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农场(Duke Farm)秋冬篇:人是一片叶子

来源: 一方天地 2023-06-28 11:01: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608 bytes)

杜克农场(Duke Farms)在新泽西州颇有名气。 它曾是烟草大王杜克家族的私人农庄,现是新州最大的非营利性绿色生态农场,对公众免费开放。它位于新泽西的Hillsborough镇,距纽约45英里,距费城62英里。离家差不多十分钟车程。

2020年夏,我们搬家到杜克农场所在的镇。在正常年头,杜克农场每天开放,除了周一。疫情期间,只在周二到周五开。那年秋天,疫情回落,周六也开门,赶紧去了两次。可惜没几周后,周六又关门了。

秋天的杜克农场,野阔天低,幽远空旷。不似一般农场,这里没有经济农作物,只有大面积原生草地树林,是30多种濒危物种和230种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大蓝苍鹰和秃鹰。

这片红叶,像一只蝴蝶飞落枯草丛。枯草:你从哪里来?能作几日停留?"蝴蝶":也许,不再离去,只把惆怅交付给秋风。

《繁花》中有一段关于人和树叶的话:“以前一直认为,人等于是一棵树,以后晓得,其实,人只是一张树叶子,到了秋天,就落下来了,一般就寻不到了。每一次我心里不开心,想一想乡下过年,想想上海朋友的聚会,就开心一点儿。因为眼睛一霎,大家总要散的,树叶,总要落下来。” 用上海白话,讲人生哲学,过目难忘。

 

关于树叶,还有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时听他讲座的宫女们不信,纷纷去御花园,想找两片相同的叶子,徒劳而返。每一片树叶都是独特的。人,更是。

 

每片秋叶,都像是要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最后的美丽。

 

 

 

 

秋日的银杏叶,黄灿灿的,落满一地。像是在上演,满园尽是黄金甲。

 

游杜克农场,最好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因面积大,且筑有宽平的车道。你可以自带自行车,也可以付5美元,租一辆。

这残存石墙,曾是杜克农庄的干草倉房,建于上世纪初。1915,一场大火,把偌大的倉房,烧得只剩下四堵石墙。用大块原石筑墙,是杜克农庄建筑的特色。杜克庄园第二代主人,多丽丝·杜克保留了这种粗旷天然风格的石墙,用它作为背景,展览从欧洲订购来的白色大理石雕塑。不能不说,很有创意。

离干草倉房不远,见到这座青铜雕像《法尔内塞公牛》(Farnese Bull ),基座是大鹅卵石,忖着红叶,有特别的魅力。去年,去南意大利旅行,在那不勒斯的国立考古博物馆,看到法尔内塞家族的古代雕塑原件,才知道这复制品的出处。

从农庄的几处雕塑,可见已故主人的不俗艺术品味。这座青铜《挑刺的少年》("Spinario" 或 "Boy Pulling a Thorn from His Foot")复制品,原件是著名的古罗马仿古希腊式雕塑,制作于公元一世纪,现珍藏在罗马康舍瓦托利宫博物馆(Palace of the Conservators)中。

 

古罗马大型雕塑中,青铜制作的,又保存完好的,很少,故而很珍贵,被许多艺术家复制。最著名的复制品曾为美第奇家族(House of Medici)珍藏。目前,这尊复制品是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的收藏品。十六、十七世纪时,《挑刺的少年》的复制品,被当作珍贵礼物赠送给法国、西班牙、英国的国王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有一青铜复制品。也是在去年的南意大利行中,在罗马的博尔盖美术馆,见到大理石的《挑刺的少年》复制品。

 

 

第一次看到这"抠脚的老哥"(网上有人戏称),就好奇,这背后有没有故事。还真有个传说,虽早在1704年就被证实是虚构的,仍流传至今:“一个忠诚的牧羊少年,担当起了送信者的重任。他将讯息送到罗马元老院后,才坐下,将脚掌上那根折磨了他一路的刺挑出。后来罗马元老院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命人制作了这尊铜雕。”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熟知的《鸡毛信》。

 

 

那年冬天,疫情又肆虐起来。连续大雪纷飞后的一个傍晚,心血来潮去拍雪景,可惜农场早早关门,只在门口拍了几张。也罢,大雪封门,正好讲故事,八卦一下已故杜克庄园的主人父女。

 

昔日杜克庄园的倉房,现是游客中心。疫情期间,除了厕所,其它都关门。

 

 

创建者老杜克(James Buchanan Duke

 

以烟草起家的老杜克(James Buchanan Duke),老家在北卡罗莱纳州。有名的杜克大学正是他捐巨款,在原三一学院基础上建立的。19世纪90年代,老杜克开始在新泽西中西部Raritan河畔,购买农田和林地,最后集聚了约2700英亩(11平方公里),建造起类似北卡杜克老家的新泽西庄园。庄园内有45座建筑、9个湖泊、18英里道路、810英亩林地、464英亩草原鸟类栖息地和1.5英里的石墙。

 

一百多年来,这片土地与杜克两代人相连。

 

老杜克生意发达,家室并不人丁兴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多丽丝·杜克(Doris Duke),是他55岁时与第二任夫人娜娜林所生。当时,他已身价8000万美元。多丽丝·杜克一出生,就被报纸称为"世界上最富的女孩" 。1925年,老杜克过世,多丽丝·杜克才12岁。据传,老杜克临终告诫女儿:"不要相信任何人"。但女儿长大后,似乎常常忘记老爸的这一告诫。

 

 

继承者多丽丝·杜克(Doris Duke)

 

多丽丝·杜克生性大胆好奇,时髦率性古怪,故事多多,一出生,到死,一直是美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但这些都不影响她成为受人尊敬的知名慈善家。她的传记文学有好几种,并有改编的电视剧。去年,还有以她为主题的新书出版:《银天鹅:寻找多丽丝·杜克》(The Silver Swan: In Search of Doris Duke)。下面的"八卦"主要根据《世界人物百科全书》中她的传记,("Duke, Doris."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edited by Andrea Henderson, 2nd ed.)。

 

钱太多,危及婚姻 

 

老杜克去世时,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了女儿。多丽丝的母亲只得到一个不大的信托基金,其余的都给了杜克基金会。这使母女关系微妙,亲情减损。多丽丝14岁时,就与其母对簿公堂,阻止她变卖家产。

 

为了摆脱母亲控制,多丽丝·杜克23岁时,匆匆嫁给野心勃勃的政客詹姆斯·克伦威尔,引起一片愕然,不被看好。当时39岁的克伦威尔,以喜好巨富女而闻名。他的前妻是道奇汽车公司的女继承人。

 

?婚后,他们在世界各地度了两年蜜月,后定居夏威夷的"香格里拉"宅邸。当丈夫竞选公职时,多丽丝试图为其助选,而媒体却对她更感兴趣,引起他们婚姻紧张。这跟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的情况有点相似。结婚四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一天即不幸死了,多丽丝极其伤心,以至雇"通灵者"去阴间找女儿。 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婚姻。三年后,他们离婚。

 

离婚?两年后,多丽丝·杜克在欧洲遇到了多米尼加外交官,波菲里奥·鲁比罗萨,一个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和财富猎人。多丽丝被其迷住,很快结婚。毫无悬念,婚姻只持续了一年。据说,所幸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为多丽丝起草了一份铁甲(iron-clad)婚前协议。多丽丝对婚姻彻底失望了。

 

多丽丝的婚姻故事如放在今天,全世界会是怎样的吃瓜热闹,看看比尔.盖茨的离婚,应该不难想象。

 

 

多才艺,恣意人生

 

多丽丝·杜克也许是世界上兴趣最广泛的富二代。结束"浪漫"短暂的婚姻后,她开始周游世界,异族文化对她特有吸引力。她探访过印度神秘主义者和非洲巫医,还曾与马赛战士(Massai warriors)在非洲丛林游荡。在旅行中,她热衷于收集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据说,她口味古怪,譬如,她收藏了一架中东商人的旧飞机,附带收养两头骆驼。

 

二战期间,多丽丝曾在埃及的一个水兵食堂工作,只拿一美元的年薪。(另有资料说,她是在为情报机构工作)。她后来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有用的时期。

 

她还有短暂的写作生涯。1945年,她成为国际新闻社的驻外记者,从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不同城市,发来报道。战后,她搬到巴黎继续工作,为《哈珀的集市》(Harper's Bazaar.)杂志撰稿。 

 

她对表演艺术也很有兴趣,是个颇有才华的爵士钢琴家,并会写歌,跳肚皮舞。周末,有时会去美国南方浸信会的黑人福音合唱团唱歌,到夜总会弹奏钢琴爵士乐。她的交际相当广泛,朋友圈是一长长的名人单:从猫王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伊梅尔达·马科斯,从作家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到英国议会议员亚历克·坎宁安-里德、演员埃罗尔·弗林,从美国陆军将军乔治·巴顿到冲浪冠军杜克·卡哈纳莫库...。

 

老年的多丽丝,生活变得更离奇。76岁时,她正儿八经地收养了一个35岁的女子,赫夫纳,认定她是已故女儿的转世,在夏威夷给她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牧场,甚至在遗嘱中加进她的名字。两人以"母女"关系一起生活,但经常大吵。三年后,她幡然明白"女儿"为何而来,断然终止了收养关系。

 

老年的多丽丝,生活变得更离奇。76岁时,她正儿八经地收养了一个35岁的女子,赫夫纳,认定她是已故女儿的转世,在夏威夷给她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牧场,甚至在遗嘱中加进她的名字。两人以"母女"关系一起生活,但经常大吵。三年后,她幡然明白"女儿"为何而来,断然终止了收养关系。

 

在人生的最后三年中,她逐渐被"女儿"介绍的管家控制。1993年10月28日,她死在加州宅邸的床上,享年81岁。死时身边没有家人或朋友,只有管家一人。对多丽丝死亡的种种怀疑,挥之不去,虽然洛杉矶地区检察机关有结论说,没有证据表明她被谋杀。

 

 

做慈善,惠益后代

 

多丽丝·杜克虽时有种种"不靠谱",但有良好的商业意识,且对慈善事业很上心。在她有生之年,其父的财富翻了两番,同时关注她父亲对杜克大学和其它公共项目的捐赠,确保其愿望得以实现。21岁的时,她成立了自己的"独立援助"(independent Aid) 基金,后来成为多丽丝·杜克基金(Doris Duke Charitable Foundation) ,着重"通过资助表演艺术、野生动植物保护、医学研究和预防虐待儿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别的不说,她对杜克庄园的贡献,受惠者甚众,包括笔者,让人瞩目。自从她起诉母亲获得了财产控制权后,她就搬进杜克农场,当家做主。《纽约时报》当时有文题为"14岁女孩经营管理3000英亩地产"("Girl of 14 to Run 3,000 Acre Estate".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5, 1927. p. E1.),报道说,杜克农庄不只是她的长住地,而且是她十分投入的建设项目。

 

上世纪前半叶,她就在农场里引进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的马拉巴尔(Malabar )农场管理法。这个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不仅是作家,得过普利策奖,同时是美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奠基人之一。

 

多丽丝死后,杜克农场由DFF基金会(Duke Farms Foundation)管理。作为多丽丝·杜克慈善基金会的一部分,该基金会决定将农场改造为"21世纪环境保护的典范,并鼓励游客了解和参与这块土地的管理"。 从2012年5月19日起,杜克农场,不仅是当地居民户外活动的好场所,也是面向公众的环境保护展示和学习中心。

 

 

我喜欢去杜克农场,因为近,更因为,在原生自然中,时见昔日豪贵遗迹,雪泥鸿爪,似乎提醒你,人生的短暂和渺小。不管什么年代,不管是钱太多的,还是钱太少的,都只是一片树叶,都总会落下来,不见了,也都可以努力做片独特美丽的叶子。

所有跟帖: 

“夹叙夹议”。中学老师常常这样讲记叙文的要点。这篇做到了。 -1001tmkx- 给 1001tmkx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8/2023 postreply 11:29:09

哈哈,咱中学语文课不是数学老师教的。 -一方天地- 给 一方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一方天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9/2023 postreply 08:17:47

继续多去Duke farm, 美景比你想的更多,更好! -cd2000- 给 cd2000 发送悄悄话 cd2000 的博客首页 (447 bytes) () 06/28/2023 postreply 14:47:23

别急,这是秋冬篇,还有春夏篇呢。 -一方天地- 给 一方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一方天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9/2023 postreply 03:56:24

好文, 跟读 -蔓丽- 给 蔓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9/2023 postreply 12:29:18

谢谢! -一方天地- 给 一方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一方天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30/2023 postreply 07:31:1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