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9届是“一片红”, 基本上人人都要下乡。
70年以后,政策慢慢宽松,容许家里起码留下一个孩子。独子和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都已离开上海),叫“硬档”,稳留上海。家里的老大又不是独子,一定要下乡,叫作“死档”。处于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的,叫作“软档”,或“活络档”,他们的命运根据当年上海的需求而定。要是上海就业需求多,活络档的人可以流沪,不过会分到别人不愿要的工作,如清洁管理站,街道里弄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其他福利待遇差的单位。要是当年上海就业需求低,那活络档的人要下乡,不过回去市郊国营农场,每月放四天假,可以回家。
所以,在那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年代里,档次是生下来就决定了的。
这个现象在这本书的在本书的”毕业分配志愿书“一章里谈到过(博客第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