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拍照的岁月(六)

来源: 海风随意吹 2020-12-02 13:04: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41 bytes)

父母不拍照的岁月(六)

撤退去解放区

父亲出狱后,依旧受到特务的监视,无法在上海继续开展工作,1949年1月,地下组织决定让父母撤退到苏北解放区去。

组织上把跟交通员接头的时间和暗号通知了母亲,让母亲身穿深蓝色旗袍,咖啡色大衣,左手拿一份报纸,右手拿一只橘子,在外白渡桥英国领事馆附近走动,届时会有人跟她联系。

那天,母亲缓缓走过领事馆门口,有一个人跟上来问她:你是不是要去汉口?母亲说:是的。他再问:要乘飞机还是乘轮船?母亲说要乘飞机。这样,暗号就对上了。这人告诉了母亲出发的日期和时间,约好在火车站见面。

到了出发的那一天,父母在上海火车站跟联系人碰头,他把他们交给了交通员老郁。老郁跟父亲工作上常有接触,是熟人。老郁带着父母离开了上海。

他们先坐火车去无锡,在无锡转乘汽车去江阴,再从江阴渡江去靖江,靖江是国统区,看守很严。交通员带他们沿着江边走了很久,在人烟稀少的乡下,走到一条小河边,对岸有人在放哨,腰上别了带有大红绸子的手枪,那里就是苏北根据地了。交通员和父母坐了当地农民提供的木盆过了河。交通员跟岗哨对了口令,把他们送到根据地的第一个交通站,交给了第一站的交通员。

接下来,父母跟着第一站的交通员,来到第二交通站,经过近十个交通站,步行了二百多公里,终于抵达了淮阴的华中党校。在华中党校,他们被编入了“南下干部纵队”,准备上海解放后的接管工作。

同年5月,父母随军南下,回到上海,双双被分配到上海市委组织部工作。

于可以拍照了

或许父母已经习惯了隐姓埋名,习惯了低调行事,习惯了不拍照的生活,拍照这件事儿在我们家难得发生,父母从来没有带我们去照相馆拍过全家福。

每次去同学家,看到人家的墙上挂着大幅的父母结婚照,男女老少挤在一起几代同堂的全家福,还有大镜框里密密麻麻三姑六婆的亲友照片,我都会留步多看两眼,我羡慕人家的红火热闹。

在我们家,墙上和书桌的玻璃板下没有一张照片。只有两张风景画——无锡的太湖和杭州的西湖,在父母的房间里挂了几十年。为此,母亲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说她有“严重的小资产阶级情调”。

在母亲留下的五六十年代的旧照片中,很难找到父母的合影。最后我终于发现一张五十年代中期,父母在苏州与武文斌(时任苏州市公安局长)夫妇的合影。为了搞清楚父母的历史,我托哥哥在国内查找资料,他在张承宗的回忆文章里,发现父亲曾经跟武文斌在1944年去华中党校参加过整风学习班。原来那是一张老同学重聚的留念照片。

父亲、母亲、和他们那一代的许多人,都已化为尘埃,回到了无垠苍茫的宇宙中。

为了了解父母不拍照的岁月,我竟然有幸从历史纪录中,从老一代人的回忆文字中,捕捉到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信念、他们的热诚、他们的故事。

最神奇最有意义的是,我再次走近了父母,隔着时空告诉他们,我理解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选择。这一选择为父母短暂的人生注入了意义,构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至于别人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评说,于他们、于我,都无关紧要了。父母没有留下年轻时代的照片,却给我留下了无价的精神启示: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后记本文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地下党员中,有四位:父亲、陈公琪、刘长胜、王中一,在十年浩劫中,毅然选择了用肉体的死亡来换取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谨以此文追思七八十年以前,为了抗日,为了理想而奉献一切的一群年轻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肃然起敬。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20 postreply 14:24:55

害人终害己。 -movie999- 给 movie999 发送悄悄话 movie99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20 postreply 14:56:26

想起一个笑话 -movie999- 给 movie999 发送悄悄话 movie999 的博客首页 (395 bytes) () 12/03/2020 postreply 15:45: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