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那年,托尔斯泰应征入伍。在军队里,托尔斯泰终于想通了,决定彻底改变自己。
他在大学里被老师同学当作怪人,在农庄被农奴家仆当作怪人,在上流社会被贵族小姐当作怪人,现在,他再也不要当怪人了。
于是,他跟战友们打成一片,呼朋唤友,酗酒豪赌,个性野蛮,加上出手阔绰,赢得从未有过的好口碑。
然而,青年时代的托尔斯泰常为自己的这种表现而忏悔。
“想到这几年,我不能不感到可怕、厌恶和内心的痛苦。在打仗的时候我杀过人,为了置人于死地而挑起决斗。我赌博、挥霍、吞没农民的劳动果实、处罚他们,过着淫荡的生活,吹牛撒谎,欺骗偷盗,形形色色的通奸、酗酒、暴力、杀人……没有一种罪行我没有干过,为此我得到夸奖,我的同辈过去和现在都认为我是一个道德比较高尚的人。”
这是托尔斯泰最疯狂最放荡的几年,他没有找到自己的想要的爱情,却完完全全变成了欲望的奴隶。
评论家毫不客气地指出,伟大的托尔斯泰患有性上瘾症。
夜深人静,托尔斯泰怀揣着忐忑与恐惧,进妓院找专业人士治疗性上瘾的老毛病。他把这些全部写进日记,还给睡过的这些女人编了号,包括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和女农奴。
纵欲之后,他又在日记中宣泄自己无尽的懊悔、空虚和绝望。托尔斯泰仿佛生活在城堡地下室的囚徒,看不到阳光和希望。
他恐惧,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就得过性病,对嫖娼有心理阴影。
他懊悔,因为他知道他现在只是用肉体活着,高尚的自我,纯洁的自我,善良的自我,离他越来越远了。
他绝望,想到自己将会带着满身的罪孽和耻辱离开这个世界,一事无成、毫无意义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他不甘心,但他没有决心,没有力量,没有勇气挣脱欲望的枷锁。
托尔斯泰的那些狐朋狗友,有的玩得比他还疯狂,没有人像他这么痛苦。
托尔斯泰之所以如此挣扎,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问“活着的意义”——那个精神的自我,并没有真正腐烂,而是一直在沉沦中挣扎。
尼采讲过一个故事: 森林里有一个人躺在地上,一条毒蛇咬住了他的舌头,他满地打滚,想要把毒蛇扯下来,但是他做不到,身边人也没有办法把这条蛇扯下来。再这样下去,他只有死路一条。最后他扭转脖子,把蛇的脑袋一口咬了下来,那一瞬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
对托尔斯泰来说,这种堕落的生活方式就是咬住他舌头的那条毒蛇,他只要待在俄罗斯,和狐朋狗友在一起,他就不可能摆脱这条毒蛇。他必须痛下决心换一个环境。
命运给了他这个机会,他抓住了。
托尔斯泰32岁那年,大哥尼古拉病逝,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离开了自己,托尔斯泰痛不欲生,果断出国,旅游让他从崩溃中渐渐走了出来。
35岁那年,托尔斯泰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18岁的贵族小姐索菲亚。
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到:我在恋爱,而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够这样去爱。
他忐忑地求婚,七天后,两人步入教堂——命运女神将一位天使送到了他的身边。
婚后,托尔斯泰打算隐居庄园专心写作,新婚妻子全力支持。
索菲亚每日打理庄园操持家务,先后生了13个孩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了六年,而索菲亚则熬了无数个夜晚,将180多万字的小说手稿誊抄了七遍。
这是托尔斯泰最宁静最幸福的时期。他在日记中写道:家庭幸福把我整个儿陶醉了,我多么幸福、幸福!我那样爱她!
遗憾的是,真正的纠结和痛苦刚刚拉开帷幕。
随着《战争与和平》的发表,托尔斯泰迅速获得国际声誉,他成为俄罗斯的骄傲,凡人所梦想的一切——名声、财富、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托尔斯泰在40岁的时候,全部拥有了,完完整整地拥有了。
但在内心深处,不知为什么,托尔斯泰一直痛苦不堪,不断地追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他掉进了坑里——空心病找上了他。
他在自传中写道,“如果我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最好的选择就是自杀。”
自杀的念头疯狂地攫住了他,家人把刀枪绳子全部收藏起来,轮流盯着他以防他自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