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得491

来源: 北平 2019-04-17 07:49: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67 bytes)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假如夫子得邦家,必能如此如此。这是学生赞老师的化,过是正常的,不及反而不常,且又是假设,“虽不中,亦不远矣。”只要不太过,谁都不会钻牛犄角尖,去跟子贡争孔子到底能不能。然宋儒不辨其情,一味个人崇拜,“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这便是胡说了。

按史实分析,孔子做不到“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堕三都失败,出走列国不用。

公元前488年,孔子六十四岁,返卫途中。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答:“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公元前484年,孔子六十八岁,返鲁,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

说明他一直在思索自己失败的原因,历尽沧桑之后他已不像以前那样空喊:“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知道要“正名”,要“选臣”,但如何正名?怎么选臣?到底选什么样的人?还是没有无施策。所以当人家一问到具体办法的时候,他只能又用大道理回答。“举直错诸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贡说孔子,“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表明他多少感觉到孔子的思想可为理想,而无具体的升阶之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