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农庄
万圣节周末时,我乘兴去了两家农场。个中差别,比较如下。
我们总共去了四家农场。头两家叫有机农场。 实际是只售卖有机农产品,实际农场不在边上,不对外。 其中一家像是家庭经营,小型农市, 如展卖10几磅的水灵灵的紫萝卜,五磅八磅的猴头菇, 和绝对新鲜的仔姜,猴头菇和仔姜都要二十美元一磅,价格也很好。 偶尔有几位顾客在采购,看来像是附近住户。我核算一下, 一小家庭买二三天菜品要100美元,挺奢侈的消费啊。
另一家,也是我们专程找去的, 结果是更大些的有机农产品售卖市场, 也有家做的各色蛋糕甜点面包,还有老奶奶在偏屋看护幼小的女童, 蛮家常的环境,有趣。我在那里买了个桃子味长条大蛋糕, 味道还好,挺软不太甜。
我们没找到真的农场,失望之余,我们准备开到新泽西另一端, 开车要一个多小时。我已带孩子出门,孩子们想看真正农场, 就别怕费力了。看哪个呢?我不禁想起一个叫Sunrise farm的中国人经营的农场来。往年, 都听朋友说到长岛某农场摘苹果啥的。一直没时间, 另外也觉得当地美国人经营的农场似没有啥情感上的联系。 这家农场的推荐在我手机某微信群里推荐了好几个星期了。在此刻, 成了我最熟悉的农场,据说它种植了亚洲梨,韩国梨, 特甜肉质特细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它的广告推广轮番轰炸, 也吸引到我。查过几次路线,距纽约六十英里,有点畏惧, 怕白跑了路没找到感觉。这回,时间赶得寸,孩子想去农场, 寻找tarrytown附近农场都规模小不对外, 于是我们决定前往。
路途是挺远的,天气很热, 不畏困难的我们终于来到一个标识很少近乎只有手写牌子的农场。
农场占地有十几亩,建筑物很简陋,两栋农舍,一个是售卖兼办公, 一个是储藏室。边上有个围栏区养着十几头鸭子和鹅。 进场右手边上梨树区,有三五亩大, 梨树分行种植在二尺高的陇上树不高, 零星有几棵上面挂着一点梨子。我问过农场主才发现, 这日已到收梨子最后一日。我们拿着剪刀和白色大塑料桶, 走进干晒的果园。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树上:) 似把农村果园描写得太美好了, 到处都是果子的清香和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实际呢,很晒很味儿, 也很寡淡。可能是种植要求,梨树行距较大,没有任何阴凉可乘。 我们总共采了四只梨就鸣金收兵了。田里有些泥泞天有些晒, 只遇到一家人也来采梨,也是被"忽悠"来的。农场小小, 也没处站立休息,似不允许在农场院内吃东西,我们就撤退了。


(我在国内时,约十六七年前,跟电子公司的同事们去陕西永寿县某个村子秋游。住宿的农家是位苹果大户,他家有苹果园十五亩。我和同事们吃了农家饸烙面后,还乘兴去果园摘了苹果。具体来讲,就是人站在一人高的木梯子上摘苹果。我们分别摘了一会儿就觉得胳膊很困。于是兴致转到分别戴着我的小花丝巾装扮农妇照相。人家主家腾出两间房的炕让我们一行人晚上睡通铺。我畏于大通铺和大门外的旱厕,不凑兴地于当日晚坐中巴车先行回城了(路上被"转卖"了两次_中巴转小巴,小巴再转小巴))。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真不该“娇气”,过一晚土炕夜,清晨在苹果园里闻清香也是很好的体验)。
我女儿们就没机会体验这些了。这梨园,哎!
我开车蜿蜒走出巷道,走上小公路,路过一家美国人开的·* 工作狗葡萄园*。我们蹩进去看看究竟。它入口道路边有专门停车处。再往纵深, 里面是一个大围栏区。 门口有老者友善地询问孩子是否到饮酒年龄方可进入。 院内有近二十亩葡萄架,和近六七亩开阔的草地区, 还有个大大的室内酒吧及酒窖区,及沿廊酒吧区。 还有歌手在沿廊区驻唱,乡村民谣啥的。气氛不错。 关键是一堆老美当地人,个个休闲靓服,阖家而来,或青年伙伴五个七个一群, 一起在晴空下草地上成片的沙滩椅区坐着,温情洋溢, 个个美滋滋地享受美酒音乐秋日时光。我看着他们都那么应景, 不禁转头问我女儿, 她有无有人邀约一起去品葡萄酒享受葡萄园时光的情形。 女儿淡淡地说,这不是她的文化,没人邀约过她。
我也淡淡地点头,是啊。葡萄酒文化离我挺远的, 我只是喜欢葡萄园的午后。就这,不期然遇到这葡萄园(也仅是第二次见到 ), 它补足了我远道而来没见到有规模漂亮的农场的遗憾。 这老美做的农庄(网查有二十年历史,和我在上州去过的MILLBROOKVILLE葡萄酒农场一样,都走的是观光农场的路子,可休闲可办婚礼啥的)有规模有环境有气氛, 宾客前来都能享受三星级待遇,花费不多,酒吧只卖酒, 零食自带或外买。
而在国人经营的梨农场, 客户只能享受乡村招待所的待遇。有点窘迫。
而且那农庄推广告时,并不讲它简陋(实际大小,种植规模, 也没有网站能查到资料:),没有招待人的条件。哎, 我理解园主家底薄,没有多的钱做硬件投入。只是,只是, 你能否说点实在话呢?



这就是两个农场的小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