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馋》

《说馋》
除了‘’鮮‘’,英語还缺另外一个字 ‘’馋‘’。我查遍手头字典,问过穿西装打领帶的大学教授,我始终得不到和馋对应的英文字。总感觉所答非所问。有的英汉字典说crave 就是谗。crave 是渴望得到的意思,如crave for approval 渴望得到认可,crave for a companion 渴望找个伴。
还有用piggy这个字。它是形容吃相太差像个猪,还有用picky, 它是挑剔之意。也许美国人根本就不馋,他们每天吃着为数不多的几样食品,不知道什么叫谗。
北京人有一句老話,‘’沒吃过的东西不谗‘’。凡是没吃过的东西大脑里就沒有这种食物味道的记忆,也就产生不了馋的感觉。沒到过北京吃过烤鸭的美国人自然也不会谗北京烤鸭。
谗不代表人品的缺陷,(undesirable trait),只有和另一个字合用才变成极为負面意义,如‘’又馋又懒‘’。
馋是一种合理的,可控的念想,它不像“欲望”那么执着,也不像“贪婪” 具有破坏力,
说到底‘’馋‘’ 是一种本能。
見到美食不动心,见到美女没想法的人,不是心理不正常,就是身体有毛病。
馋是饱时的奢侈,人在饥饿时,反倒不馋;六十年代人只有求饱的欲望沒有挑食的奢望,馋是一种“不为生存,只为快乐”的欲望。
“馋”是有生命的,会從舌头,溜到人的眼晴里,滑到心眼里。
我们常听別这样的話: 瞧人家那大胖小子,多可人爱!  瞧人家的房子,装修得多漂亮! 看人家小日子过的多滋润! 或羡慕或想往,其实都是馋在說話。
这些当然跟吃无关,却都离不开“喜欢”两个字。
馋,有一点小嫉妒,但不带一丝恶意。
它像在承认一件小小的事实:
——人生有些东西,我们真的想要,却还没轮到我们。
所以中文的“馋”,是一种坦白。
坦白自己的心动,坦白自己的向往,坦白自己对生活美好的一点点贪心。
这种坦白并不羞耻,反而很可爱,很诚实。
它没有刺,也没有酸味。
它伸出一只手,在幸福面前悄悄说一句:
“哎,我也想有一点。”
人活一辈子,谁没谗过和被馋过?
馋,就是一个人没有完全对生活关上门的证据。
有馋劲的人,心里总留着一团小火苗
不大,不热烈,却一直在着着。
它让人愿意期待、愿意尝试、愿意思念、愿意再多走一步。
它让日子不至于变冷,让希望还有余烬。
馋,是人间最温柔的一点贪。
贪得不深,不重,不伤人;
像猫看鱼、像小孩看糖果、像大人看到厨窗里一件新款的服装想穿在自己身上。那一刻是美好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