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得大师谈快乐

来源: 2022-12-21 13:41:4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注】

《乌有七日谈》获得澳大利亚南溟出版基金支助,故事是说,在七天的时间里,六人围绕七个主题(信仰、梦想、奋斗、爱情、教育、死亡、希望),每人每天讲述一个故事。下面这个故事是“信仰”主题里的一个。

故事4:释得大师

大家刚才讲了几个基督教信仰相关的故事,我也在想,人不是动物,到底还是需要信仰的。我之所以对基督教敬而远之,是因为我觉得有些基督教会极力排斥其他宗教,总说自己信的是唯一的真神,甚至于对同信耶稣基督的其他宗派也是极力排斥,不仅所谓全能神是异端,什么真耶稣教会,耶和华见证人,全是异端。我没读过全本的圣经,不知道圣经里是不是有这样的字句,但是一本圣经出来上千个门派,什么浸信会、长老会、灵恩会、东正会、西正会的,等等,都说自己是正宗,这就让人有些糊涂了:到底哪个信的是真神?上次电视报道说,美国总统为藏传佛教领袖在白宫举行茶话会,身为基督徒的奥巴马还专门请了美国天主教的领袖专门主持。这些宗教领袖好象没有争论什么真神假佛的问题。

好了,我知道这是一个争论不完的问题。咱们就换一个话题。当然,还是与信仰有关,因为信仰到底是指导我们人生道路的明灯,能在我们愁苦困惑时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当年我们大家移民,就是基于对乌有国生活的向往,从广义角度上说,我认为也是一种信仰,放弃原来的一切来到了这里重新开始。

移民之前,我还有些发愁新生活的来源,毕竟咱们首先还是要活着。乌有国的风景虽然很美,但是观赏美景毕竟没有办法让我们的肚子不饿。我就想到了释得,一位也是刚刚拿到移民签证的老朋友,他说,他一心向佛,来到乌有国后就找几个朋友建了个佛堂,一来自己敬拜,二来也可方便心灵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可收点香火钱,以谋生计。我原以为他只是说着好玩,没想到,他真的就在咱们华人集中的汉生区盖起了一座佛堂,听说香火很盛。

我最近有一天专门抽空去拜访了这位老友。进到佛堂,原来里面是一座复古风格的庭院,除了正殿,两侧还有许多间禅房。一位小沙弥领着我,进到一间幽静典雅的静修禅房,释得大师已经坐在蒲团上等我了。释得,现在叫住持,也是大师,一身佛装袈裟,朝我一个施礼加一点头,在佛香的熏熏下,我竟然也双手合十,坐在一块圆蒲团上,静心养身起来。但是,我尘心未了,忍不住贸然问道,“释得,好长时间没见你,干得很不错呀!”所谓口开神气散,我一问才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语调太不协调,就连忙改口,恭敬问道,“释得大师近来安好?”

大师对站在一旁的小徒弟使了个眼色,小徒弟合手施礼,关门出去,释得伸直了双腿,看着我说,“咱们一同移民过来的老朋友,就不需要这些客套了。你知道我没你们那什么电脑专业英语专业好找工作,我就一学历史的,来这里能干啥呀?阿弥陀佛,托佛祖的福,为我指点迷津,你看,香火还可以,生活无忧,而略有小存,也够发展一下佛堂分点。”

我环顾四周,不由得衷心称赞说,“你这佛堂从山门到宝殿到禅房,还有这大大小小的佛象,花费必定不小,释得,你真行!”

“阿弥陀佛!”释得双手合十,虔诚地说,“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这都是托佛祖的福啊!来到这岛国,原以为基督教是国教,但没想到华人信佛的人还这么多,多亏他们鼎力支持,出钱出力修建。本来,我有些发愁大大小小的佛像从哪里请来,但佛堂建起来之后才发现以前多虑了。很多华人移民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都请了自己珍贵的佛像佛龛,从如来佛,弥勒佛,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有的还带来佛书经典,但一来这里时间不长,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就改信了基督,基督教禁止拜偶象,他们守着佛象都不知如何是好。扔掉吧,还心有顾虑;不扔吧,觉得所有的艰难都是这该死的佛像带来的。阿弥陀佛!失敬失敬,愿佛祖保佑!听说我这里建了一所佛堂,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送来了。送是送来了,与佛像离别的情景还是非常感人,令人痛心。有的离去时满脸是泪,有的不停叩头倒退着出去,有的嘴里不停地喃喃说罪过罪过,有的连同佛像带着上好的红布里面,里面还包着数百元的奉献,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令人想起不得已将孩子送人的父母。阿弥陀佛!瞧我这张嘴,罪过罪过!我只好安慰他们说,缘来缘去,顺其自然,身心放下,不必勉强。很多人都说,大师说的对,说的对。香火这么兴旺,全托佛祖保佑!”

释得大师就这样坦诚地讲述这建堂的艰辛感人过程,正说着,一位小沙弥进来对大师说,“叨扰了,大师,外面有两位施主要见您。”

释得听了,眉头皱了皱,问道,“叫什么名字?我并没有收到电话或者短信预约。”

小沙弥说,“是一对年轻夫妻,说是姓陈,个子都很高,男的有一米八,女的也有一米七以上。”

释得想了一下,好像记起来了,说,“你去跟他们说,我今天闭关参禅,不见外人。”

小沙弥领命出去了。可是刚去了一分钟,就急急忙忙地回来了,对释得说,“大师,这两位施主一定要见您,说见不到面今天就不走了。”

释得看见我在旁边坐着,有些尴尬。我心里想,“今天来的不是时候,不如先告辞吧,改天再来取经。”正想着,听到外面有大声喧哗的声音,在原本清净的佛堂里显得特别刺耳。只听释得的一位小徒弟在说,“施主,我们师傅真的不方便,他一见你,这几天闭关参禅的功夫都白费了。”一个声音粗旷的男子说,“我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过来,就见一面,马上走。”一个女声也跟着附和。小徒弟连连拒绝,说话之间,禅室的木门就被推开了。

进来的果真是一对夫妇,个子都很高,男的虎背熊腰,声音浑厚,怪不得小徒弟想拦都拦不住。释得从蒲团上站起身来,正要说话,那男子先开了口,“释得大师,你还记得我们吗?我们半年前来过,找大师求子?”

释得说,“阿弥陀佛,有这回事。”

男子说,“今天我们来,还是为了这件事。你的徒弟不知道,总是拦住我们,”他说着,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双红色木筷,“我们今天把大师给的这件东西还回来。”

释得一见红筷子,脸色一沉,断定男子是来“退货”的。他眼珠子却骨碌骨碌转得飞快,脑子里显然是在搜寻有关佛理的话,“阿弥陀佛,佛是大慈大悲,但是你们不要总是想着有求必应。我给你们说,大凡求子不应,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福报不够者不得,第二,摄意不精者不得,第三…”

“大师,你说的我们都知道,” 男子把释得打断,急着想抢过话头。释得却右手一扬,将他制止,继续说道,“第三,善缘不足者不得。你们先回去想想,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到,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如来佛法教导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诸佛菩萨为利益,圆满众生,发无量清净大愿,但凡众生有一丝善心,一点正念,佛菩萨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加持庇佑……”

释得大师一说起佛法,就很难打断。男子有些急了,肚子里面好像也没有多少佛学的术语跟大师对答,就大声说,“大师,我老婆怀孕了!”

释得听他这么一说,吃了一惊,佛法也讲不下去了,不过皱着的眉头却松开了。

男子和妻子跪在大师面前,双手呈上一封厚厚的红包,压在那对红色木筷上面,说,“大师,我们今天一定要把这个愿还了,要不然,十月怀胎,还不知道有什么状况。请大师在菩萨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叫我老婆顺利生产。”

释得一听,长舒一口气,微笑着扶起二人,收了红包,口中直念“阿弥陀佛”,并体贴地让丈夫多多关心照顾妻子,注意孕妇饮食起居,听从医瞩,适时检查,佛祖保佑,一切都会安好,到时恭听喜讯。夫妻二人连连点头,千恩万谢,这才告辞。

送走了两位施主,释得大师才向我解释了这件事的原委。原来这对小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去过医院,两人并无生理问题。男方三世单传,压力很大。半年前,听说此处佛堂有求必应,释得大师慈悲为怀,特意前来。释得大师并不说话,双手合十,端坐二人面前。小夫妻两人得见大师慈眉善目,天生一幅笑意,知道见到了高人,边上木鱼声声,清香袅绕,一时间竟然得以平安心静。大师就这样慈爱定睛看着,直到夫妻二人垂下头去。大师将夫妻二人各一手拉起,合在一起,然后将自己的大手放在夫妻合着的手上,回头低声向小徒耳语了几句,不一会,小徒交给大师一条形红包,内包一副红漆木筷,大师亦不言语,直接递给二人,说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今日前来,是个缘分,你们所求,菩萨必应,静请放心,现在即回,不要停留,不要与任何人说话,回到家之前这个红包不要离手,到家之后,即放于佛象下面,早晚焚香,终会有获。夫妻二人感激欲拜,大师连忙扶起,只让二人速回家去,不可路上耽误。

听完释得的解释,我问道,“为什么红筷有如此大的能力,是不是经过大师开光的?”

释得说,“筷子筷子,快生贵子。”

我不由得疑惑起来,就说,“这筷子用中文说,确有谐音之效,如果是西人前来求子,这英语可不能谐音啊。”

释得微微一笑说,“我这佛堂,哪有西人前来?即使西人前来,也得依咱华人佛津。”我问道,“那你这佛语再加筷子,为什么就能让夫妻有求必应?”

释得说,“小夫妻二人医院检查没生理问题,多半是心理压力太大所致,外加初到岛国,气候不一,饮食有异,生理上亦受影响。但现在他们来此已有数年,身体逐渐适应。我这红包一送,二人压力转移,心思单纯,或有收获。我这十年来的经验,不敢百分百,也十有七八送子成功,这全托佛祖之福,阿弥陀佛!”

吃斋饭时,佛堂的音响里响起了平和的歌声:

来世间转一转,有悲也有欢
伸出手算一算,不过三万天
问未来看今天,因果已尽现
莫叹气莫自怜,行善永不晚
不欺人不自瞒,退后天地宽
得也好失也好,一切我随缘
不计较不埋怨,心地生清泉
拿得起放得下,一切我随缘

用过斋饭,临走之前,大师送我两句话,“人生苦短,放下方得幸福,方得快乐”。我问如何作解。大师说,“你这十年,或说,你这人生四十多年,可曾快乐过?可曾让他人快乐过?好了,我不多说了,境由心生,命由己造,一切都是缘分。今后,你心烦的时候可以常来坐坐。”

我告辞了大师,一路上若有所思,也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有这个缘分。

伊恩讲完了这个故事,自己也有些感慨,就接着说,“你别说,释得大师的这两句话让我想到很多。我现在也想问一下你们,你们这一生真正快乐过吗?你们让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侣、自己的同事、自己的朋友真正快乐过吗?我们还没出生就在被胎教,出生伊始就要背唐诗宋词学算术,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好容易毕业,又考政治考职称,为了出国要考雅思,来了之后再学习又要考,咱们这一辈子都被考过去了。这考试将咱们华人所有的孽根性都考了出来,让咱们不仅自己没快乐,还让别人也不快乐。据说,这快乐是做人的本能,但咱们这些移民好象连这些本能都忘记了。

大家对伊恩对话非常认同。约翰说,“我们刚开始提议讲故事的时候,我一说‘信仰’,你们就想到基督教、佛教等各种宗教。但是,照我看来,宗教或许只是信仰的外衣,很多时候,没有宗教的人,也是被自己的信仰所左右的。”

新朋友小美比较沉默寡言,一直静静地听故事,这时却说,“我非常认同你们的观点。我对鬼神佛道一类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因为移民的时间不像你们那么久,所以也更能体会出来一些国内外信仰的差异”。说完,就讲了下面的故事。

(《乌有七日谈》Kindle版在Amazon上开始发行。因为版权原因,我只能选择一些内容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在Amazon上搜索《乌有七日谈》。海外原创不易,请多理解支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