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就是我常想的,应该以何种背景知识去看几百年前的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昨天我写简爱,说我中学直到现在都不觉得简爱的独立自尊有啥伟大的,因为我生长的年代和她完全不同了。写完了忽然觉得不止<简爱>,其实任何20世纪以前的、当时被誉为石破惊天的观念,现在看来可能都不怎么地了。所以这就出现了无数现代人对<红楼梦>不屑一顾,'贾宝玉是渣男中的战斗机'!'宝钗是心机婊!',就是完全以当下的世俗标准去套古人,于是丝毫不能理解为何<红楼梦>问世以来直到20世纪初这段时期,中国人那么喜爱贾宝玉这个文学人物。象威尼斯商人这样的,何止这一部,整个欧洲一千年来压迫、丑化犹太人的历史,从绘画到文字都毫不掩饰地体现,还比赛,看谁歧视的更好更深刻,谁妖魔化的最富有技巧。所以我常想,我们现在的东西,那些被誉为准确地体现了现实思潮的现实主义作品,过几百年后的人看了,是否也象我们现在看威尼斯商人,看缠足弓鞋一样的感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