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四十华章 (1)

昨夜星辰·四十华章

—— 贺安徽大学中文81级毕业四十周年

天涯月如霜

 

引子

 

“走在红尘俗世间

谁的呼唤飘在耳边

那么熟悉却又遥远

徘徊在起风的午夜

谁的叹息飘在风间

那么无奈却又无悔

多少前世残梦留在今生缘

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

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

…”

 

—— 引自《我记得你眼里的依恋》

 

1978年九月,我尚未正式入学,便随父母迁入安徽大学。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个被合肥人戏称为“小侠们”的小小子,此前只在江南小镇和皖东小城生活过,初踏这片陌生的大学校园,浓荫蔽日的行道树如绿色帷幕垂落,与我一般高的冬青灌木密匝匝地环绕,一切仿佛未解的秘境,引人遐思。

我插班进了附小二年级,教室暂借文科东楼一隅,窗外总能瞥见佩戴白底红字校徽的大学生,单肩挎着帆布包,步履轻快,谈笑间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这些斜背书包、蹦蹦跳跳的小学生。一年后,附小迁至校园西北角的几排红砖墙的平房;小升初时,附中搬进东南角新落成的教学楼,窗明几净;待到初中毕业,附属高中尚在筹建,我便在中考后离开安大,迈入三孝口附近的合肥一中,完成了与这片校园的初次告别。

彼时的安大,尚未以围墙将教学楼、学生宿舍与教职工生活区分隔开来,宛如那个年代流行的“大院”文化,饮食起居、生老病死,皆融汇于这片土地。教学楼里除了系办与教室,几乎不见教师办公室,老师们多在家备课,学生若有疑难,便手捧书本登门求教。师生间的对话,常常伴着茶香与窗外蝉噪,亲切如邻里,温暖如家人。

从1978到1988,十载光阴,我在这片校园里走过了整个童年与少年。家几经搬迁,最长久的居所,是建于六十年代的那幢三层灰砖宿舍楼。2018年五月回国,我再次伫立于已面临拆迁的灰楼前,墙面斑驳,青苔蔓延,仿佛时间在此驻足凝固。

安大于我,不仅是校园,更是家的延伸,是我成长的摇篮。我在这儿第一次尝到比香蕉冰棒更甜的牛奶、豆沙冰棒,舔着冰棍在舌尖融化的清甜;拎着小板凳,挤在男女生宿舍间的篮球场,凝视露天电影的银幕在夜色中闪烁;追逐叫卖豆腐乳的担子,飞奔下楼,端回小碗中灰白或深红色的佐餐神器;如今的眼镜湖畔,我曾捕过翩飞的老虎蜻蜓,黑白条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鹅池边,我捉过滑溜的水蛇,手指间似乎还残留着水草的清凉。从文东到教西的阶梯教室,我完成了启蒙,仿若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漫步至“三味书屋”,在嬉戏玩耍间渐生对知识的渴求。

正是这片宿舍区与教学区的比邻而居,让我得以近距离凝望父母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学子,尤其是父亲担任班主任的中文81级。那群青春飞扬的身影,未经世事雕琢,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与热烈,深深烙印在我这旁观少年的眼眸中。他们的高谈阔论,清脆笑声;在梧桐树下的晨读,书页被风轻轻摇动;在教学楼顶阳台的翩跹起舞,如星光洒落,点亮我懵懂的岁月;他们的文情诗意,如涟漪荡漾,悄然滋润我的成长。

四十载光阴荏苒,那些五彩斑斓的片段,依然如昨日般鲜活。昨夜的星辰依然闪烁,昨夜的歌声仍在耳畔回响。安徽大学,这片承载我童年与少年梦想的沃土,永远是我心之归处。

1.“大”学生

恢复高考那几年,安大校园就像刚摊开的泼墨画,百废待兴,新旧交织,透着股特别的味儿。那会儿的大学生,有的满脸络腮胡,气场跟咱爸的同事似的,害得我这小不点老是被家大人教着喊“叔叔”。幸好,到了81级新生入学,这画风总算清新了些,那些“大”学生转瞬化作亲切的哥哥姐姐,让我这个“小侠们”松了一口气。

吕萌和李萍这俩姐,就是地道的“自家人”。她们都是安大子弟,根儿就在这片校园里。吕萌住前栋灰楼一楼,她爸是中文系的吕亚人老师,家里还有俩弟弟,比我高几届,估计没少被姐姐的“光环”压得喘不过气。李萍的弟弟则跟我同过班。这俩姐的存在,让我感觉大学生也没那么高不可攀,岁数正常得很,顶多是那种会帮你写作业、顺手还给你削支铅笔的邻家大姐。

不过,那年头,大学生可是稀罕物件,搁谁家都得当榜样供着。吕萌和李萍在家里面,一准是爸妈眼里的骄傲,弟弟们要是考砸了,准得挨一句:“瞧你姐,多出息!”我们家也没能幸免,虽说我是独生子,可照样躲不过“别人家孩子”的紧箍咒。隔壁杨忻葆老师家有俩高几届的才女,现成的就是我爸妈嘴里的“常驻嘉宾”,害我这小土豆往她们旁边一站,瞬间暗淡得像根蔫黄瓜。说起来,外头兴许还有“重男轻女”的风气,可在安大这地儿,我敢拍胸脯打包票:压根儿没这回事!打小学起,班里的大干部全是女同学,个个英姿飒爽,指挥得我们这帮小老百姓服服帖帖,偶尔还得偷叹:巾帼女将,惹不起啊!

兴许是看我这“老百姓”当得太安逸了,怕我长成一条只想躺平的“咸鱼”,咱爸为了点燃我“男儿也要撑半边天”的斗志,特意把陈、雍和张等几位男生推出来,分别当班长、学委和班报主编。这些同学在同届里岁数偏小,初见时,白净清秀,头发梳得倍儿齐,带着点刚从高中毕业的青涩,笑起来还腼腆得像大男孩。他们不像那些“叔叔辈”大学生那么老成持重,自带一股朝气,帅得让我这小小子忍不住多瞅两眼,心想:哟,这些生瓜蛋子咋就能又靠谱又带劲儿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