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尤其开心。我觉得靳曦放弃芭蕾,一方面是因为爱,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婚姻的潜在危机,希望留住跟徐的婚姻吧。

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剧目我以前查过,他们是演过《卡门》,不过是21世纪演的,我给它提前了:

-------------------------------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090.htm

进入21世纪,剧团加快民族芭蕾和现代芭蕾创作的步伐,创作了《胡桃夹子》(中国版)、《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等品牌剧目;排演了哈罗德·兰德 尔的《练习曲》,乔治·巴兰钦的《谁在乎》、《四种气质》,约翰·克兰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莫里斯·贝嘉的《火鸟》,乌维·舒尔茨的《第 七交响曲》,威廉·福塞斯的《多少悬在半空中》,毛罗·比贡泽蒂的《卡茨米尔的色彩》等作品。世界著名芭蕾编导罗兰·佩蒂专程来团指导排演了他的《卡 门》、《阿莱城姑娘》、《年轻人与死亡》等剧,并为团创编了芭蕾作品《最后的天堂》;瑞典芭蕾编导佩尔·伊斯博格为团排演了其编导的《葛蓓莉亚》芭蕾舞 剧,也为团重新创编了民族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外,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弗兰克·安德森来团排演了《冈扎诺的花节双人舞》、《那波里》(第 三幕)、英国著名编导本·史蒂文森为团排演了《五首诗》。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等力作曾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殊荣,

-----------------------------------------

八十年代演得是这些:

---------------------

此外,十多年间,中国陆续上演了多部不同风格的西方经典剧目,如:1980年,由巴黎歌剧院芭蕾大师莉塞特-桑瓦尔亲自指导,中央芭蕾舞团演出了法国浪漫主义的著名芭蕾舞剧《希尔维亚》(SYLVIA);1984年,由英国著名芭蕾艺术家贝琳达-赖特和尤里沙-捷尔考夫妇重新排练演出了安东-道林版的《吉塞尔》;

1985年,在世界级芭蕾艺术家鲁道夫-纽利耶夫(R-NUREYEV)和芭蕾大师尤金-波里亚柯夫等亲自指导下演出了《唐-吉珂德》(DONQUIXOTE);还有《柔密欧与朱丽耶》(ROMEO AND JULIET)(1989,罗曼-沃克执导)及《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94,麦克米伦 MAC MILLAN版,莫里可-帕克执导)……均很成功。特别是纽利耶夫以自己无以伦比的精湛技艺和对戏剧人物的深刻理解,结合中央芭蕾舞团的实际,进行了严格训练,大大促进了演员水平的提高——在中国芭蕾舞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在上述诸多国际交流活动中,戴爱莲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在新形势下,中国芭蕾舞剧的探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以中国文学、戏剧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成果显著。在结构及表现方式上,作了一些突破性的探索,不啻是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此类作品中,根据鲁迅著名小说《祝福》改编的同名舞剧和根据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改编的《林黛玉》,颇具影响。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