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外在形式,回归信仰本身

本帖于 2025-07-29 08:26:4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FrankTruce1 编辑

最近几日,一度风头正健的少林寺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丑闻现场,长期统领少林寺的主持释永信被警方调查,并被佛教组织注销其出家人度牒。这座以“禅武合一”闻名的千年古刹,过去三十年间在掌舵人运作下,早已不只是佛门清修之地,更是一个品牌、一个商业帝国、一个中原文化符号。如今住持被调查,虽未必能震撼众多世俗大众,但对一些仍将“佛”视作灵性象征或生命归宿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刺眼时刻。 

释永信的倒台,动摇的不是佛法,而是我们对一些信仰还能否在当代现实中栖身的怀疑。在光鲜的庙宇、熙攘的游客、精心的捐款系统背后,那个本应象征“出世”与“清明”的所在早已模糊不清。我们不曾真正生活在佛法盛行的时代,却逢一个众多佛教胜地作为生意来运作的热闹年代。一个住持是否贪污、有没有私德,说到底都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整个佛教生态是否还承载着“慈悲”以及“超越自我”的精神。如果只剩香火、仪轨和超度的灵魂交易,那它与信仰早已无关。 
为何有人会对这消息依然愤怒?他们不是因为相信庙里真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而是他们心里还留存着一些希望: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还存在不被金钱与私心污染的清明之地。当这类丑闻传来时,一些人心中对宗教的清净想象也塌了。这些宗教界的丑闻只让人更相信:一些所谓宗教组织,只是另一种社会结构,与公司、庙会并无多大差别。 
因此,我们不得不正面一个命题:真正的信仰,必须超越宗教组织的形式束缚。这不是仇视宗教,而是明白——当宗教制度被私欲和金钱绑架,它就不再是通往信仰的桥梁,而成了信仰的消费品和遮蔽物。你越走向香火越盛、门票越贵、和尚越出名的寺庙,往往越远离那个“佛”字所代表的自由与觉知。你越依赖一个人或一套仪轨来帮你“看见”,你就越容易被遮蔽。 
当我们说,超越宗教化,不是不要信仰,而是让信仰置于内心。让它脱离仪轨、脱离金顶、脱离罩袍,回到个体的选择与觉察中。一个真正的信仰者,不依赖庙宇,不膜拜金身,不用香火换好运。他能倚靠的是一种静默中的伦理坚持:即便无人监督,我依然愿意做一个慈悲而清醒的人。 
佛陀释迦牟尼早已言明: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真正的信仰,不源于哪位高僧、哪间寺院或哪本经书,而是对生命本身的智慧回应。超越宗教组织,并不是拒绝它的存在,而是认清它的局限,进而回归信仰的本体。信仰无需认证,它只是你每天如何活着的选择。 
有信仰,不一定就是信神、信彼岸。对更多真正直面虚无的人来说,信仰是一种锚定:在无常中找到不随波逐流的内在准则;在光锥之内的短暂生命中,仍愿直视虚空而不崩溃。这种信仰,不靠仪式、不靠教义,甚至无需语言。它可能出现在深夜中你的静思,也可能出现在街头上你的怜悯。信仰的形状,不是庙,而是内心的某种悲悯。 少林寺的荣辱,与佛法无关。释永信的得失,也撼动不了一个人内心真正的追问。恰恰相反,正是这些看似丑陋的崩塌,让我们重新把目光从庙宇移回自己。当泥塑金身失去了庄严,我们只能自己成为那一点庄严的可能。 
别再等哪个大师、哪个庙宇、哪个仪轨给我们一个“干净的宗教”了。所有庙宇都可能腐朽,但信仰自身反而可能不腐。不过,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愿意让它脱离宗教的外壳,回到我们自身灵魂的基础上,让它重新站立。

所有跟帖: 

写得很好啊,真凡依然是考大学那时候的唯物主义者:)国内这些年的问题是,唯一的信仰是“钱”。 -FionaRawson- 给 FionaRawson 发送悄悄话 FionaRawson 的博客首页 (165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0:00:29

靠自身经历就认识到宗教组织虚假的算是有头脑的人。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0:45:01

对所有超越我们自身经验的东西都保持一些怀疑的心,该更有可能获得深刻认识吧?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1:17:35

各人的经历经验总是有限的。保持怀疑警惕保护自己少上当,但不会因此获得什么深刻超验的认识吧?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141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1:56:01

嗯,之前说的不够严谨。怀疑能少受骗上当,要得道估计还得在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勤学多思加上自身的体认,也许更能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48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2:40:25

这个确实是大环境浮躁,政府的引导也难辞其咎,把什么都商业化了以后,还能指望多少从业的人能真信仰呢?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216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0:45:52

怎么样才叫有信仰呢?一种特殊的解读世界的方式。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0:22:07

谢谢小乐关注!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我的看法是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411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1:04:08

终极不可知,和仍选择相信之间,是矛盾的,还是平衡的。。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20:26:26

呵呵,可能还是取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带着怀疑的信仰态度合适?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09:56:27

正是此理!敬神如神在。。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11:35:30

心与神同。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宗教,只有信仰。比如一部论语,教会了大家处人为事的方法。但基本上是依个人理解而行。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92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05:23:44

所有的信仰,要想组织起来,都容易宗教化。道家到道教算是比较明显的,儒家到儒教因为世俗化以及和政权结合的缘故,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75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09:54:04

宗教组织的堕落肮脏不只是现代社会的事,也不只是中国的事。就是因为罗马教会的堕落,才有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353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0:51:53

很有见地。所有信仰一旦宗教化组织化,都要面对类似的人性难题。现代社会的教育识字普及,让人们自我修行是比以前要难度小多了。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138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1:07:38

诚信都不值钱的社会环境,信仰更是别提了。当然,也可以倒过来说。 -可能成功的P- 给 可能成功的P 发送悄悄话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4:00:45

古代一般说人无信不立,现在的大环境,大约是没钱不立?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63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4:36:37

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诚信及真诚的信仰才更显珍贵 -FollowNature- 给 FollowNature 发送悄悄话 FollowNatur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05:40:00

说得好!有些小视频也是弘扬这种价值观的,如果是真实的故事,的确很感人。 -可能成功的P- 给 可能成功的P 发送悄悄话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12:36:00

我们近距离接触过所谓大法师,唉,怎么说呢,就是个商业奇才:)我哥那年去西部命寺,住持出来和他们一起喝酒吃肉呢 -可能成功的P- 给 可能成功的P 发送悄悄话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4:01:52

啊,年轻时看武侠小说的观感:住持一般都还比较有德稳重,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150 bytes) () 07/29/2025 postreply 14:39:27

对,信仰与宗教是两回事。信仰是个人与神/佛/阿拉/孔子/马克思之间的内在沟通;宗教则是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421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04:57:25

嘿,人是容易有交流抵抗孤独的需求,包括分享自己信仰成长的需求。不过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246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06:01:22

喜欢这句。信仰是个人与神佛子思之间的私人的内在沟通。。FrankTruce1 好文,引发这么多精彩讨论。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5 postreply 11:40:4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