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烤鸭
今年圣诞前夜,我家跟妹妹一家一起在长岛一家叫*江南*
那间餐厅以北京烤鸭为特此,妹妹专门订的他家。我本心有畏惧, 下午五点去吃北京烤鸭,胃里会不会太负担? 我门一行六人进到店里一看颇为惊讶。店内:整体布置清新典雅, 店内外堂面积能有一百六十平米,分割有酒吧区和餐饮区。 酒吧区柜台有四五米长,陈列着各式洋酒。餐饮区入口有棵景观树, 树上一只仿生白孔雀,一下子把店内环境拔高一个档次。 其内有八九张四人台,其中部分是由波浪型大长沙发组分割两桌, 即一个四人台有两人坐沙发,*波浪*转出, 另一张四人台有两人在180度反方向坐沙发,另两人坐椅子。 我们六人坐那桌台稍微有点挤。 我明白了这餐厅基本是款待小家庭的, 像中国人那种动则十人桌或十二人桌之类的吃饭方式, 这里是不适合的。同类的号称中餐馆, 其实是主营当地美国人客人的餐厅还有PF.Chang.
话说我们落座后,点了一整只烤鸭_鸭两吃,再带鱼香茄子, 葱爆牛肉及煎饺等等。总体说,菜烧得味道挺好,上菜速度慢, 菜量较少,食器精美考究。如鱼香茄子用挂式铁锅盛着, 下面是酒精炉。烤鸭肉片一盘,边上是用木匣子垫高, 仔细摆盘的像日本和氏料理般七七八八的小蝶,甚是好看。 桌上经常性没菜吃,娃儿扒拉着白饭。 我的两个美国男孩脸孔的外甥, 惊奇地看着那烤鸭片和一堆儿小蝶的辅助佐料, 挺为难地操作着卷鸭饼程序,且浅尝辄止。我开玩笑说, 他妈妈要带他们中国旅行三周,可能要挨饿的。但我转念一想, 我妹家二十几年都没去中国,可能也是有意淡化中国人色彩吧。 随缘就好。
我是惊讶一只鸭子只有一个中盘的肉片量,搁中国老大两盘呢。 也许是baby duck. 刚好我的胃在晚间不会太负担。鸭卷饼呢,也是很小很薄, 精细地一张饼一层薄纸分开放在小木蒸笼里。卷起来有点累。 整体餐食还好,服务也还好。店内八成慢,总共约二十位客人, 中国人一多半,西人三分之一。 吃完我还特意指示外甥们去看烤鸭如何在炉火熊熊的挂炉内烤制, 很是喜感也很蒙太齐似的。因为这在挂炉内旋转烤制鸭子的情形, 我也是多年没见过呢。看到它, 就想起自己在国内食烤鸭的种种旧事来。
我家呢,挺爱吃烤鸭。我过去住得离钟楼近,*西安烤鸭店* 近水楼台。有三次食鸭印象较深。
一次是公家买单,甲方单位请客去西安烤鸭店的雅座包间吃全鸭宴_ 即除了片皮鸭鸭三吃等,还有鸭舌鸭肝等等用鸭子烧制的十几道菜, 而且那雅间是全红木仿古八仙桌椅,令在座同志们倍感荣幸, 大家各自来过烤鸭店,全套仿古红木桌椅没有使用过。
另一次是我孩子幼时,嘴馋的妈妈非得嚷嚷着要吃烤鸭。 于是小夫妻二人一人抱着个不到一岁的娃儿,点餐吃饭。 烤鸭肉和鸭饼来了,我俩贼狼狈地单手抱娃儿,单手操作卷饼程序。 旁边一桌不认识的大姐大哥见了,自愿帮我们抱娃。 于是大胆送出娃儿,小夫妻二人风卷残云,快速吃将起来, 该喝鸭汤的时候,临桌大姐大哥们的菜来了, 我们一边谢过一边结账抱娃离开。人家还客气呢, 说抱我家双生娃儿可好玩了。。。哈哈! 想来90S末还是商业化不太浓郁的时期。那会儿, 餐饮店居然不备婴儿椅, 而且年轻父母也不会觉得由临桌客人帮忙抱娃会不会着上传染病啥的 。人心都挺单纯的。
再一次,是我家款待外省来的亲戚_娃她姨奶, 然后在烤鸭店的桌子上听姨奶讲他们一代的心酸往事, 听她感怀年轻一代遇上好时候了。我是一脸懵逼, 吃个烤鸭要这么沉重?当然后来知道她姨奶是娃她太爷爷修铁路时,在 沿线工地的宿营帐篷里生的,胡乱上了点儿学, 做修铁路跟随家属成长好些年(如太爷爷修宝成铁路天水段儿就一修八年)。最后落户跟她表哥结婚, 表哥在某县上教书,方得稳定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易啊。 。。
另外我住市中心附近时,稍有空就溜达到西安烤鸭店。 它门口到下午就有鸭架卖, 我买两个拎回家加点豆腐白菜就是很好味的汤。。。 这住西安市中心紧邻西安烤鸭馆的日子是短暂而幸福的。。。
后来,北京全聚德等店出了真空包装的袋装烤鸭。后来西安各处也有了秋林公司食街,我经常是在正规的食街上买半只片好的鸭子带酱汁带卷饼,回家有葱丝就可以吃了。那种家常的烤鸭买吃了好几年直至出国。。。
出国后,我家仿佛跟烤鸭绝缘了。偶听某国人那友人说吃过烤鸭,纽约烤鸭不是那个味儿了。。。至于广式烧腊的烤鸭,只当荤菜吃的。。。
故而,这在供应挂炉烤鸭的饭店观看挂炉内圆鼓鼓的烤鸭的时刻, 引发我挺多的回想。
娃她姑奶食烤鸭忆苦思甜,我食烤鸭忆往昔悠游岁月。 离开中国也挺久了,这个中国胃还是老样子啊。 要跟妹妹外甥们交流这些,估计他们会很迷惑。 若跟我女儿交流这些,她们也不会太记得了。
仅以此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