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印度 (上)
自本世纪初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帮助印度崛起为一个大国。在小布什总统任期内,华盛顿与新德里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尽管印度在核武器研发方面存在争议,但华盛顿仍为印度的民用核计划提供支持。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和印度开始了国防工业合作,旨在提升印度的军事实力并帮助其投射力量。在川普总统的1.0任期内,美国开始与印度分享敏感情报,并使其有资格获得此前仅供美国盟友使用的先进技术;在拜登总统的领导下,华盛顿向新德里提供了先进的战斗机发动机技术。近几届美国政府都深化了与印度的外交、技术和军事合作,兑现了布什“帮助印度成为21世纪世界主要强国”的承诺。这一承诺的理由很简单。华盛顿希望超越冷战时期分裂两大民主国家的积怨。此外,随着印度移民在塑造美国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及新德里自身在冷战后的经济改革吸引美国企业和资本进入印度市场,两国民间联系日益紧密。这些转变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机遇:印度和美国官员认识到,他们拥有许多共同利益,包括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最重要的是,联手应对中国大陆崛起带来的威胁(下图 Monthly Review/Atlantic Council)。华盛顿得出的结论是:更强大的印度将造就更强大的美国。
但印度和美国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立场一致。华盛顿对印度有着诸多的不满和指责,如莫迪及其印度人民党(BJP)政府破坏民主价值,撤销穆斯林占多数的印占克什米尔地区根据《印度宪法》享有的半自治地位;通过《公民身份修正法》为阿富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非穆斯林移民快速成为印度公民提供方便,却将占这三国人口绝对多数的穆斯林移民排除在外 - 将宗教作为共同默契的身份标准;拒绝执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继续超量购买俄罗斯石油从而支持俄罗斯的侵略乌克兰行为。新德里呢,它并不希望华盛顿永远独霸世界。印度认为多极化是自身崛起的关键,因而在与美国的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保持与伊朗和俄罗斯等西方对手的联系。对印度来说美印关系是其“利用外部环境解决双边失衡问题…… (印度作为)较弱的一方争取或操纵较强的力量(美国)来获得其优势”(印度外长杰辛卡语)。它寻求建立一个多极化的国际体系,让印度在其中成为真正的大国。新德里的目标不仅是遏制中国,而且是遏制任何想要望独享霸权的国家,包括美国。新德里这是在推动多极国际秩序的构建, 虽然印度的行为可能是想多了 - 尽管印度经济实力在过去二十年中有所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不足以平衡中国大陆,更不用说美国了,即使到本世纪中叶,就相对GDP而言,印度也将只是一个大国,但尚不足以被称作超级大国。在军事方面,它是南亚最重要的常规力量,但5月份的战斗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提供的防御系统击落了印度战机表明,它相对于其本土对手的优势也并不显著。一边是中国大陆,另一边是宿敌巴基斯坦,印度可以说太难了 - 得时时刻刻提防北方的巨人和西边的巴基斯坦。与此同时,在国内,印度正因拥抱印度民族主义(印度教)而加剧族群紧张,恶化与邻国间的问题。印度因此不得不将安全资源转向国内,影响其对外力量投射,最终损害印度的崛起。印度的非自由主义转向进一步破坏了一直以来为其带来良好影响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印度相对弱小,渴望多极化,且奉行并非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发展路径,这意味着即使它有理由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强国,其全球影响力也将心有余而力不足。印度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四大、甚至第三大经济体,但新德里的全球影响力却仍将十分有限。因为即使到了印度独立一百周年时的2047年, 新德里仍可能得依赖外国伙伴来抵御中国大陆力量。而且,由于印度长期以来对结盟,甚至对紧密伙伴关系都不感冒,新德里想要获得外部支持会颇具挑战性,尤其是在川普2.0政府的外交政策交易性日益增强,以及华盛顿开始担心新德里是其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未来几十年,印度无疑将变得更加强大,但其有效运用这种实力以增大国际话语权可能性很小。非但如此,全球影响力甚至将减小,因为不管是西方(美国), 还是东方(中、俄等)都不会长期忍耐印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骑墙不给力自私自利的搅局言行。
美中欧印世界四强
1991年,印度总理拉奥和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对该国受管制的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所谓的“许可证制度” (下图 photogallery/Medium)。印度经济就此开始回暖,GDP年增长率约为6.5%,并进入前所未有的持续增长时期。印度也因此得以帮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并重新加入国际经济,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印度人开始称21世纪为“印度世纪”,美国也因此将印度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和潜在的制衡中国大陆力量之一。
的确,印度近期经济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增长仍未达到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就 - 自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开放经济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接近9%。结果,经济规模在1980年时与印度大致相当的中国大陆,如今差不多是印度的五倍。伴随其财富的迅速增加,北京建立起一支规模更大、更先进的军队,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印度 - 太平洋地区。如今中国大陆的全球影响力远超新德里,这进一步增强了其经济实力,并赋予北京巨大、有时甚至压倒性的政治影响力。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新德里除非受到压力,否则即使在华盛顿的支持下,也不愿与北京对抗。
印度人有着十分丰满的理想,对灿烂的未来信心满满且分外憧憬。绝大多数印度人相信,他们在未来几年就能赶上北方邻国。毕竟,印度已经在一些领域超过了中国大陆:北京年均4%至5%之间的GDP增长率落后于印度;印度在2023年即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且仍在增长(下图 affair cloud)。但印度真能够在经济领域迎头赶上中国大陆吗?现实却有点儿骨感。按照目前的趋势,印度经济在2050年之前几无可能赶上中国:因为印度需要在未来25年内保持每年8%的稳定增长,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这两事同时发生的几率接近零 - 印度政府5月30日公布的2024年实际GDP增长为6.5%,而官宣的中国大陆2024年GDP为5%。世界银行预测,印度2025-2026财年的GDP增长为6.3%。印度的制造业尚处襁褓阶段,其过度的保护主义阻碍了出口,这对其经济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是的,印度在有助一国长期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拥确有一些优秀的科技公司,但其整体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并不具竞争力。
因此,根据世界银行截至2023年的数据,印度未来二十年的年均增长率很可能达到6.3%,与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持平。假设同期中国大陆年均增长率仅为2%,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印度的GDP也就略高于中国大陆的一半。但未来几十年,中国大陆取得2%的年增长率应该是毛毛雨,多半都会高于2%。那印度GDP超越中国大陆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毕竟,北京相对于新德里拥有巨大的经济优势,包括受过良好教育、技术熟练且相对健康的人口;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更大的资本存量。中国大陆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能源存储以及信息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及优势,尽管存在人口结构限制,可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如果北京经济增长速度再快一点,比如说每年3%,那么即使印度的增长率为6%,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也可能接近印度的三倍。话虽如此,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如果我们以过去多年印度经济增长记录为例,可预判印度确实可能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一个强国,但它将是中国大陆、美国和欧盟四方中最弱的一个(下图 Adobe Stock/Indiashipping)。届时它仍将难以与中国相提并论,更遑论美国了。
印度希望的多级世界
因此,如果新德里想要制约北京,就需要华盛顿。因为到2050年时,其他如澳大利亚和日本这样的印太地区大国,难以提供像美国那样的支持和影响力。欧盟或许拥有足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欧盟成员国并未像印太地区国家那样感受到中国大陆的威胁。当然,美国也同样需要印度这样一个“大”块头来制衡头号竞争对手中国大陆。因此,新德里和华盛顿在未来几年将会惺惺相惜,应该且必须继续合作。但是,不会有“上不封顶”的无限友谊,也别指望印度与美国结盟。莫迪老仙不会加入任何集体防御安排,他将积极捍卫其非盟友地位 - 周旋于中美之间,尽可能的捞好处(下图 TEXAS TRIBUNE/ASIA TIMES)。那,才是王道。
印度力求避免正式结盟,部分在于其殖民历史渊源。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承诺,鉴于印度在英国统治下饱受苦难,印度绝不会成为任何大国的“跟风者”。但印度的态度同样源于这样的信念:一个大国在崛起期间绝不能采取任何会损害其崛起后所享有的行动自由的言行。印度政策制定者担心,与更强大国家(如美国)联盟,不仅会导致印度处于从属地位,还会限制其在国际体系中各种地缘政治分歧之间游走的能力。新德里不相信其他国家会牺牲自身利益来支持帮助另一国家。它认为,只有向援助国输送适当的利益,印度在需要时才会获得外部援助。故当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现在急欲获得印度的支持来平衡中国大陆的力量时,新德里不必做出任何重大妥协就应获得美西方对自己的帮助。
可以期待新德里将继续努力推动国际秩序走向多极化(下图 japantimes/Reuters/BS/UTKARSH)。因为印度这种对世界的评估并非是莫迪执政后达成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早在2004年时就明确表达了推动国际秩序多极化这一雄心:“印度不认为单极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均衡状态。” 他称印度将致力于建立一个“合作的多极世界,兼顾所有组成部分的合理愿望和利益”。印度各政治派别的领导人都认同这一愿景,他们认为多极化是世界的自然状态,国际体系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因为它确保任何单个国家都无法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印度外交部长杰辛卡在其2020年出版的《印度之路: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战略》(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一书中指出,新德里应“通过识别和利用全球矛盾创造的机遇”来推进其“国家利益”,从而“从尽可能多的关系中”获取最大利益。单极秩序破坏了这一战略,因为它剥夺了新德里挑拨一极对抗另一极的机会。两极秩序更为有利;例如,在整个冷战期间,印度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苏联对抗美国。毕竟,多极世界将拥有更多印度可以利用的分歧和亲和力。
实际上,这意味着印度寻求与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建立兼收并蓄的伙伴关系,即使其中一些伙伴国有着明显的反美议程。新德里经常在这些论坛中扮演调和力量的角色,以利于其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如印度外长苏杰生称金砖国家在美元化问题上没有统一立场,而且印度反对“去美元化”。不过,即使印度深化了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它也会在更广泛的全球舞台上限制美国的力量。例如,印度在气候政策、贸易优惠、数据主权、电子商务规则和全球治理等问题上对美国进行了反击。印度也反对美国对友好第三国的制裁,在反对西方主导的运动中支持所谓的全球南方,并保持与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家的传统关系。印度甚至寻求与中国大陆保持稳定的关系,尽可能地开展合作,以维护两国共同边界的和平。与华盛顿不同,新德里不能容忍与北京的双边关系出现剧烈波动,并且根据美国政策的未来走向,可能会根据情况需要向中国靠拢。20世纪60年代与中国大陆硬刚的历史,令印度举国上下念念不忘。当今中国大陆的软硬实力远超60年前,莫迪的印度断然不会当美国人的棋子去再次踢中国人的钢板。
的确,印度在推动世界多极化方面非常积极主动,因为此事对自己确实有利。但历史潮流客观规律不可逆。经济趋势显示,到本世纪中叶时,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国家实力将处于一个俯视其余国家的世界第一梯队,世界将会是美中两极世界。届时,印度可能会发现自己处境尴尬。如果印度继续留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非西方论坛,结果却发现北京在这些组织对许多非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比新德里更大。当然到目前为止,印度尚无此种困境,因为历届美国总统政府不仅刻意忽视了新德里的这些种脚踏两船言行,还尽量抬高印度的国家分量,如拉印度组Quad, 邀莫迪连续参加G7年度峰会等,夸印度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等。但一个像川普2.0那样更加偏激的美国政府,有可能会决定惩罚印度的这种骑墙行为。例如,新德里以本国货币而非美元与某些国家进行双边贸易时,民粹主义的美国政府可能会限制与印度的合作。
印度应该对多极化保持警惕还在于,在一个真正的多极体系中,新德里从美国提供的集体利益(如保护印度洋海上航线)中获得的利益将减少。印度将不得不承担比迄今为止更沉重的财政和安全负担。如果多极中的美国和欧盟决定让印度自生自灭,四级中最弱的印度无法与强极之一的北京抗衡。在美国和西方看来,印度在多极体系中的处境可能比美国单极化或美中两极化下更糟。因此,华盛顿认为印度目前的做法不可持续 - 寻求美国继续支持自身,同时推行一个限制华盛顿权力的多极体系 - 既不明智,又适得其反。
未完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