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民国”(1)
十三(Jusou)
大阪有个“十三”地铁火车站,在淀川区西南部, 该地名有人说是阪急电铁与阪急宝塚集团创始人, 在二战前开发宝塚沿线的开发商, 后曾担任过大臣的小林一三的名字有关:一三和“13”相同。
但实际上当时此地是属于大阪第“13”区,“条里制” 摄津国西成郡”南端一条开始,此地为13条, 又有一说是淀川上流从中津渡开始这里的桥是第13座等各种说法都 有。
不管如何,以“13”当做地名、车站名或街道名总有些特别。
在西洋“13”是最忌讳的数字,《最后的晚餐》就是13人。 但意大利等国家又将13当做吉祥数字。
中国的佛教有13大宗派,13经,周易中13为大吉大利数字, 明十三陵,布达拉宫13层……。
十三车站往下一个站叫“三国”(mikuni)。这里的外国人, 尤其是韩国人、朝鲜人、菲律宾人、台湾人最多。 这又和极右派头目石原慎太郎“三国人”,外国人歧视发言相呼应。 在这里的人就象在北京,北京居民区里的河南营一样受到歧视。
“大阪民国”就是模拟“大韩民国”而来。
“Daihanminkoku”是前者“ Tehanmingou”是后者。
当然当着大阪人的面是不能说出来的。 因为是对大阪人的蔑称不能随便开玩笑。
但最初是对在日韩国人的蔑称而来。
就象香港移民温哥华的人口增长当地人称这些人为“ Hongcover”(香哥华)一样, 对普通的温哥华人也绝对不要说出口的“差别用语”(歧视语)。
在纽约犹太人较多,有的人便揶揄地叫做“Juyork”( 犹约克)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在国外口暴歧视语会被当做“过街老鼠”的……(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