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是《雨巷的回望》
毕竟是白天,风起岚,光未绝;一顿似乱的搓揉,圆了我也方了的我,并不介意,不介意这总会到来的既定。她是她碎叶散花莲裙上的芬芳?继续的漫游向那个方向,是梦想和臆想的叠加,推着人去见那个弯角后隐逸的段章。见着一个影,见着了一双鞋,见着了一角裙摆,又见着了那系着红丝带的发辫。。。。。定下了步是因为再也走不动,也为了不去搅动拿恰似无意的挑逗。
(电话进来,中断。)
昨天散着来说的,文字走了一半走不了了,接了个电话的缘故。
今儿想要去花园剪裁的,咖啡喝到一半,外头开始落雨了。雨是秋的模样,不似春般的细绵,也不似夏的猛烈,悠悠缓缓地一点不着急,却是铺天盖地地无休不止。一直想写个雨赋的,并不容易,开了笔也只落得个意犹未尽,话说不尽的样子。倒也没关系,先落在这里,合同秋雨,说不定哪天天灵盖开光了,再行后续也未可知。
《雨赋》
无妄天地,混沌元首,是有沧济湶漫,方得物万灵长。东晷西昃,奉朝承夕。怡性慎悟,公海大洋。千姿态,瀀濛泽沃,枝叶章节,根须筋脉,格致纤华;万般耐,淅沥漂漫,秦岭栈隘,武夷长白,行止期绝。涣涣状,涬涬然。
周而有年,菲雨潇翔。青绽月份,风沙时节。焯红云,晬蓝天,绘翠意,沁碧野。携蛙唱于虫盈,畅松吟于壁怀。琼岚腾卓,沧浪激湍。渡远山,即江淮,青纱叠帐,淼渺潏湟。
忽然想到抖音上的一位,有趣的是人家叫她望舒老师的,让我莞尔。她是专门介绍讲解古诗词,讲得非常不错的。昨天又见她的一个段子,文字非常工整精到,于是小声问:笔者何其人?也不知那头是否会答复。至此又想起了身在北京、唯一被我称作君的那位,从未问过她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隐隐间觉得她是理工毕业生,偏偏文字文意了得。知她不多,可在不多的交往里外面曾经在无意间交汇于戴望舒的《雨巷》。八十年代初,复习高考间我去扬州住过一段时间,因为堂哥夫妇从新疆乌鲁木齐到了那里进修,我就跑了过去,算是换个环境,专心复习,也顺带了去看望他们。也有喘气的时候,便会走过那条古老幽深的玉器街旁的长巷,见证了古老里生生不息的烟火人气。那段时间手头有本唐宋诗词集,清晨漫步里便会和堂兄夫妇朗读易安居士的《声声慢》,同时在其间知会了韵味和诗意。在与北京那位的闲聊里,我总能感觉到她对易安居士和唐后主的倾心,问过一次,答案是确定的。这就有意思了。李清照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江淮的,至少我的直觉告诉我,她的词用和韵调和江淮的用语和语音有着很强的关联。偏偏是,李后主也是属于江淮的,文辞文意之细柔深邃不似北国的那般凸显和壮烈。走过《雨巷》,我们会同了。没有想到的是,之后那位出了一文,非诗非词却诗味词韵浓厚,格式形制非常个人,非常别致。从幽古里出走,有没被新潮裹挟至非自不己事实上是非常难的。我见过许多刻意陷在幽古里两手乱晃拔不出脚的拘泥,也见过刻意了串入近现代甚至后现代的仓促,头在前头,脖颈以下留在了原地,也是煞是不好看。古今在握拿捏到位的主,很少见。有幸见到我那位朋友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如此的自觉、自省和自信。这就是我称她为君的根本理由之所在。
读文我有个大约的习惯,要看文字背后那人是否能言及根本,语出烁燃的。她也有,她的雨巷里便可见着,如:
“我的青春曾在戴望舒的雨巷里徘徊。那种唯美的忧伤不知陷落了多少少男少女。我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这一条雨巷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在此凭吊青春,但不能终此一生。这种唯美是一种永恒,这种永恒也会成为我们的局限。我们需要成长和走过,需要回望和感恩。我感恩生命中有这样一条雨巷安放青春,寄托情怀。我也希望能有更丰富的雨巷承载未来和生命的重量。我希望我的雨巷是这样的:不断地走进,再走出,每一次都是生命的提升和感悟……”
对此,我留了段我的读后感被她出在新篇中:
“ 一阵激灵里,有一份久违的抖颤,忽而发现,不死的毕竟没有死绝,那只有前后两头出口的窄巷里,可以坐下,可以醉往,可以找回一双和过去的年月一般清纯的眼光,放在对面,用来指点:以为你去了,却先我之前到了这里,这里只有一线的雨,和着光的闪落:可曾记,我们曾以同样的无声,诗过雨巷。。。。。。。
你的结尾是非常优致的,那种不肥不瘦的自由是品格也是品质。握手!“ ----今又是
是的,她其实讲到了非男非女的自由,能使她感知感动的是我说的那种“不肥不瘦的自由”。。。。。。
好久没有和她联系了,她却从未消失过。我能想到的是,假如我们在某一个将来里,重新合唱在一起,那会是一份怎样的荣幸和快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