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抒诚第一次见到静漪,是在科学院理化所的网球场。
那天,阳光透过梧桐树的缝隙洒落,金色的光斑在球场上跳跃。他原本只是路过,却被场上的身影深深吸引——静漪身着白色运动裙,挥拍的动作干净利落,眉宇间透着一股冷静而坚定的气质。她的侧脸映着阳光,像是一幅素净的画。
后来,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出现在网球场,制造偶然的邂逅。两人从学术聊到人生,从实验聊到童年。他是物理化学专业,方向是分子反应动力学,探究化学反应最微观的本质;她是生物化学专业,那时正忙于分子生物实验。他们交流论文,偶尔争论实验设计和方法,有时甚至为了一种实验方法争执不下,却又总在对方的言语中收获启发,偶尔也吐槽一下导师。
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终于,他鼓起勇气,向她表白。然而,静漪沉默良久,终究轻轻摇了摇头。
“抒诚,我们不一样。”
是,不一样。门不当,户不对。他来自东北农村,而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是一道无形的墙,将他们隔开。
抒诚沉默片刻,终究选择离开。不久之后,他娶了导师的女儿,带她远赴美国。彼时,静漪正埋首于博士论文,日复一日地在实验室度过。三年后,她的世界坍塌了。
抑郁如同潮水,将她吞噬。
休学一年后,她终于完成了博士答辩。她曾以为,自己会在科研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可命运却让她在最脆弱的时候,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岁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她想,也许婚姻可以填补内心的空缺,可最终,她发现自己错了。
三年后,离婚。
她一个人生活,始终未再嫁人。她的世界里只有研究,只有实验,可在某些夜晚,她仍会想起那个站在网球场边,眼神沉静的少年。如果当初答应了他,是否命运会有另一种模样?
岁月流转,转眼二十四年。
抒诚回国奔丧,站在导师的灵堂前,鬓角已染霜。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留在了美国,他的人生平淡而稳妥。
他转身,忽然看见了静漪。
她的长发已不再轻扬,眉宇间多了一分沉静。她依旧未婚,依旧沉浸在学术的世界里,而他,也早已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取得声名。他们对视良久,千言万语终究化为一抹淡然的微笑。
“好久不见。”
她的声音如旧,仿佛二十四年前的那个午后。
“好久不见。”
他们站在人群中,世界喧嚣,而他们之间,只剩下无法追回的过往。
故事已经写完,而人生,还要继续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