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在美国教四大名著

来源: SUDreamers 2023-12-20 12:39: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214 bytes)

本文根据本人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并按照中文阅读习惯稍加修订而成。

严格来说,2023年秋季学期才算是本人在美加第一次给“本土”学生教授中国传统文学。之所以说是第一次,是因为前面的学校中国留学生太多,所以只要有关中国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中国学生选修,导致非中国学生望而生畏——因为他们知道得到A的希望极其渺茫。我遇到过一个大班60个中国学生,两个美国学生,除了那两个美国学生是真有兴趣外,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兴趣不大。学生无精打采、得过且过,老师也就教起来索然无味。

现在的学校没那么多国际学生,所以一个班上就以美国本土学生为主了。整体风气好了,也就带动了班上仅有的两个中国留学生。

以前虽教授过与中国无关的课程,如社会学、性别研究、世界文学等等,但是我没想到美国学生最爱的竟然是中国传统文学。因为学生一个个极其爱学,充满好奇,积极主动,恨得不我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笔记,所以我备课和教学之卖力程度竟是以前的五十倍不止。

在美国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是一项挑战,因为大多数本土学生对这些小说几乎没有事先的了解——除了《西游记》之外,那是因为《西游记》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不仅有影视、戏剧、动画、游戏派生品,还有广受欢迎的系列剧集《美猴王传奇》,由 澳大利亚ABC Me 和 Netflix 发行。此外,学习和教学过程需要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和语言差异。虽然课程的国际化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并且跨越两个类别——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Montgomery,171),但在这里,我所说的教学法的“国际化”单指跨文化环境,换句话说,是给非中国人教授中国文化——在欧美大学里主要给中国留学生教中国相关课程,即便是用外语教授,也没有文化碰撞之乐趣。“新伦敦团队”曾开发了一种名为“设计学习”的新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归属感,并参与到差异和多样性中(175)。观察我的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我确实感到课程的国际化并没有与其他学科或方法分开运行,而是浑然一体。 

2023年秋季,我尝试了以上述教学框架和原则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方法,包括类比或比较方法、多学科或跨学科方法以及情境化,其中通常涉及中国哲学、宗教、文言、历史和文化。此外,代表性文本和译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类比或比较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识别体裁、风格和/或主题方面的相似之处来快速形成对目标文本的理解。例如,当我在课堂上介绍中国传统戏剧时,我提供了中国古典戏剧与莎士比亚的相似之处:《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与《哈姆雷特》、《长生宫》与《凯撒与克娄巴特拉》,以及《桃花扇》与《李尔王》。然而,这种方法只有在学生熟悉西方作品的情况下才有效,我班上只有一女生熟知《罗密欧与朱丽叶》。显然,学生更熟悉影视作品,尤其是迪士尼动画或真人电影,换做他们熟悉的对比物的话效果更好。例如,唐朝的《酉阳杂食》中叶显的故事与欧洲灰姑娘惊人相似,但要早得多。在研究中国灰姑娘与大家熟悉的欧洲灰姑娘时,我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乐此不疲地找出两个版本之间的异同。

语境化是我课堂上的一个关键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社会和哲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这可能包括讨论文学创作时期的朝代、哲学思想流派和盛行的社会习俗。我花了一周的时间介绍了由儒家思想、大乘佛教和道教思想以及民间信仰塑造的中国思想。我发现卡尔·荣格对中国思想的评论对我的学生来说很有趣,其特点是从西方“科学”角度来看的同步性或非因果性(214-215)。在讨论中国的孝道、无为、宿命论和预定论等概念时,学生们能够识别人类的共性,而不是对东西方差异进行过于简单的概括。

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前期部分要注重历史背景的交代,美加课堂很多教师对此一笔带过,是不可以的。除了朝代年表、帝王家谱之外,我还花时间阐述了小说的历史背景,例如《三国演义》开局展现了一个动荡、分裂的中国,学生们在无指导的阅读中很难理解这一时期的大背景。我从西汉(公元202-9年)讲起,然后转到东汉王朝的衰落(公元25-220年),其间有王莽新政和内战。我在分析东汉王朝的灭亡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和东汉末年的幼皇帝、中国宦官文化和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各地军阀崛起和纷争。东汉末年出现了接二连三的早夭幼帝,年龄从三个月到十五岁不等,依靠皇太后摄政,外戚干政、宦戚之争。 美加高校里很多老师因不熟悉中国历史,会跳过历史背景的介绍,所以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整部小说的时代大背景,如同囫囵吞枣。

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读完一本完整的小说,更不用说四本了,而且从每本小说中选择代表性文本也是一个挑战。对于外国学生,名著的代表性文本选择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四部经典小说都篇幅较长、卷数多、人物多、章节多。《三国演义》一共有120回,每一回都有涉及到前面的内容或之前出现过的人物。《水浒传》根据版本不同有70回或120回,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主要人物的故事相对独立。西游记有100回,到第13回才开始师徒取经。程高版《红楼梦》共有120回,严格来说,小说中的大部分“故事”都不是戏剧意义上的故事,而是“事件”。国内中学语文课本选取了《红楼梦》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但明显这一回不适合美国大学课堂,情节过于简单,人物性格单一,缺乏戏剧张力。

《水浒传》基本上由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李逵等各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组成。选择《水浒传》中的代表性文本相对容易,我发现学生们对武松杀虎、为兄报仇、落草为寇的故事非常着迷(第23-32回)。考虑到课时的限制,我重点讲述第23到第26回,从告别柴进、宋江,到景阳冈打虎,到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并自首。这一堂课我们系主任还来听了,我准备得十分充分,连武松喝的什么酒,相当于现代白酒多少度;为什么古人要烫酒方可饮用;武大郎卖的“炊饼”究竟为何物,是包子还是馒头;武松到底有多高以及北宋的度量衡;“马泊六”、凌迟是什么,等等,都一一介绍了。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入神。学生听得越起劲,老师讲得也就越起劲。你跟一大班中国留学生讲这些,可没有这感觉。你说他们一无所知吧,他们也略知一二,什么武松打虎、潘金莲通奸等等;你说他们都知道吧,说起来也就是略知皮毛,所以每每教到这样的班都陷入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多数人没有兴趣,也觉得学了没有实际用处,最好是轻而易举混个学分,赶紧毕业拿了美国文凭了事。

讲《水浒传》不能漏掉108将之首宋江,虽然他的故事可能不如武松引人入胜,但我给学生提出的讨论问题让他们兴趣盎然。我讲述了第21-22章,从宋江杀阎婆惜到去投奔柴进这一段。第22章回的结尾也与本学期早些时候介绍过的武松故事的开头相连,学生们对此还记忆犹新。有一男生记忆力超群,他竟然记得这学期早些时候我讲过的柴进家史。另一男生能记得给宋江送信的赤发鬼刘唐在前面宋江给晁盖通风报信时出现过。一才刚上大一的女生竟然记得我前面说过的七星聚义(the Original Seven)。这个班简直令我目瞪口呆,要知道他们可都是纯粹的美国学生。我还简单介绍了宋江之死,因为这也是小说的结局,并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他们为大赦而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值得吗?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游记》还算容易些,因为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四个主要角色和他们的冒险故事。我选择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第27回的三打白骨精;一是第53-55回中的西凉女儿国。取经途中降妖除魔的故事大多数构架雷同,换汤不换药,但是唯独这两个故事有着明显不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有戏剧性,有矛盾冲突,有对唐僧貌似虔诚实为迂腐进而宗教的虚伪性的讽刺。

学生们对西凉女国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我把他们分成几组,每组根据这些章节创作并表演一个短剧。每组中一名学生扮演女儿国国王,一人扮演国师,一人扮演唐僧。由国师作媒,女王表白,愿意将自己的王位让出,自己甘作王后。由于她是人类一员,悟空不想像对待妖魔那样伤害她,所以佯装接受求婚,然后师徒逃离,女王深感失望和尴尬。女儿国离奇的经历、唐僧坐怀不乱一心向往西天的毅力,以及三位弟子的幽默风趣,令这些美国学生兴奋不已。据了解美国很多高校的老师会选择小说中猴王出世、大闹天宫等较早章节,但没有意识那些章节更适合幼儿园和小学生;其次,早期章节师徒不全,并不能代表整部小说。

《三国演义》的代表性文本选择比较棘手,因为很难找到一个与其他章节关联不大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如果没有详细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在人物、事件和地理区域中迷失方向。主要人物方面,我简单地讲了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和诸葛亮的空城计——美国学生们平生第一次接触空城计这样的中国“智慧”,一个个茅塞顿开的样子。由此我想到,国内人常说美国年轻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所以单纯、幼稚,说什么信什么。其实不然,所谓单纯,那是因为社会中尚无外因诱发出来人性的复杂和狡黠;你把这些孩子投到中国那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没多久他们一样会精通三十六计!

我主要还是讲述的曹操,选择了两章——第4回和第72回,与其他大多数章回相比,这两回都涉及较少的人物,并有相对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同时对曹操的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发人深省。第四回,为了除董卓,曹操从王允处借来了七星刀准备刺杀董卓,不料却因为镜子的反光而被董卓发现,恰此时吕布也赶来,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搪塞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开始了逃亡历程。逮捕曹操的陈宫,因佩服曹操的正义,弃官投奔曹操,二人一同亡命天涯。他们一起逃到曹父结义兄弟吕伯奢的住处过夜。正当吕氏外出取酒,家人磨刀杀猪准备食物时,曹氏怀疑他们要杀自己,将他们全部杀掉。曹操离开吕家逃跑,路上正好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担心吕伯奢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 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第七十二回只有曹操和杨修两个关键人物,曹操杀杨修这一故事进一步揭示了曹操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曹操本赏识杨修的才华,启用杨修为自己的谋士,两人关系密切。然而,杨修的自作聪明和恃才放旷,逐渐遭来曹操的忌恨。多次事件导致曹操决定处决杨修,其中“鸡肋事件”是压垮杨修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章,然后让他们找出这七个事件并分析曹操的性格。曹的多疑本性从第四章就已经为他们所熟知,而这一章又增添了曹操的另一面——容不得卖弄聪明的下属——美国学生虽然年纪轻轻,但大多都早已有打工经验,不是星巴克、沃尔玛,就是宜家家居或Home Depot,他们何尝没遇到过曹操这种人?班上的美国学生很少接触到欧美文学中类似的人物塑造,但他们对人物塑造中所体现的复杂、多维的人性的典型性感到震撼、着迷。事实证明,文本选择是有效的,《三国演义》也一样能被非东亚读者理解和欣赏。

原以为学生们只会对《西游记》、《水浒传》有兴趣,没想到他们对《红楼梦》同样感兴趣。《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比其他三部作品更加复杂和高深。在中国,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可能一生都未曾读完整本书。这部著作对当时社会的全景式描述、百科全书式的细节、晦涩的隐喻,还有众多诗词曲赋,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对于非中文读者来说,译文可能无法捕捉到原文的细微差别、微妙之处和诗词之美,使其成为名著中最不可译的作品。我首先花时间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例如注释或评论文章,还接住了中央电视台 1987 年的电视连续剧。总地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阅读体验,并有助于理清小说的脉络。一名学生甚至对小说中的“命运规律”(patterns of fate)进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滔滔不绝地讨论命运、宿命论和预定论在《红楼梦》中的反映,看到那尚充满稚气的脸,讲着一口老龄人嘴里说出的话,令我忍俊不禁。

选取《红楼梦》中的代表性文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因为上述原因,还因为《红楼梦》中的大部分“故事”更像是日常家庭事件,因为它们不是“故事”意义上的故事——尽管主要情节具有戏剧性的完整结构。年轻读者更喜欢《西游记》或《水浒传》故事情节中令人惊讶的曲折,通常对《红楼梦》中最为典型的一些“故事”并不感冒,例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元妃省亲、抄检大观园等等。欣赏这些章回需要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形成全局观,才能欣赏到每一处妙趣,而那些寻求惊险刺激、打打杀杀的人可能会觉得故事情节平淡乏味。因此,为了让学生保持兴趣和好奇,我选择了第69回来重点讲述:《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尤二姐之死一回展示了人物之间更多的张力和冲突,同时学生们对以一夫一妻多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本身就很有兴趣。为了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我还向他们发了第 66-68 章的英文简化版本,且借助1987版电视剧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讲69回,凤姐对平儿比较宽容,对秋桐也不太在意,但是对于尤二姐却要心生毒计、斩草除根。问为何这般,一男生回答说是因为贾母说二姐比熙凤更俊些,所以凤姐儿妒忌。这个年龄段的判断只能达到这个程度,所以我要进一步解释——平儿是凤姐儿的陪房、心腹,况且与贾琏也无一儿半女,秋桐是贾赦的丫鬟赐予贾琏为妾,所以对凤姐儿构不成威胁;而尤二姐不然,尤二姐不是妾,是贾琏背着凤姐儿在其小产后几乎是“明媒正娶”来作“新二奶奶”的,因此直接对凤姐儿构成了威胁。

班上的三名学生根据章节创作了一个短剧,让全班同学都参与阅读和分析凤姐的动机。学生们都能够体会到凤姐内心世界的多维性:她能善待刘姥姥、小红、邢岫烟,她对待平儿也很好。她的邪恶被诱发出来,莫不是因为逞强好胜(《弄权铁槛寺》),或被轻薄男人调逗(《毒设相思局》),要么就是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威胁(《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大闹宁国府》)

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在第69回中凤姐儿本身就是男性主导的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尤二姐选择隐忍,秋桐则会撒泼骂街,平儿则抱紧凤姐儿大腿,而凤姐儿则选择施展人性中的恶来面对这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学生们意识到,人不能单纯以好坏来区分,因为一个被认为是“好人”的人,残存的那点恶,可能会被某种外部因素一触即发。

对于翻译版本的选择也很重要。虽然学校的图书馆提供了不同的版本,但我首先会考虑翻译对更广泛的受众来说如何容易理解,以及它如何捕捉原文的复杂性并保持其深度,同时又不损害英语母语人士的认知习惯。对于《红楼梦》,我选择了大卫·霍克斯和约翰·明福德的《石头记》,这是英语世界中最受欢迎的译本,在我看来,也是最好的英文译本。我把译文和原文进行了比较;显然他们的合作经过了充分的研究并捕捉到了原作的细微差别。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它没有忠实于原文;相反,它忠实于原作的“精神”。早期的翻译试图“忠实”地将人物名字的含义翻译成英文,例如黛玉翻成black jade(黑玉),王熙凤翻成了phoenix(凤凰)。虽然这些名字似乎充满了东方异域风情,却阻碍了读者接受这些异域“信号”背后的人物。《石头记》则保留了主要人物名字的罗马化,而将次要人物名字的精髓翻译成易于记忆的英文,如平儿译为“Patience”、秋桐翻译为“Autumn”,鸳鸯翻译为“Faithful”,而不是“Mandarin Duck”。

霍克斯和明福德的译本忠实于原作的“精神”,也归功于他们对英语的精通。以第74回为例,当王善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时,说道,“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骚眼睛来骂人。” 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妻子杨乃迭在他们的版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翻译如下:          

She scolds and carries on in a shocking way on the least provocation.
她以令人震惊的方式斥责并继续进行最轻微的挑衅。


霍克斯和明福德的翻译如下:          

If you say the slightest little thing to offend her, up fly her eyebrows and she will begin telling you exactly what she thinks of you.
如果你说了一点冒犯她的小事,她就会扬起眉毛,她就会开始准确地告诉你她对你的看法。


杨宪益夫妇的翻译意思大差不离,但显得过于仓促、草率,跳过了“立起两只骚眼睛”,失去了原文的生动。霍克斯二人的版本翻译更为精确,捕捉了到了细微差别和精髓,特别是“扬起眉毛”,不仅是晴雯的标志性表情,而且在英语母语者的耳朵里听起来也自然、生动。

在欧美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它需要深谙欣赏习惯的东西文化差异,需要我们探索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产生共鸣的新方法。当许多学生表示了解了一个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并因能感受到与人物和故事的联系而感到满足时,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所在:当我们拨开了所谓文化差异的帘帏,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中的共性。

 

References

 

Cao, Xueqin & Gao E. (1973-1986).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inese Novel in Five Volumes.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and John Minford. Penguin: London & New York.

___, (1978-1980).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lated by Xianyi Yang and Gladys Yang.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Jung, Carl. (2008.) Psychology and the East.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Classics. 214-215.

Luo, Guanzhong. (2002).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ranslated by Charles Henry Brewitt-Taylor. Boston: Tuttle Publishing.

Montgomery, Catherine. (2012). A Future Curriculum for Future Graduates? Rethinking A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A Globalised World. Cross-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Hom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Pedagogy and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Edited by Janette Ryan.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Shi, Nai’an. (2010). The Water Margin: Outlaws of the Marsh. Translated by J. H. Jackson. Contributed by Edwin Lowe. North Clarendon, Vermont : Tuttle Publishing.

Wu,Cheng’en. (1977-1983).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ranslated by Anthony C. Yu. Chicago, Illinoi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