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挑刺

来源: 常乐侠 2015-11-19 19:11: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24 bytes)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独特文学形式登峰造极而成为朝代特征又为人们所熟知乐道的,首推唐诗宋词元曲。说到唐诗,我们自然想到五言诗和七言诗,其中又尤以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为登峰造极。唐诗之美,除了内容上的意境美、咏志美、气势美之外,还具有形式上独有的声韵美、格律美、对仗美、音节美及句式整齐美等特征。可是有一首几乎入选所有唐诗选读版本的作品,在形式上却不尽具有上述提及的美感特征。这首唐诗不知凭据什么魅力,能够在繁如烟海的众多唐诗杰出作品中破茧而出进入诸多编撰大家的法眼?

先请欣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先看四句诗韵:人,者,悠,下。并无一字押韵。

再看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即使按照宽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标准,也无平仄格律可循。

进一步再看对仗:前两句“前”对“后”,“不见”对“不见”,“古人”对“来者”,尚属词性工对;后两句就有问题了:动词“念”对副词“独”,名词“天地”对形容词“怆然”,形容词“悠悠”对动词“涕下”,不合工对,只有介词“之”对连词“而”属虚词对虚词。

至于音节和句式尚属工整。说到音节不得不顺带提一下另一位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的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大气从容从流传千古自不必说,但从音节分析是存在缺憾的。请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以音节美角度看其中“身与名”三音节对“江河”两音节,“俱灭”两音节对“万古流”三音节,无论如何朗读起来还是拗口,所以大多数人吟唱时习惯将前一句读成为“尔曹/身与/名俱灭”,音节上与下一句达成了音节美的效果,却破坏了词组的完整性。这是题外话。

回过头来再分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能这篇作品有骈体文的某些要素,但决然不是骈体文。我以为这篇流传千古、为众多编撰大家收入选读版本的作品更接近于散文。

然否?求教于学者专家和诗词爱好者。另外声明,在文学盛宴中,我只是一个普通品味者。如果你说:“你那么挑剔,那请你写一篇流传百世的作品出来看看!”我只好落荒而逃。按照常识,一个食客尽可以根据其口味提出意见而不必需懂得掌勺炒菜。

所有跟帖: 

那个是律诗吗?怪不得最近觉得脑子特不好使,原创这又吹的啥风?呵呵。。。:) -席隶- 给 席隶 发送悄悄话 (50 bytes) () 11/19/2015 postreply 21:02:28

這個可以算楚辭 -foolishnhungry- 给 foolishnhungry 发送悄悄话 (525 bytes) () 11/20/2015 postreply 09:02:11

仿《楚辞》之《远游》篇,意境苍茫幽远,句法长短参差。 -雪伊- 给 雪伊 发送悄悄话 雪伊 的博客首页 (182 bytes) () 11/20/2015 postreply 10:35:24

这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歌行体的杂言 -movie999- 给 movie999 发送悄悄话 movie999 的博客首页 (464 bytes) () 11/20/2015 postreply 19:44:0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