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分钟让你作文没烦恼*而引发的感想
我偶尔看到微信里这个文章题目,不禁哑然失笑。
话说主演兼主笔某女士真是有才之人。 她一人担纲由小说改编成独幕独角戏话剧,有她本人演绎。 这剧时长近一小时。 台上就是她自己加一只小梯凳加一只一米二高的工具站式灯。 她出场时怀揣着伍尔夫那本小说。她先告知大家说因着预算限制, 由一人演绎那小说的整个场景是不可能的。
她由讲故事开始。 先说她怎样得到这本书。她是从庭院售卖场合得到它的。 她读后很震惊,也很崇拜和欣赏。她讲她梦里经验书中的一切。她讲她自己仿佛那主人公, 由贵族男子身份三十多年,历任外交官等,娶过妻有过子, 到转换身份愿意做女性。她做女性后爱上其他女性, 后经历失恋等过程。其中失恋那一段演绎得特别动情。我被那一刻触动了。她在小舞台上暗淡灯光下, 悲情地表达自己失恋后的感觉, 让观众也一同回味了一次自己过去失恋的情绪。 真爱过的人失恋都挺痛苦的,这感觉因而珍贵因而刻骨铭心, 因而其后一般失恋过的人都有了免疫力,再爱时不那么用力了。
但其实观剧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努力听,努力跟上理解她的台词。 也有许多处的不理解。
因为独幕剧表演形式的限制,女主演只表演重点片段, 如她失恋于另一女性后的痛苦。中间部分都是由演员讲说带过。
我下来查这部小说,才大致了解了剧情大概。伍尔夫在1927年用半年时间写成此书。 堪称标新立异。因那时代,传记都是描写男性或贵族或权势之人。 她巧妙地以写男性外交官为头,中间他抛弃自己的身份地位, 转为女性身份。然后又以女性视角写她的很多不同感觉。
这是伍尔夫写的仿自传性小说,其实很难改成话剧, 特别是独幕剧。这主演兼主笔做到了,还做得不错。 她才是认真研究原著多时,精心呈现了这演出。
原著我是在网上读了序篇及头一两章,深觉不易懂。我是真感觉要看懂这剧得补的功课挺多。先得读过原著, 再得理解意识流小说。其实还得补相关历史。 如同名小说开头就是男主人公在他祖先留下的大宅子里, 面对着他父亲在非洲猎杀的摩尔人异教徒的风干头颅遐想。 这摩尔人异教徒是怎么回事,这杀戮为何来得这样正常, 再就是拿猎杀的干人类头骨装饰自己客厅, 真是令人惊悚的习惯和文化。这些对于我,都很陌生。都需补课。 因而看这样先锋类实验话剧,其实对我来讲不懂地方有些多。
首先,伍尔夫笔下很锐利,她是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 我曾读过一点她的其他小说。她的笔下写她主人公走过街道,那眼睛像扫描仪一般扫过人们扫过建筑物, 都像透视般地分析过路人的年龄职业性情,仿佛她的眼是X光机。 她是早慧的书香门第中人,一生都在创作写作且成名甚早。 她是女同,有一个相伴很久的恋人。她最有名的小说已拍成电影叫《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只是我挑剧时也是匆匆从当时可选的里面二选一或三选一, 对我还说只是凭着海报上一丁点儿信息做判断。要好好选择, 提前得做很多功课。估计还是看百老汇歌舞剧简单点儿, 至少歌舞可以养眼养耳,承载内容也不那么沉重。
下回挑剧得审慎。
以此为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