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北平求学 朝阳院旧梦如烟(2.2) 回乡接奶奶(中)
正在谈话间,院子后面突然传来一个好似轮胎爆裂的声响,崔叔仙觉得像枪声。过了一会,汪嘉玉进来告诉他:“开明闯祸了。你出来看看吧!”
他听说开明闯祸,联想起刚才的枪声,心想大事不好,呼啦站起来就要往外走。汪嘉玉说:“哎!叔仙,不要虚!”
“虚”在高邮话里有慌张、草率、匆忙、急躁、不够周全的众多含义。她叫住丈夫,接着说:“开明跟开元在后院里打死一只‘黄仙子’。”
“黄仙子”,或叫“黄尖子”,就是黄鼠狼。
原来,开明在大人们忙着讲话的时候,一个人溜到后院去了。后院很大,但疏于管理,有一段围墙倒塌了,砖头瓦砾堆在一边。他穿过倒塌的墙,发现后面有一条小河沟,河里有小鱼在游。嗯!明天叫哥哥做个鱼钩,来钓鱼。他往回走,想把这个发现告诉哥哥。正在这时,就见不远处有个什么东西在动,仔细一瞧,是个和猫一样大的动物,它的身体比猫长,嘴部也比猫尖,正在远处望着他。他听说过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人们常提到的黄鼠狼。
他立即返回屋内,找到哥哥,趴在他耳边小声问:“哥,你带枪了吗?”
崔开元点点头问:“带了。你要干什么?”
“我在后面看到一只黄鼠狼,怎么样?打不打?
崔开元在重庆时见过黄鼠狼。他说:“走,看看去!”
趁着没有人注意,他们悄悄溜到后院,来到断墙处,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找到。过了一会,崔开元说:“大概是跑掉了。走吧,回去吧!”
崔开明有点失望,他在往回走的时候,不甘心地回头又看了一眼,顿时大喜,停下脚对哥哥说:“哎!来了,它又来了。快把枪给我!”
崔开元回头顺着崔开明的手指,的确看到一只黄鼠狼,从砖头堆里钻出来,站在那里不动。他从腰里抽出手枪递给崔开明。
这是一支苏联产的TT-33型手枪,装8发7.62毫米手枪弹。崔开元离开兰州的时候,朱兆英送的那条狼狗开清带不走,就送给了在兰州农民银行工作的茅以元。茅以元则送给他这支手枪作为交换。他拿到枪后,找了个荒地试打了几枪,感觉还不错,因为口径比他自己的勃朗宁小、重量轻,这次旅行就把它带在身上。看到崔开明一脸兴奋,也没多想就把枪交给他。
崔开明接过枪来,拉动枪机上膛。哥哥在一边叮嘱:“你当心啊!这枪没有保险,一扣就响。”
崔开明举枪瞄准。哥哥又说:“两个手握住枪,除了右手食指动,别的尽量不动,瞄准就开枪。”
话还没说完,枪就响了。这个中学生好像有点天赋,只一枪就打中,只见那只黄鼠狼原地跳起来,摔在地上不动了。
两个人兴奋地跑过去查看战利品。他们不知道已经闯祸了!
听见枪响,周围的人都跑出来看出了什么事,正好看到兄弟俩站在死去的黄鼠狼旁,崔开明把手枪还给哥哥,哥哥放回腰里的枪套里。看到来了不少人,他们丢下黄鼠狼的尸体,悄悄地回到屋里。
过了一会,有人拍大门,崔伯仙的大女儿崔国珍跑去开门,只见几个人跨进院门,为首的一位,手里提着那个刚被枪杀的“黄仙子”。
大妈一看,忙上前问道:“朱二爷,这是怎么回事?”
朱二爷回答:“怎么回事?事情大了!”说罢他径直走到崔开元的面前,问道:“是不是你们开的枪?”
崔开元看看弟弟,说:“是我们开的枪。怎么啦?有问题吗?”
朱二爷回头问大妈:“大龙家的,他们是什么人?”
“这是我家三爷的两个儿子,刚从外头回来,又不懂我们高邮的规矩···。”
朱二爷打断她的话:“不管他是哪个,打死黄大仙还得了啊!我们祖祖辈辈供着的大仙,还要靠它来保佑我们,怎么就开枪打死了呢?大龙家的!你看这事情怎么了断?”
旁边的几个人也喊:“一定要赔我们!要赔我们才行!”
大妈打躬作揖赔礼说:“我给你们赔礼了!这样吧,他们刚刚回来,等我们忙定了,我叫大龙请几位吃饭。到哪块吃,全由朱二爷来定。好不好?”
这边汪嘉玉看见来了人,知道是自己儿子惹的是非,问大儿子说:“开元呐!是你吗?怎么一进门,屁股还没坐热就跑去玩枪呀?”
崔开明:“妈!不是哥哥开的枪,是我。”
汪嘉玉说:“你们也太皮了!我去找你爸爸来。”
大龙和三龙出了厢房,来在院里。大龙说:“各位稍安勿躁。朱二爷,有什么事找我就行。他们才来,哪块晓得这是黄大仙?我们过后再说,先让他们安心休息,好吧?”
朱二爷:“不能过后再说,我们现在就商量一个赔偿的方法。等你家客人走掉了,我们又不晓得到哪块去找他们。”
崔叔仙见状,走上前行礼说道:“这位朱二爷,初次见面,还请多多包涵。小孩子家不懂事,冒犯了大仙,我这里赔罪了!”说完他又了鞠一躬,接着说:“既然二爷想现在就赔偿,那就现在赔。敢问朱二爷,怎么个赔法能让大家满意呢?”
朱二爷看看跟着他的人问:“你们说怎么赔?”
大家说:“你朱二爷看哪样子赔,就哪样子赔。”
朱二爷:“既然如此,我就开个口。这样,你们家出钱盖一个大仙庙,把这只黄大仙就埋在庙里,让它来保佑我们南门街的平安。另外,再办十桌酒席,算是给这边的老邻居赔礼。如果你们答应了,这个事就可以让它了结。”
崔叔仙笑笑说:“谢谢朱二爷宽厚仁慈、高抬贵手!我们一定照办!”,又对他大哥说:“看来我们刚才讲的不能算数,只好多办几桌酒了。再有劳你想想看,酒席在哪里办为好。”
他大哥回答:“好吧。不要怪孩子,不知不罪!不要扫了他们的兴致。”
崔叔仙点点头,转过脸对朱二爷说:“等我们准备好,即刻去请朱二爷和各位街坊。抱歉,抱歉!得罪,得罪!”
送走了朱二爷一行,他转过头教训两个儿子说:“你们一来就惹祸!把枪收好,不要再让我听到枪响啦,听到没有?高邮是个小地方,别玩得太过份,我十年才回一趟高邮,你们让我安稳一点行不行?真是的!”
两个男孩子自知理亏,点头应承。
蔡亚东听不懂高邮话,只好问妻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崔国英翻译给他听,他对崔开明说:“你行啊!一枪就把高邮给打翻天啦!”
没办法!高邮的说法叫定法不是法,计划改变。崔开明一枪把六桌酒席打成二十桌。崔叔仙和他大哥一商量,两个酒席一次办,干脆就在街旁露天办寿宴,让大家一起来为老母过大寿。
这一番闹腾,在高邮就成了不小的新闻,自然就让县府知道了。新四军去年攻下高邮以后,在高邮建立了政权,但几个月以后,黄伯涛的二十五师便占领高邮,共产党的人就往北撤退了。这是高邮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被后人称之为“北撤”行动。共产党走后来了新县长,名叫张冠球。他是跟着二十五师过来的,原先他们老张家是高邮湖西的一个大地主。
张县长不知从何知晓,高邮一下回来两个大人物,他一大清早就赶到招待所去拜访。听说崔叔仙不在,就问崔家大女婿在不在。蔡亚东知道瞒不住,就公开了身份,陪张县长他们几个县府的人一起步行去崔伯仙家。
街坊邻居看到县长在崔叔仙面前不停地点头哈腰拍马屁,也搞不清是为何,反正是有好戏看。
张县长和崔叔仙、蔡亚东寒暄过后,就问看热闹的人:“那天,因为黄大仙的事,带头索要赔偿的是哪一位?”
有人回说:“那是朱二爷。”
县长说:“朱二爷在不在?找个人去请他来见我!”
马上有人飞快跑去把朱二爷找来了。
县长问:“你就是朱二爷?可认得我吗?”
朱二爷:“回县长话,小的认得。”
张县长:“认得就好。我再问你,可认得他们两位?”他伸平手掌,指着崔叔仙和他的女婿。
朱二爷摇摇头说:“不太认得,只听说是大龙家的兄弟,在外面发了财,回家探亲的。”
张县长冷笑一声说:“哼哼!你就知道发财。我告诉你,他们是国军的高官。这么说吧,前些时打下高邮的二十五师师长黄伯涛中将,听说过吧?”
朱二爷已经不淡定了,点点头。
张县长:“这两位和黄将军不相上下,这下子懂了吧?你们好大的胆子,敢来要挟他们,我看你们是受共匪蛊惑太久,赤化了是不是?”
朱二爷一听“赤化”二字,马上腿软,说着就要下跪,被蔡亚东一把拉住,对他说:“不要紧,别害怕,站着说话就行。”
“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还请饶我这一回。”朱二爷还有边上的几个人,都吓得不轻。
高邮这地方不似别处,日本人打败了,共产党杀过一批汉奸。共产党撤退了,还乡团也大开杀戒,杀了一批共产党。共产党打游击,又杀了一批县府的人。你来我往,死人无数。这个张县长是个狠人,杀共党毫不手软,跟共党沾点瓜葛的,都叫你小命难保,更别说是“赤化”。他们当然害怕,脸色都变了。
崔叔仙觉得没必要弄成这样,对张县长说:“县长先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家小孩子淘气,打死了他们供的黄大仙,我请大家吃个饭、赔个礼,本是应当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朱二爷你回去吧,没有事的,啊!”
张县长:“今天是看在崔经理的面子上饶你一回。下不为例啊!”
随后,张县长进家里和崔叔仙等聊天。他强烈建议崔叔仙把一家人接到上海或是镇江去,虽有整编二十五师的一个旅驻扎在高邮境内,但不知能坚持多久,共产党随时会打回来。时局动荡,高邮太不安全,还是先离开为最妙。要是共产党再回来,你们母子想见面就难啦!
崔叔仙觉得县长说的不无道理,于是就跟大哥商量。
大龙想想说:“本来你在川沙的时候就说要接我们过去,妈妈舍不得高邮才没走成。你在重庆的时候又说过一次,她还是不肯走。这两年高邮也确实不怎么太平,乱得很,死起人来,都是一批一批的,吓死人了。我们离开高邮跟你到外头去见见世面当然好,就怕老娘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同意。”
崔叔仙说:“好办呐!我去问妈妈就是了。其实我在来的路上就想到了,你们若是搬到镇江来,我回上海的时候,正好给我看着家,两全其美,不是吗?”
弟兄两个来找妈妈,问她愿不愿意走。
说实话,老太太事先并没想到,她的生日能让家里这么热闹。她在高邮生长快九十年了,第一次如此风光,别提多有面子、多高兴了。到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小儿子原来这么有出息,连县长来了,都要赔笑脸的。所以听说要把她和大龙一家都带到小儿子家去过,老太太也就不再反对了。她眼看着大龙一家辛辛苦苦地在高邮过了大半辈子,能让他们也出去享福,老太太情愿放弃对故乡故土的留恋。所以,就这么决定,我们搬!
《文学城》CuiGe的博客: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80563
《湖天一览楼》的专属网站:https://hutianyilanlou.wordpress.com/ 可获取完整内容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版权所有 不容侵犯!
Copyright © 2023 Edward Xiaonong Cui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