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恋两个字上加上双引号,是因为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初恋。“初”是肯定的,因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一个男孩子在我生活里表现的不同,但是不是“恋”,就很难说了,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无心,他有意,回想起来好像整件事儿都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之所以想起来我青葱年代的故事,是因为前两天接小儿子放学时看到他对一个小女孩儿奇怪的表现。小儿子才上小学三年级,但说起男女朋友的事已经是一套一套的了。两年前他就正式通知过我说,他在学校里有两个女朋友(girl friends)和三个男朋友(boy friends)。做为一个开明的妈妈,我除了挠挠头表示知道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想想我们当年,别说两个,三个了,就是一个仅有意向的,那也得让爹妈抓狂。
那天我去接小儿子放学,看到走着走着的他突然闪身躲到旁边的柱子后面,既紧张又兴奋的探头往前张望,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前面迎面走过来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那是他的同班同学,名叫Sophie。我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不打招呼?”他使劲儿摆手让我别出声儿。这个Sophie跟小儿子从学前班就在一起,大眼睛高鼻子长得很可爱,是小儿子单方面钦定的女朋友之一。两年前他每天追在人家屁股后面跟人家玩儿,现在却连招呼也不敢打了,看样子感情是发生了变化。我问他:“你在学校都不跟Sophie说话了吗?”小儿子说:“说话呀,但她都不理我。我有时候冲她伸舌头,有时候揪她的头发,她就会给我告老师。”听了小儿子的话,我知道他大概是真心喜欢这个Sophie,所以才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表现。仔细一问果不其然,别的男女朋友都已经被他“甩“掉了,只剩下这么一个让他情有独钟的了。我很好奇他的择“偶”标准,他告诉我:“因为Sophie的眼睛很大。”
我上初中的第一天,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就是坐在我边上的那个大眼睛男孩子。他不仅眼睛大,而且皮肤还好,白里透红的看起来像个女孩子。我对这个干干净净的同桌印象不错,觉得至少他不会伸着一只脏乎乎的小黑手在我面前晃来晃去。上初一的孩子都是十一,二岁,正是身体发育情窦初开的年纪。一个班里四十几个人的发育期完全不一样。有的发育的早,已经开始注意仪表,注意异性了;有的还没发育,仍然像个小学生一样每天只知道傻吃傻玩儿,把身边每个人都当成中性朋友。我们当时的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完全没有考虑这些少男少女们心中,脑海里,身体上那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只是按照惯例把男生女生都混合安排在了一起。这样男生闹,女生安静,坐在一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课堂纪律了。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有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坐在一起能好好地听讲,有的却在下面悄悄地发展出了学业以外的“事故”。
我的同桌姓胡,他的爸爸妈妈都是上海人。这个生于南方的小男生在我们这一群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里略显不同,他不仅皮肤白净,而且说话也是慢声细气,不像北京人说话又快又直。一开始我对他咬着牙花子说的普通话没耐心听完,觉得他说话太慢了,所以不太爱跟他交流,但他对我却好像老有问不完的问题。一开学老师就指定班干部,也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想法,任命他为文艺委员,我为宣传委员。其实就是一个负责每周班会上的小节目,另一个负责每周的黑板报。由于工作关系,课上课下我们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开始一切挺正常,慢慢的我感觉他对我好像有意见,但又不像是能说得出口的意见。上课的时候,他成心用圆规尖儿扎我的腿,我要举手告老师,他又赶快道歉,第二天给我带一块巧克力以示赔罪。我刚刚原谅他,他又把我的课本藏起来,害得我以为没带书,上课被老师批评。有的时候上课,他把胳膊肘越过“三八线”一大半儿,让我完全没地方写作业,可我刚一瞪眼,他又跟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只新的自动铅笔给我用;放学前做值日,我刚倒完垃圾,他就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堆废纸扔进垃圾桶,可我刚要冲他喊,他又立刻跳上窗台帮我擦玻璃。。。。。就这样在他神经病似的对待中过了几个月,我发现他在课桌上刻了“狐狸”两个字。我严厉地批评他不该损坏公物,他却看着我嘿嘿地坏笑。从那天开始,好多同学都开始“狐狸”长,“狐狸”短的议论纷纷,而且每次说起这两个字都会用眼睛瞟着我们俩。慢慢的我开始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姓胡,我姓李,他把这两个谐音字放在一起,刻在课桌上到底什么意思?而且最可气的是,每当有同学在我们俩面前意味深长地提起“狐狸”两个字时,我都是急于撇清,他却很得意的在一旁看热闹。就在我们为这两个字以及字后面隐藏的含义纠缠不清的时候,班里出事了。
事情出在班里坐在后面的一对高个子男女生身上。他们俩个子都比较高,也许都发育得比较早?反正坐在一起几个月就发展出了恋情,不仅是上课相互写写纸条,下课一起写写作业的感情,而是趁着中午回家吃饭的功夫做了不该做的事。这事如果发生在现在,我相信老师和家长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在当时就好像是天塌下来一样。两个学生被学校悄悄地劝退了,我们的班主任矫枉过正地把全班座位都打乱了重新安排,这次再没有男女生混合了。不仅上课不让男女生坐在一起,放学也不让一起走,节假日更不许一起相约出去玩儿。家长们也是如临大敌,回家都有意无意地检查孩子的书包,日记。。。很快放寒假了,再开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胡姓前同桌也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他转学去上海了。在最初的半年里他一直给我写信,但信被妈妈截去不少。青春年少的我对妈妈的这种做法极为气愤,质问几次为什么我不能跟我的同学正常通信。最后妈妈跟我说了实话,原来妈妈被班主任请去谈过话,让她严密关注我和那个男孩之间的互动。我前同桌之所以被转学去了上海,是因为他妈妈发现了他写的一本日记,里面记载了半年来他对我的好感以及在学校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那时候班里没发生“前车之鉴”,我想也许他妈妈不至于给他转学。但在那么严峻的形式下,防患于未然大概也就是这个母亲可以做的最好选择了吧。妈妈告诉我,他的来信都可以给我,但我不可以回信,因为这是他妈妈的要求。就这样,我们在半年以后彻底失去了联系。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也就不能称之为“恋”了。
日子过得很快,我初中毕业,高中毕业,转眼上了大学。大学二年级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家无所事事而且心情郁闷,因为头一天刚送男朋友去了美国,突然有人敲门,我开门看到的正是那个已经长大了的同桌。看着门外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大男孩,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笑着问我:“你想到是我了吗?”我摇摇头,他接着说:“我不是在信里告诉你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吗?”我心里暗自庆幸地想:“幸好当时没回信,也没承诺要等他,否则我现在真成了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聊到小时候他对我奇奇怪怪的表现;聊到他妈妈看了他的日记之后,逼他转学;聊到他最后和他妈妈达成协议,只要他努力学习,上大学以后可以回北京来找我;聊到上了大学以后在有女孩子追他的情况下,他觉得还是应该先来北京找我;当然也聊到了我的男友。。。。如果没有六年以后的这一面,我其实不会把初中一年级那段插曲当回事,因为这个男孩子对于当时懵懂无知的我来说是一个困扰。但当十九岁的他站在我面前跟我讲述他那份纯真的感情时,我真心地被感动了。虽然有缘无分的我们既没开始,也没结束这一段恋情,但这个男孩子的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真心感谢老天爷在我的人生初期给了我这样一段美好的记忆。
如何定义初恋?我不知道。没有牵手,没有初吻,甚至在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的纯真友情算不算呢?答案好像已经不重要了。在茫茫人海中,早已找不到他的踪影,但我衷心地祝福那个大眼睛的男孩子像我一样幸福美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