤了元气。特别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的国际贸易地位。随着大西洋沿岸欧洲各国的崛起,威尼斯不断衰落,不再有活力。如今,老城里仅有5万多常驻的居民,主要以旅游服务业为生。整个水城也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昔日荣光随风而逝,湮没于历史。

更糟的是,威尼斯还在经受洪水和污染的威胁。它的水平面和100年前相比,已经上升了23厘米。圣马可广场每年会被海水淹上过百次。照此趋势,再过100年,水上之城威尼斯,将成为水中之城,无法居住。

沧海桑田,不胜唏嘘。

住处被女主人布置得清新雅致。看见架子上摆着亮晶晶的威尼斯的玻璃工艺品,连忙趁着哥俩还没上手,把它们收进柜橱里。屋子里还有不少日本元素的装饰和日本图书。原来主人的儿子是在日本工作,会介绍来威尼斯旅游的日本朋友到这里住。客人们便留下了这些小礼物。

窗外,是个铺着白色石子的可爱小庭院,种着藤叶植物,和在夜色里说不清颜色的玫瑰。庭院的那边就是主人家的窗子,隔着窗帘透出柔和的光。一座大理石雕塑背着光,虽看不清是什么,也添了些典雅。花坛边的石椅上,一只胖猫伏在那里,像雕塑般的一动不动。

月光如水。

然后,有了点动静。主人家那边不知是哪儿有个门,就出来了个老奶奶。或者也许她本来就在庭院里没被注意到。老奶奶很瘦很老,穿着宽松的大图案袍子,薄薄的头发盘成个小小的灰白发髻,背弯弯的,显得更矮小。细细的胳膊提了一个带莲蓬嘴的水壶,动作缓慢地给植物浇起水来。胖猫轻轻凑过去,在她脚边蹭了蹭,又回到石椅上,继续睡觉。

宁静的威尼斯之夜,就这样栖息在温馨老时光里。

清晨的威尼斯更清爽了许多。居民们在夜间收好放在巷口的一袋袋垃圾,已经由船运走。经过一夜的休整,水城又抖擞精神,准备迎接大批游客的到来。

在离住处不远的北岸码头Fondament Nove买了12小时有效的水上巴士 (vaporetti) 通票,去转转威尼斯附近的小岛。

蕾丝岛(Burano),宁静可爱。五颜六色的房子像玩具积木一样列在河道边,映出缤纷倒影。这里的居民主要以手工制作蕾丝为业。小街两边有一些蕾丝店,店门外都挂满白色蕾丝花边,轻纱曼妙的蕾丝衣裙,可爱的蕾丝小阳伞和扇子。男生们对这些视而不见。本想挑一把蕾丝小伞作纪念,人家已走远,只好作罢了。

玻璃岛(Murano),以手工玻璃艺术闻名。主街边都是玲琅满目的玻璃艺术品店。从拇指大的玻璃蜗牛,到华丽耀眼的巨大玻璃吊灯,目不暇接。玻璃作坊就在店的后面。若不是亲眼看着刚从火炉里取出来的一团热乎乎的半液状玻璃,在艺人手中三下两下,随意变成一匹飞奔的骏马,或是一只轻盈的风帆,真难以相信它们是出自那又黑又粗的手。哥俩各买了自己属相的奔马和公鸡,外加一只刚拱了白菜的小胖猪。

威尼斯南端的札特码头(Fondamenta delle Zattere)则宽畅美丽。在Nico’s 网红冰淇淋甜品店,一边品尝香浓巧克力的Gianduiott,一边遥望对面的小岛上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白壁红瓦上,高高钟楼的蓝色尖顶,与湛蓝的大海互相致意。

从札特码头继续坐水上巴士去南边圣尼科鲁岛(San Nicolo)的丽多海滩(Lido)。丽多却让人失望。沙滩虽然很长,却不太干净,光秃秃的,水的颜色也不清亮。没有椰林缀斜阳,更没有海蓝蓝。每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居然是在这里举行。

哥俩倒是不挑剔,看到沙滩很开心,没一会全身都玩湿了。

回程在黄昏的海面上,正好看红红的夕阳,像那团刚从火炉里取出的玻璃球,沿着柔和的天边,从海平线慢慢溜进海水里。

水上巴士经过泛着金黄光晕的圣马可大广场,驶入了威尼斯的主干线,宽阔的大运河。

华灯初上,水城换了魅力晚装,在大运河两边伸展。蓝调的夜色简洁了白日的喧嚣杂乱。丛丛灯火像在不断地往水中撒着金片。

远远的,可以望见横跨在大运河上的里亚托桥(Rialto)了。白色大理石的桥身,典雅优美。

里亚托桥是“桥之城”中,最大最华丽的一座。昨天白天,和哥俩两次走过这座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熙熙攘攘的廊桥,都没有注意到它雕刻精美的桥身,因为它也是一个悬架在大运河上的繁忙“大商场”。历史上,里亚托桥就是威尼斯城的商贸中心,也叫“商业桥”。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以它为故事的场景。整座桥是个有顶的大拱廊,里面全是整齐的商铺。中央最高处是一个可以远眺大运河风光的亭阁。

此刻,从水上望去,里亚托桥在夜色灯火中通体莹莹发光,优雅地伏过水面,倒映在水里。水上漂行的船只,水中静立的建筑群,璀璨的古城之夜,也都倒映在水里。

弟弟好像寻到了宝:“看,水里面,还有个倒着的威尼斯!”

想起昨天在总督府的宫殿里,看到的那幅《海神向威尼斯馈赠礼物》的油画。这时,突然对这幅画有了感觉。深蓝宝石般的夜空与海水中,这座水城流光溢彩,正像一个雍容高贵的女王,被大海慷慨地宠爱着。

(如果喜欢,请关注我的文集《宝贝同行》。更多惊喜在继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似跟着你游了一遍 -绿珊瑚- 给 绿珊瑚 发送悄悄话 绿珊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21 postreply 19:44:16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