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们的大厂内部信,讲给厂外的人听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角色与道具

 

互联网大厂创始人重回公众视野往往并不需要抛头露面,一封内部信、一段内网发言,就能引来足够多的目光。

5月19日,滴滴程维和柳青发布内部全员信,据信中披露的信息:柳青被升任为公司永久合伙人,并不再任公司董事和总裁,公司未来不再设总裁岗位。柳青分管的部门和职责不变,继续向程维汇报。

滴滴已经平静了两年有余,上一次出现在公众和媒体视野中还是去年8月将造车业务对价出售给小鹏汽车。

最近半年,无论是奋斗在一线,还是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大厂创始人们,又在各自公司的内网中重新活跃起来。

公开“谈家事”的创始人们,也是各怀心思。

对内,创始人的全员信是公司关键时刻的定心丸、稳定军心的良药、发展方向的指南针;对外,它是公司释放信号、唤起信心的一条捷径。名义上是内部讲话,更多的是要给外人看。

但也有些时候,内部信可能是一块遮羞布,一段墓志铭。

对内:给员工一颗定心丸

2013年,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正遭受亚马逊的猛烈进攻。恰逢此时,一封公司副总裁Jerry Murray发送给另一位高管的公司内部邮件被媒体曝光。

他在信中形容沃尔玛当年2月份的销售额是“一场灾难”(a total disaster),并表示这是他7年任期内见过的最糟糕的数据。

信件被曝光当日,沃尔玛股价一度下跌超过4%,并在随后的3个交易日内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

大公司核心高管尚且一字千金,遑论创始人。

4月10日,马云在阿里重组一周年之际于内网发布千字全员信《致改革 致创新》,阿里港股股价当日上涨近5%。3月21日,李想在《致员工信》中反思MEGA风波和理想汽车Q1销售不及预期,当晚理想美股股价跌超7%,市值蒸发27亿美元。

马云和李想的内网发言虽然效果不同,但目的如出一辙:在公司发展的特殊时间节点,为员工递上一粒定心丸。

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5年之久,早已淡出一线的马云在过去半年一反低调,在公司内网上连续两次发声。

最近一次是以花名“风清扬”的名义在阿里巴巴内网发帖,即前述《致改革 致创新 ——写在阿里重组一周年》。他在帖子中肯定了新一任管理层,回顾了过去一年公司最重要的变化,并为全体阿里人打气。

这封内部信发布于4月10日,恰好是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的采访视频公布后数日。两任掌门人一前一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声,稳定内部军心,并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

过去一年,阿里先后经历了集团拆分、CEO更替、业务调整、阿里云停止拆分、盒马暂缓上市等一系列变化。

去年年底,阿里一度被老对手拼多多超越,让出了美股市值最高中概股的宝座。当时,马云在阿里内网回复员工称:“请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创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两次发声相隔的5个月时间里,阿里的市值反超拼多多,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盒马CEO侯毅、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先后退出管理层。

在财年结束的时间节点上,马云用总结性的口吻,对过去一年的变革给予肯定,也为处在动荡之中的阿里人送上一颗定心丸。

与阿里同样处在调整与变革之中的京东,也需要创始人亲自出面打气。

去年12月底,一位京东运营人员在公司内网发布长文,总结自己眼中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刘强东随即回复:“我觉得这位兄弟说的实在太好了,可以说句句点到了公司的痛点,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而且必须改变。否则我们没有出路。”

这个时间,距离刘强东正式回归京东,在内部会上严厉批评高管并推动组织变革,同样刚好过去了大约一年。

刘强东将公司出现问题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管理不善”,他在明确表示不会躺平的同时给员工打气,“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京东基础依然在,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低谷。”

风浪越大,创始人的声音就显得愈发重要。

2020年8月,字节跳动被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售TikTok,面对这场危机,张一鸣一个月内连发数封内部信。他在其中一封内部信中写道:“我希望大家能在喧嚣和挑战中,依旧保持好的士气,看长期,有定力,信任公司能在复杂局面下做出好的判断。”

小到业绩不及预期,大到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一项关键业务的存亡,一颗来自公司创始人的定心丸,是稳定军心的良药。

对外:指南针还是遮羞布?

当公司风平浪静时,创始人们的声音也不会消失。他们以内部信的方式,对外释放信号。

4月11日,在百度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召开前几天,一则李彦宏的百度内部讲话不胫而走。这段内部讲话不仅为百度的大模型打了一波广告,还为几天后的活动做了预热。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则“内部”讲话向外释放了一个信号:百度不会抢开发者的饭碗,创业公司可以放心使用百度的大模型来卷应用。

名义上是内部讲话,更多的是要给外人看。

新年开工第一天,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明确提出未来一年的目标:业绩要翻倍以上。

用何小鹏自己的话说,2023年是小鹏汽车经历很多痛苦的一年。只完成了70.8%年度销量目标,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净亏损同比扩大13.6%。他将2024年定义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但“相信坚持一定会胜利”。

同样是在一年之中最适合总结和展望的春节,除了高管任命和组织调整,很少在公司内网发言的美团创始人王兴,会向全体员工发拜年信。一封发布于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的王兴拜年信,题为“苦练基本功,每天前进三十公里”。

2021年,美团市值站上历史最高点,在社区团购领域高歌猛进,同时外卖和到店的基本盘相对稳固。王兴在内部信中大谈公司战略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表现出全面转型为一家科技零售企业的决心。但随着2022年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挑起与美团的全面战争,他开始变得更加谨言慎行。

以“内”冠名的内部信和内网贴,有时会因大众的好奇心而成为唤起外界信心的一条捷径。

但也有些时候,一封苍白的内部信,是公司轰然倒塌前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2018年年底,ofo深陷资金泥潭,公司创始人戴威在内部信写道,“这几天都经历着巨大的煎熬和压力,我与大家一样,在痛苦和绝望中坚持着。”

他坦言公司一整年都背负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要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欠款、维持公司运营,“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并呼吁每一位ofo人坚定信念,为欠的每一分钱负责。

但转机没有出现。一年后,这家昔日的共享单车明星企业几乎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在乐视巅峰的那几年,贾跃亭每年都会发布数封内部信,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2016年11月的《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

这一年,乐视爆发资金链危机,但贾跃亭在内部信中依然不忘画饼。他在信中称,乐视的生态战略布局已经完成,模式被认可,并将其比作升腾的火焰,而乐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是冰冷的海水。“梦想燃烧,谁说海洋不能煮沸?”

最终的事实证明,火焰没有战胜海水,乐视的生态帝国一夕崩塌。

王兴曾说,有些CEO是主演,有些CEO是导演,有些CEO是制片人,也有些CEO是化妆师。

而全员信是他们扮演不同角色的一个道具。

亲爱的打工人们,每一次收到老板的全员信,你们都从中看到了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