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G:神奇的故事(前4)- -太公
太公应该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由于家中无钱,就被送去戏班当学徒。那可是吃尽了苦头,什么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根本就不算一码事。再加戏班比较穷,所以还要兼任大厨,全戏班近百号人的饭菜,也要这些学徒们包管。而那时,太公过于年幼,活泼。淘气的事干了不少,当然板子也受了不少。
元,明,清三朝,江南四省:安徽,浙江,江苏和江西的戏曲是天下闻名的。所以太公年青时,就下定决心,学好武功,准备成为一名杰出的“武生”。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当20岁时,太公终于当上了武生。武功也是戏班第一,再加上太公英俊,高大,结实的身体,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谁人不慕。但是很快,太公就失望了。因为戏班在北方演唱,人们爱的是唱戏,也就是吊嗓子。你的嗓子越吊的久,越欢迎,而太公确实不善此道。作为一名武生,最多就是在戏快要结束时,翻几个劲头,摆几个精彩的POSE,打打下手,就此结束。实在让太公心恢意冷。
事情往往不是如您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风云突变,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清朝彻底打开了广州大门。外国洋货源源不断地从广州涌进中国大陆,而大陆18省商人也齐集广州。那时,还无湖广铁路,湖南根本不通广东。要去广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粤北山道。也就是非从江西才能去广州。所有的洋货都从江西过,18省的商人都从江西过。而那时,中国还不开发,欧洲已高度资本主义化。什么洋布,洋灯,洋钟,等等,不管怎样看,洋货都远远好于中国货。这就是家乡常念的一句话:“巧不过广东”!
广州当时已经成了中国的钱库。当然,演戏收入也比内地高5-6倍。而江西到广州何其近也,再加广东在元朝时,本就是江西的一个专区。真可谓:地近,人熟,钱多。戏班也就蠢蠢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