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北碚杂忆-之二十三中国西部博物馆

有一个星期天父亲带我去北碚市郊缙云山麓的西部科学院所属的西部博物馆参观。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动植物标本特别是稀有的恐龙骨架,令我大长了见识。复原的恐龙原型是四肢发达、体型高大、尾部硕长的庞然大物,讲解员说:它们乃是一亿多年前的动物之王、地球霸主。

西部科学院是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下设理化、地质、生物、农林4个研究所,由卢作孚于1930年在北碚创办。抗战期间,聚集了一些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科学家们在此作科学研究,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1943年该院联络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在此又兴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馆内收藏地矿、古生物、动物、植物等标本数万件,数量之大和种类之多居当时全国同类博物馆之冠。

1939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在北碚金刚碑发现了鸟脚龙化石,这是重庆地区最早发现的恐龙化石。之后又陆续在北碚范围内的澄江镇天生桥、师范大学、杜家街、三胜乡、童家溪等地发掘出了十三处四大类恐龙化石遗址。北碚的恐龙化石遗址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年代齐全,包含有中生代时期的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剑龙等四个大类。因此北碚被古生物界誉为“恐龙之乡”,是研究恐龙及地球演变的重要地区。西部博物馆内陈列的恐龙即来自于北碚的这些发现。从讲解得知,这些恐龙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那时,北碚一带遍布沼泽和湖泊,气候炎热潮湿,岸边森林密布、灌木丛生,是众多恐龙生活聚居的地方。后来由于地球环境的巨变而全部灭绝。地球生物奇妙的发展演变历史,令我感到新奇和震惊。

近日从网上查知,西部科学院和西部博物馆旧址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部博物馆发展演变为现在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其镇馆之宝是身长8米高4米的恐龙骨架。此恐龙于1978年在重庆永川“上游水库”大坝附近发现,故命名为“上游永川龙”。它是中国唯一的最大的完整肉食恐龙骨架。

图1,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1

图2,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2

图3,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3

图4,西部博物馆中的恐龙骨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