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同行 - 瑞士有多小

来源: 虚舟自横 2021-09-13 09:56: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396 bytes)

【9/7/2015】

还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第一个外国广告。画面上,神秘的蓝光里,一只银色的雷达表,躺在晶莹的冰雪上面。画外,是浑厚的男中音:“瑞士,人杰地灵…”

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国土面积只有41284平方公里,不到湖北省的四分之一,也不到华盛顿州的四分之一。乘火车可以在5小时内就穿越这个国家。今天,娘儿仨就是要坐着火车穿越大半个瑞士,沿途逛逛主要城市,一直去到最北边。

瑞士有多小,就有多精准。早上睡眼惺忪地告别小木屋,凭着这几日在瑞士搭乘各种公共交通而建立起来的,对乘车时刻表的绝对信任,踩着点儿赶上了一系列如瑞士钟表一样精准的缆车、汽车、火车,一点时间没耽误地开始北上。

一路看着雪峰高山下绿毯似的草甸,和点缀在上面的可爱小村庄,很想能再待几天。又有哪里还能这样子,在现代科技的舒适便利中,过着童话里的古老生活呢?

瑞士有多小,就有多精致。内陆高地的纯净阳光和空气,让所有的颜色都分外亮丽。高山雪岭险而不恶,草甸森林茂而不野,村庄恬静而不懒散,城市兴荣而不浮躁… 也许是因为人类恰如其分地融入在这大自然里面,现代也恰如其分地与历史和传统共存,他们彼此相互给与了灵气,使这个地方既崭新又古老,既整洁又天然。

在首都伯尔尼(Bern)下了车。把背包存到投币的寄存柜里,轻装上路。

火车站在伯尔尼老城的最西边,沿着主道向东走,一下子就置身于一个迷人的中世纪老城里。老城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木质结构的建筑,在几场大火中烧尽后,便全部改用石料建成。之后数百年来一直保存完好。在二战中作为永久中立国的首都而安然无恙。

鹅卵石铺成的街道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其间还藏着电车轨道。两旁的古老建筑是整洁的红瓦白墙,底层的门前,都有中世纪独特的拱柱门廊,一道道彼此相连,形成数公里长的拱廊,别具风情。拱廊下有最前沿的时装店、珠宝店、钟表店、巧克力店、咖啡馆,… 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尖顶,和有着令人惊叹的精湛机械工艺的中世纪钟塔,在一片绿树红瓦之上遥遥相望。

每过一两条街,就会看到街心的彩柱喷泉。每个泉柱上都有色彩华丽的雕塑,讲述着瑞士的故事。据说伯尔尼全城有100多个喷泉。老城街心的这11座十六世纪的喷泉最具文化意蕴,栩栩如生地展示给人们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理念。

也许是因为最容易看明白,印象最深的喷泉,是正义街的“正义泉”(Gerechtigkeitsbrunnen)。泉柱上方立着正义女神。这位女神完全不像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女神们那样风情万种,而是个正义凌然的壮实大姐。她一手持着代表判决权的正义宝剑,一手提着象征公正的天平。很特别的是,她的双眼是被蒙着的。大概是表示要遵从内心的原则,不受外界因素左右的意思。她的脚边,伏着头戴皇冠的主教、皇帝、苏丹等统治者。他们都闭着眼睛听从评判。这是“正义高于一切”的宣言。

另一座很另类的,是康浩斯广场(Kornhausplatz)上的“食童泉”(Kindlifresserbrunnen)。那是一个面目凶邪,呲牙咧嘴的食童者,正抓着个光屁股小娃娃往嘴里塞。他的袋子里还装着好几个哇哇大哭的白胖娃娃。

弟弟坏笑地说,这个喷泉,一定是瑞士的娃妈娃爸们要求建的,好用来吓唬不听话乱跑的小娃娃们。

老城的三面都被阿勒河(Aare)围绕着。穿城而过,一直走到最东边,便是阿勒河的弯曲处。过了桥,去看这个城市名字的来源 -- 熊。

伯尔尼在德语里就是熊的意思。传说,中世纪瑞士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要在这块被阿勒河环绕的宝地上建一个城市。他决定以打猎中捕获的第一只猎物,来给这个新城市命名。结果一头熊中了头名,贡献了这个名字。熊从此就成了这座城市的象征。阿勒河弯道的东岸边,有一个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的“熊坑”,那里面住着伯尔尼人的公共宠物,一家子熊。

只是,此时熊的家却空空如也。高高围墙下的大草坡,石级,横七竖八的原木树干,还有从阿勒河分流出来的一段戏水池,在夏日阳光下显得十分寂寥。大门口竖了牌子,写着“秋天再见”。原来,一家老小的熊们全都避暑去了。

走到高坡上的玫瑰园附近去乘有轨电车回火车站。回头,望见郁郁葱葱的绿树中红瓦白墙的老城,被碧绿的阿勒河悠然环绕,童话般静谧迷人。

接着乘下一趟火车去苏黎世。因是中途上的车,已经找不到有三个空位的卡座了。一格卡座里,有一对老夫妇。老先生兀自看着报纸。老夫人手里玩着老先生的帽子,一副好无聊的样子,见到娘儿仨东张西望找座位,连忙热情招呼哥俩坐进他们的卡座里。娃妈便坐到过道另一边的同排座位上。

哥哥和老先生坐同一边。老少俩都好像对方不存在一样,垂着眼互不理睬。而对面,老夫人已经开始眉飞色舞地跟身旁的弟弟聊开了天。她身子瘦高挺直,合体的小西服领子里伸出细长的脖子,上面考究地系着块空姐式小丝巾。脸也是狭长,一说一笑便跑出来一堆竖褶子。弟弟尴尬地仰头看着她,好像在说,明明一句也听不懂啊,为什么还一直讲?

赶紧探过头去解救。隔着过道和弟弟,用英语问老夫人:“您讲的是德语吗?”暗示俺们只懂英语呢。那边连忙向惜字如金的老先生咨询了几句,才费力地用英文回答:“是荷兰语。”

好吧,一个荷兰老太太在瑞士的火车上对着个亚洲小男孩,能不求回应地聊得这么欢,这是得多久没跟人聊天了?

下了车存了包,沿着利马特河(Limmat)西岸,向南走。

苏黎世是全欧洲最富有的城市,誉称“欧洲亿万富翁都市”,因为这里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银行的总部,是世界上最发达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而火车站以南,利马特河西岸,是苏黎世的老城中心。它的主街,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 St)就是银行最集中的一条金融街。人说在那里走着,不定脚底下就踩着哪个富豪家的金库。这条班霍夫大街还是著名的奢侈品购物街,是世界名牌追求者的朝圣地。老城的小街曲巷里,也藏着不少时尚精品小店、珠宝店、古董店、是购物族的宝藏。

走在这个全欧洲最富有的地方,却完全没有豪华堂皇之感。更像是走在一个怀旧电影里面,满眼浓浓的旧欧洲风格。整齐的十九世纪老建筑群,主街不宽,小巷很窄,但都维护得很好,整洁如新。唯一碍眼的,是头顶上的绕来绕去的电线。和伯尔尼一样,这里主要的公交是有轨电车。街上空气清新,完全闻不到汽车尾气的臭味。

哥俩对逛店看橱窗没有兴趣,只进了一个专卖各式古玩咕咕钟(cuckoo clock)的小店。然后,就沿着河岸走,一路看女子教堂(Fraumünster)秀气的薄荷绿尖顶、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kirche Church)的猫头鹰眼睛似的圆钟盘、格罗斯大教堂(Grossmunster Church)的苏黎世标志性的双子塔,一一倒映在平静的河水中。偶尔停下来撩撩天鹅,或是过桥,到河东岸走一段,再过下一个桥回到西岸。

在桥上的路边摊买了烤三明治和果汁做午餐,吃呀吃,走呀走,一直来到最南端的苏黎世湖前面的大横街边。之前已经算好了一班从湖边回火车站的有轨电车,眼看着乘车时间就要到了。索性就站在过街天桥上,高高地望一望苏黎世湖吧。

晴空万里。碧蓝宽广的湖面上,有大船小艇拖着白色长尾巴。一群白天鹅在近岸的湖水里四散漂浮。湖滨公园的步道上,三三两两地有人在慢跑或散步。

忽然发现,湖边那一对瘦瘦高高的身影,正是火车上遇到的荷兰老夫妇。老先生戴着那顶深蓝色窄檐帽,和夫人的天蓝小丝巾很是搭配。绅士淑女悠闲地挽着手臂,慢慢,大概也是默默,在大太阳底下走着。

即使不多讲话,能够默默陪伴一起坐火车远行,愿意默默携手相随走过平淡的午后,那也是够浪漫的人生吧。

再坐40多分钟的火车,终于来到了瑞士北端与德国毗邻的边界城市,沙夫豪森(Schaffhausen)。也回到了迷人的莱茵河畔。

火车站似乎总是挨着老城区。沙夫豪森有近千年历史的老城,也保留着浓厚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痕迹。城堡,教堂,钟楼,都古意盎然。每隔一段时间,城里就飘起清悠的钟声。

在背包客旅店,原本定好的,是的双人房里再加张床,因为只有双人房才自带专属浴室。结果,房间太小,如何也再多放不下一张小床。

老板娘披着米黄色西服,齐耳短发黑边眼镜,活像哥哥学校的某个英文老师。咬着圆珠笔头打量了娘儿仨片刻,便豪爽地给免费升级到一个空的六人集体宿舍。这下子,哥俩为了选哪张床睡觉而费了半天脑筋。更阔气的是,三人还有两间男生女生分开的专用浴室。设施虽然简单,但处处一尘不染。

放下背包,跟老板娘打听好了路线,就出发了。穿过集市,穿过公路,顺利来到莱茵河边的步道。沿着河一直走,大概45分钟,就会走到目的地:莱茵河大瀑布。

河边的绿荫小径凉爽幽静,沿途有一片片绿盈盈的牵牛花藤,上面开着紫色白色的漂亮喇叭,好像在唱着无声的歌。河边人家的后院,也盛开着玫瑰雏菊等夏日花草。没有院墙没有篱笆,简洁的白色矮栅栏,象征性地作为界限。

瑞士境内的莱茵河是它的上游,由阿尔卑斯的冰雪消融而成,水质纯净清澈。不远处的人行小桥上,有对儿年轻人从那儿跳进碧绿的河水里游泳,嬉笑阵阵。想起Trip Advisor上一游客曾说,在莱茵河里游泳,就像泡在香槟酒里一样。好想体验一下那是怎样醉人的感觉。

河水一路温润如玉,直到听得见瀑布的轰隆声了,才急促起来。很快,就看到远处白花花的一大片。

莱茵瀑布落差并不算高,但宽度有大约150米,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气势磅礴。一片白水滔滔中间,有一个乌龟形状的巨石小岛,把瀑布劈开。这个全欧洲水量最大的瀑布,也是莱茵河上唯一的一个瀑布,已经奔流了大约1.5万年。

坐上最后一班小船,穿过瀑布溅起的巨大水雾,来到大乌龟脚下。顺着窄窄的梯子,一直爬到乌龟壳顶上,在震耳的轰鸣声中,看两边万马奔腾的汹涌。

回到岸上,原本就不多的游人已散去。饥肠辘辘的哥俩在一家餐馆前面停下来,不挪步了。整个景区只有这唯一一家餐馆,宽大的露台正朝着对面的大瀑布,风景独好。

之前研究过,知道这家餐馆菜式普通,但价格按瑞士的标准也是很宰人的。于是劝哥俩再忍忍,回去老城吃大集市,可以尝到各种的当地小吃呢… 还没说完,被穿着黑西服的服务员大叔看见了。远远打量着娘儿仨,大叔拿着本厚厚的菜单走过来说:“你们是要吃晚饭吗?要不先看看菜单,喜欢的话,我再领你们进来吧。”便走开了。

打开菜单,果然价格不菲。“以貌取人”的大叔其实蛮实诚的。人家是想说,在门口先看看,反正没人盯着。如果嫌贵的话,就搁下菜单走人。否则若是先进去坐下了,再看到价格后悔,岂不是很尴尬。

小人儿们自然不明白其中奥妙。哥哥一如既往,立马相中了个大肉硬菜。一向选择困难的弟弟,听到了妈妈小声的一句嘀咕“真贵”,便贴心地挑了最便宜的一道开胃菜。好吧,穷家富路。在瑞士的这几天,还没正经坐下来吃顿晚餐呢。每人再来一盘比肉还贵的新鲜蔬菜沙拉,一道甜点,就齐活了。

其实,自打出门,就一直没有在一家正儿八经的餐馆里面吃过饭,连美食之都巴黎都基本被放弃了。主要原因,是怕交流不通点错菜,或谁毛手毛脚打翻了水杯,哥哥的小炸弹会炸;加上弟弟这个爆破小能手,专挑不合适的时候引爆… 总之,怕在餐馆里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打扰到其他的客人。

不过,总是要开个头,要试一试的。这家餐馆位置偏僻,地方大,客人少,正好。

领着哥俩走进去,阔阔气气地坐到大瀑布的正前。两只小饿狼专心致志地埋头用食,规规矩矩,全程无事。

菜食确实是很一般。结账的时候,忽然意识到,真的只有在付钱时,才会想起来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里,城市像乡村一样低调,乡村像城市一样便利;人像自然一样平实,自然像人一样亲近。

瑞士有多小,就浓缩了多少“大”。有大山,大湖,大瀑布,地形崎岖。有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大包容,讲德、法、意大利和罗曼什4种官方语言,民间还通用英语。有26个小州组成的大联邦,全民直接参与各级政策的倡议和制定,是世界上最接近“直接民主”的国家。它更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

也许是因为有限的自然条件,使得瑞士人勤劳求精,保守求实。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和平与民主共同的坚守,使这个多元社会能长期和睦繁荣。

用瑞士人自己的话说:“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国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