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这是为什么?》第二章 政治海啸排山倒海(七)你要自杀,你就死去

七、你要自杀,你就死去。

 

宿大勇对小刘的叮嘱没有白说。

白荣光的死给热火朝天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泼了冷水。群众中议论纷纷,被大字报点了名的人冷眼静观,不时在鼻子里哼几声,好像是说,你们这样无限上纲,大搞逼供信,逼死了人,看你们如何交待;有人说,白荣光既不是“反动学术权威”,更不是“走资派”,是冤死的。人命一条,难道就这样算了?有的说,欠债是要还的,也没明说谁还;有的说白荣光用死来对抗运动,死有余辜,是自绝于人民;有的说,这种表态是鼓虚劲。只有那几个正式定为反革命的人,整天阴沉着脸,不敢“乱说乱动”。

东方泥想,凡是在这动中出现被批斗的人自杀了,其结论都是叛党叛国,自绝于人民,而且还要把死者的亲属揪来顶替,批斗大会继续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一、不会因人死了,批斗大会开不成,使运动受挫;二、以此证明死者有罪,不枉对空批判,让家属听,让群众听,以表领导的坚定、正确。

(一)自己怀疑自己。

第二天下午,召开全厅职工大会,并勒令几个反革命必须到场。政治部主任兼文革小组组长杲建义亲临坐阵。由轷青萍主讲,她讲了昨天晚上找白荣光谈话的经过,着重强调了她和老秦如何耐心地向他交待政策,只要彻底交待了就可以宽大处理。但他仍顽固到底,一意孤行。这就进一步说明,他的确有特嫌,他用死来对抗革命群众的揭发,也只有用死来包住他的罪行、隐瞒他的同伙(明白人一听就知晓,她把白的自杀归究于群众的揭发;而且保存了他的同伙,谁还敢为他辩护呢?一箭双雕,好厉害。)但是,在开群众大会之前,小刘把昨晚白荣光的遭遇先己透露,且迅速传开,俾众周知。轷青萍并没有讲白荣光如何顽固的细节,老秦没有开口。她进而问小刘,你昨天晚饭后在他房间里说了些什么?订了些什么攻守同盟?小刘说,我……,有人吼道,站起来!小刘忙站起来说,我是在做他的思想工作,开导他。你们要他交待……,轷青萍打断她的话说,什么开导?你是在鼓他的气,撑他的腰。小刘说,我叫他不要怕,说得清楚的……。好,轷青萍说,说明你是知情人。说得清楚的,那你就说,等一会我们会找你。然后把话题一转,花了较多的时间讲文革小组如何发动群众,如何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取得怎样的成绩。最后突然拍着胸脯问道:“大家评一评,我是不是革命的?”会场上“文革小组”的人及谌怀远、邽庆满、老启昌、遆华昌等答道:“是的”。声音不那么理直气壮。晟翚轻声地:“哼哼,愚蠢!”。是呀,这岂不是自己怀疑自己了。

杲主任说:“阶级斗争很复杂,文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战争的规律。要叛党叛国,要自绝于人民,谁也拉不住,死一个少一个”(这是讲给那几个反革命听的,你要自杀你就死去,吓不着人。同时也是肯定轷青萍和老秦的作法)。还进一步交待说:“要把白荣光的材料整理出来,寄到他家乡去,要让他家乡的党和政府对有这种反党分子、特嫌分子的家庭提高警惕。有人说白荣光是贫农出身,但是他受的是十七年来被资产阶级所把持的‘黑线教育’。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是多么残酷,多么惊心动魄。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一批人的问题。阎政委说,教师队伍问题多,家庭杀、关、管的占40%,问题严重的占10%—20%。这些人能培养出什么人?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说给机关的‘臭老九’听的。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排在第九位,故称臭老九)。”

小刘低头站在那里,脸色白一阵青一阵,她的最爱突然惨死,死得可怕,死得冤枉,她痛不欲生。然而有她顶替,会场的批斗就不是空对空了。从会场的情绪和表情可以感觉到,人们是同情小刘的。小刘在哭泣。杲建义吼叫道:“不许在这里嚎丧!”

大会以后都要对白荣光自杀一事表态。对中央的事听毛主席的,好表态,都是一致的,只是根据本身的理解和利弊,侧重点不同;哪一点对自己有利,就往哪个点上靠。单位的事,那就不一定了,有紧跟领导的就明确,用词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就需要听话听音,听锣鼓听声了。

门友昰闷声闷气他说:“裤档里放炮仗——震(正)雀(确)。”

宿大勇说:“她哪有雀?”

晟翚说:“唉呀!那就是不震雀(正确)嘛!”

啊!大家恍然大悟,一阵笑,只有卞焘绷着个脸。门友昰知道卞焘要把这句话汇报上去的,特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他早有准备,一个共产党员襟怀坦白,对一些事情就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是厅党组秘书,这样的事见得多了。汇报也好,辩论也好,批判也好,悉听尊便。这一点卞焘己有察觉,他不想与门友昰正面冲突,在这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弄不好自己也会翻船。这个组长也不好当。

(二)“文革小组”组长鼓虛劲

死一个人对运动的政治气氛总会有些影响。这些天杲主任常在走廊里转来转去看大字报,碰见谌怀远、邽庆满、老启昌等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就勾肩塔背,喜笑颜开地开开玩笑。虽然机关里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解放后党培养出来的,都是所谓“十七年教育黑线”的产品,但前期和后期的情况仍有不同。五十年代革命干部的子女还小,工农子女解放后才有条件受高等教育,所以前期毕业的大学生多半出身不好,偏黑,被称为“臭老九”,是受歧视的,被打入另册,是运动的重点对象。批走白专道路,批单纯技术观点,批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批看不起工农兵,批变天思想,等等;后期毕业的大学生出身好一点,虽不红,也不黑,算是“灰五类”。杲主任搂着他们开开玩笑,一是信任他们,别人还得不到这种殊荣;二是证明自己群众关系好,能和这些小青年打成一片;三是用自己“好的心情”为他们鼓劲。

门友昰在走廊里自言自语地说:“哼!鼓虚劲。”

大家也觉得,他(指杲)的这种故作姿态,正表明他已预感到情况不妙。他是要一干到底的。

这几个青年学生和政治部刚转业来的那几个人,简直就是天之骄子了。得意忘形,颐指气使,像被送进了太空,飘飘然起来,分不清倒正,找不到南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