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渡》第九回

来源: 查立 2011-12-21 10:04: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51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查立 ] 在 2011-12-24 12:00: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第九回    苍狼斩魂返飞龙镇   周文远施医二指堂


 


        张步临行,大败苍狼斩,随军南下至靠近长沙的靖港一带,编入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的水师。清军援兵已至,攻势凌厉,团团围住被太平军占领的湘潭。太平军出城迎击,双方在湘潭北郊连日激战。太平军初占湘潭,扎营未稳,且又孤立无援,渐呈难以抵御之势。


        增援而来的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率水师驰援湘潭,编入湘军水师主帅彭玉麟麾下。


        张步数次率水师在湘江内与太平军水营展开激战,混战中杀太平军千人,三天之内毁大小船数百只。太平军接战不利,顺湘江乘风上驶,向上游转移。翌日,张步水师追至,太平军连忙弃船登岸,由陆路折返湘潭。张步等领兵登陆,沿途掩杀太平军。此时,清军著名陆军统领塔齐布已在湘潭城外设下伏兵,当守城太平军士兵缘梯而下,准备接应城外太平军入城时,湘军伏兵骤起,将出城之太平军士兵尽数砍死,乘势夺梯登城,打开城门。大队湘军立即冲入,夺回湘潭城。


        太平军见湘潭城已失守,只得分道撤退:一部分太平军北返靖港,另一部经醴陵东走。湘潭之战,太平军伤亡和逃散甚众,损失惨重。曾国藩赢了太平军西征入湘以来最大的胜利,重赏从岳州来的援兵。张步初战,就在湘江之中重创太平军水营舰队,一雪前番耻辱,被提拔为水军营官,辖战船十艘。


        正庆幸之时,消息传来,北路太平军大兵压境,再次破了岳州,岳州总兵寡不敌众,兵败如山倒,城破之时拚了个鱼死网破,为皇帝尽忠了。


        张步想起昔日岳州总兵大人对自己的提携和种种好处,不由得悲从中起。他出营帐面北而望,想到太平军占了洞庭湖区,老父和乡亲们难免逃生避祸,生计无着。


        忽然前军得令,湘军在湘潭水陆初胜,曾国藩传令,亲率水师大小战船四十只、陆勇八百人,由长沙进袭靖港,要斩断太平军首尾长蛇阵。当日,南风骤起,水流湍急浪涌,湘军战船收拾不住,顺风闯入靖港,遭太平军岸炮猛烈轰击,湘军前锋旗舰上轰然火起,前军统帅当场毙命!水勇惊恐万状,皆跳水而去,各船竞先逃到靖港对岸之铜官渚躲避。太平军水营立即出动二百余只小型快船,对湘军水师发起攻击,毁敌船十余只。湘军水勇不支,纷纷弃船上岸而去。


        坐镇白沙洲指挥的曾国藩,急率陆师向靖港方向增援。但湘军陆勇见水师败阵,又见太平军铺天盖地而来,转身不战而逃,曾国藩执剑督战,也不能遏止。靖港一战,湘军水陆皆败,战舰、炮械损失三成有多。


        曾大帅始终文人,面浅皮薄,知道此事无法向皇上交待,羞愤交加,竟望苍天,大叫两声:天要辱我,有何面目苟生于世耶?遂跺脚撩袍,投水自尽,随员慌忙将其救起,狼狈逃回长沙。


        太平军虽然在靖港获胜,但湘潭之役损失过大,新编成的水营被训练有素、装有洋炮的湘军水师痛击,失利连连,几乎全军覆没。


        张步坐船在靖港之战中被太平军的重炮轰击,轰隆一声化为碎片,张步见势不妙,从指挥塔上跃出,直接入水,死里逃生,却伤了脊背,游上另一艘负伤战船,冒浓烟燃烈火,向铜官渚逃去,赶在沉没之前,弃船上岸,手下战船被太平军小船连炸带烧,只剩下四五艘尚可作战。


       至此,两军在湖南大战中各胜一场,湘军水师仅存二千余人,陆师仅存湘勇二千余人。急需招募兵员,修造战船,购置枪械,休整补充。


        太平军自湘潭战败后,自靖港等地向北溃退,兵锋西指,连克龙阳、常德、桃源,后来与由湖北南下的太平军在常德会师,乘船越洞庭湖回到岳州。


        两军各自喘息不表。单说那张步在高台落水之时,重重砸在一片漂浮水中的舰船残骸之上,脊背受伤,无法征战,适逢湘军短期休整,乃向军中告假,回洞庭湖疗伤治病去了。


       


        却说那沙洲岛上那几个曾被苍狼斩劫掠过的村子,听说一夜之间匪患尽除,奔走相告,燃鞭点炮,好不热闹!有那龙头村人许大,带了妻子女儿,划了一只小蓬船归家,行至一片苇荡时,女儿听到芦苇之中好似有些活物挣扎的动静。许大将船靠过去,寻近去扒开芦苇一看,吓得浑身打抖:一个血肉模糊之人,面朝下伏在泥水之中,后背上插了几只羽箭,入肉很深。许大浑身发抖,面色青白,转过船头,拼命划开,许妻捂住脸不敢看,单说了一句:许大,你我念佛之人,是不是应当进去看看,若他还有口气,我等应顺佛意,救他一命才是!


        只这一句话,让那原本的佛祖因果报应之瓮又开,伏法妖魔重生,为害一方,还赔上自己一家性命!诗曰:


 


          恶死善生皆是缘,青灯黄卷善为先,


          灭妖不尽终成恨,撒手浮生奉佛龛。


 


 


        许大再次调转船头,划入芦苇丛中,将那人拖至船边,妻子用水冲去身上污泥血迹,那箭伤因为在水中浸泡过久,早已溃烂,竟不费太大工夫,将羽箭拔出。待到把他翻过身来,许妻吓得不敢再看,原来当胸之上,全是箭伤,有的地方箭镞尚深埋体内。


        许大说起前些日的大血战,这人不是官军便是盗匪了。可禁不住一心向佛的妻子催促,与妻子一起,女儿也下水相帮,合力将那血肉模糊的人拖上船来,想灌他一些热汤热水,可此人牙关紧闭,汤水不进,已然是一副死相。许大慌忙将船径直摇向离家不远的飞龙古镇,到镇上的郎中处为这人疗伤去了。


 


        这飞龙镇是隋唐之时就有了的古镇。


        相传这千里洞庭之中,曾有东海龙王之子,在玉帝手下专司播耕雨水,为了享受凡界的男欢女爱,私逃人间,化为一个青衣秀士,娶了人间一位富商大贾之女,日子过得恩爱快活。


        却有一日,秀士忽然告诉妻子,他本是天上毛神,私逃人间,今夜有那托塔天王带了天兵天将,要下界捉拿。秀士叮嘱妻子,无论今夜什么声响,只管躲在床上被絮中,不要发声。天明是偌大难已去,还可过以前的好日子,恩爱如初。若被擒获,则另择人家去。


        是夜半空中电闪雷鸣,霹雳之中,云端之上,战鼓隆隆,杀声震天。那秀士亮出本色,原来是一条青龙,飞腾入云,与那天兵天将厮杀彻夜,闹得大雨倾盆,水涨连天,至天明,终不敌上界天神,那托塔天王大喝一声,手中的一口青罡塔,将那青龙镇在了洞庭湖底。


        那青罡古塔实不知为什么年代所建,至少有了近千年,坐落在湖边,每逢五月初八之夜,常有人见到塔顶上电光闪闪,有巨物如龙自塔顶而出,入云而去,传说那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青龙可回东海见父。这飞龙镇的镇名便由此而来。


        飞龙镇是这一带比较繁华的地界,依山傍水,旱路、水路四通八达,每当市集之日,大小街道上人头攒动,五颜六色的遮阳之伞如那繁花一般争奇斗艳,大路两旁,鳞次节比,全是那酒肆饭庄,茶楼当铺,医馆药房……可说是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在此。


        镇中当市街面之上,有个三代相传的医所。这医所的门面可是气派得很,当街三连门脸,青砖勾白缝,山墙高起,上挑的飞檐轻灵飞动,大门两侧各有耳墙斜出,砖刻图形,皆是那莲荷菱藕、鱼鹰水鸟,精美至极。大门之上是横匾一块,这医所之名倒是有些古怪,叫做《二指堂》。


        这二指堂并不像一般医所药房,进得门来,已是堂室,而是进得大门内,先是一个小院,有影壁一扇,上书“悬壶济世”。望两边进去,才是一溜两排屋,辟为数间诊室和药房。院中有清泉一眼,山石横竖,泉水潺潺,绕石而流。院中苍松古柏,遮尽一片好荫凉。


        每日里,各里乡民们哼哼唧唧、痛苦欲绝而来,高高兴兴、神清气爽而去,众口交赞这二指堂的掌门郎中周文远为济世神医,却无有一人留意过,为何这医所名字起得如此与众不同。


        只有那三进后院,家人只知那是周朗中学习、修炼之地,要保一方清静,闲杂人员概不得入。


        当下许大一家将那血肉模糊之人抬到了二指堂,那坐堂医师见这人像一团烂肉一般,只有出气,无有进气,一条性命完结,就在分秒之间,竟有些不知如何下手,慌忙请出了周文远。


        却说当许大将伤者抬到二指堂时,周文远正在自家后院与两个飞龙镇上的好友切磋近日修炼内功的体验。


        周大夫将那人所有箭伤清创已毕,把自家祖传的金枪创药敷洒在伤口处,又将他嘴巴撬开,灌了些烈酒调和的药粉。他关照许大,这人要先在这里住上几日,待到生命无虞之时,方可将此人领去。


        那周文远望着这人发起呆来。方才诊脉之时,他发现此人手上层层茧皮,如铜铁般坚硬,是习练枪棒多年所至。凭他研习武功多年的经验,此人脉象之中只是那凶狠的打斗格杀之辈,身上没有什么内家功夫。所以他基本上断定此人不是江湖武林中人。此人身上箭伤太重,周文远只得用内功将其气血运行周转,也就是说,要耗去很多自己身上的一些多年修炼所积聚的气血精华,去救治他人性命。一般修炼内功之人,哪怕精通医术,也不敢以此招为人治病,因为这样做,自己体中所有关口大开,若功力不到,反将自身的心关经络气血行乱,走火入魔一般,更甚者,口吐鲜血而亡。所以,只有内功极高又精通医术之人方可为之。


        原来这周文远祖上竟是那少林鹰派武功“二指禅”发端之人。看家知道,少林以硬气功著称,善练那金钢不坏之身。至于什么喉顶枪尖击掌断砖刀砍斧剁之类,其实只是那江湖武士的饭碗而已。这二指禅乃是内功鼎力极大之人方能练得,远远不是传说中的二指竖地倒立那么简单。练二指禅的人,要先控制意念,将通身精力运至单臂,发端于二指之上,实战之中,指法恶毒,在近距离徒手相搏时取人性命。周家到了周文远,已是三代行医,但这套修练内功的家传和二指禅硬功夫乃祖上开泰之功,代代相传,这正是《二指堂》这块匾的来历。


        周文远诊脉之时,将那二指搭在病人脉象上的一刻,已然大概知晓了此人之身世。


        莲花渡大战,张步火烧芦荡,力拔匪巢,独独走了大盗苍狼斩,官军正在画影图形捉拿,悬赏千金。眼下之人,虽然是气若游丝,命悬生死一线,但脉象中异动频出,乃常年习武之人屏气发力所系,与伤病生死命事无关。此人身中九箭,又是处处燎伤,与当时激战时官军火烧连花渡、万箭齐发的场景暗合,定是那逃逸的大盗苍狼斩无疑!


        周文远祖上沿习少林硬气功,自父辈起将禅宗大法中的内气和道家正功法术及各路内功融合修炼,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得了混天真气,修炼出自成一统的内功。其父周儒海曾在数次武林的南北擂台会上,力挫各路英雄,海内皆知,但周文远喜好安静,除了运动内功、施术救人而外,概不与外家切磋,只是平日里时常前往灵泉禅院,请教于那名播海内的静空大师,遂将那周氏内功的来龙去脉与静空谈过。静空大师的绝世内功从不传徒,因与周儒海乃生平至交,周文远又是行医救命之人,才破格将他的绝世内功传授给周文远。


        少年出道之时,周文远曾拜在家父的好友、名震湖南的少林武学大师段鹏榘门下,学习枪棒功夫,有两个算是师出同门的武林兄弟,同是师傅门下“文”字辈中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飞龙镇镖局的老板范文畴,一个是一家肉铺的掌柜卓文举,后来周文远改学内功,而两位兄弟在少林硬功上也多有造化。


        在飞龙镇街面上,要是说起武学道行,范文畴一身北派少林硬功夫和器械功夫威震八方,卓文举则是刚外柔内,内功强劲,江湖上各类奇异招数堪称一绝,二人在当地习武之人中的名气如日上中天,无人不知。


        周文远乃避世之人,喜好山高水远、灵动飘逸之境界,为人做事,必是三思而后行,颇有韬略法度,镇中人尊他医术高超,悬壶济世,却无人知晓那周文远的绝世武功。


        要知周文远深藏不漏的内家绝活,下回慢慢道来。    


 

所有跟帖: 

原汁原味的章回小说,像是出自古人之手。故事背景也选得好,太平天国的大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拥抱哥- 给 拥抱哥 发送悄悄话 拥抱哥 的博客首页 (31 bytes) () 12/21/2011 postreply 15:21:15

近来忙,拉下不少。节日里该补。 -申檐- 给 申檐 发送悄悄话 申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11 postreply 06:44:38

苍狼该加入太平军了吧! -墙根儿- 给 墙根儿 发送悄悄话 墙根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3/2011 postreply 20:47: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