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二)——有关三农问题的建议(2)

来源: 2007-04-09 19:23:5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致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二)——有关三农问题的建议(2)

2、解决进城农民住房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国进城农民有1亿多人,并且还在以每年1千万的速度递增。由于收入偏低,目前绝大多数的进城农民都是租房住,能在城里买房子的进城农民寥寥无几。进城农民在城里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进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不多,收入的一部分还要拿去交房租,这也影响了农民增收。

如能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使很多进城农民能在城里买房,将会给国家带来诸多好处:
(1)可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导致装修、家电等多种消费激增,为国家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
(2)可消化大量的空置住房,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3)进城农民不用再交房租了,“少花就是多挣”,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开支减少就相
当于增加了收入
(4)进城农民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可使进城农民安居乐业

为解决城市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国家推出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也可采取这样的措施,针对进城农民专门建一些楼房,这个项目可叫“进城农民安居工程”。国家如能采纳这个建议,可制定规定,将购买“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住房的人限定为购买自住住房、在当地居住满一年的农民。为降低住房的价格,减轻农民的负担,“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原则应是“保本或微利”。

要使进城农民能买得起“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住房,关键的两个问题是:一是要将“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住房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住房价格和进城农民收入之比不要过大;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住房贷款方面需要国家给予优惠政策。
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国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可采取经济适用房的做法,让各地政府对“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建设项目减免税费,还可尽量降低这类建设项目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以降低住房的价格。为防止房价上涨加重进城农民的负担,在工程开工前,就须限定住房建成后每平方米的售价。
(2)我在前面的《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的建议》的章节中写道:“一对农民工夫妇需付出17—20年的积蓄才能买到哈尔滨道外区一套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再考虑这期间房价上涨、抚养子女、子女上学、看病等因素,则需更长的时间。”住房面积是决定进城农民能否买得起房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面积3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最接近进城农民的购买能力,国家可将“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户型建筑面积限定在30—40平方米。
(3)1亿多进城农民的住房需求巨大,且这种需求随着进城农民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增大。为满足进城农民的巨大需求,就需大量建造“进城农民安居工程”住房。国家可规定,凡新审批、新开工的住房建设,“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10%—25%。
(4)很多进城农民和很多城市居民一样,无法一下子拿出全部的房款。既然城市居民可办理住房贷款,那么国家也可准许购买“进城农民安居工程”住房的农民办理住房贷款。国家如能采纳这个建议,还可出台配套措施,对“进城农民安居工程”住房的房贷利率给予优惠。
(5)根据现行房贷政策,中低收入群众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首付款比例为20%。国家可将“进城农民安居工程”住房的首付款比例降为15%。

福建省出台政策,允许符合当地政策规定收入水平的进城务工人员购买经济适用房,务工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满一定年限的,还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福建的这一先进经验也值得在全国推广。


3、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我国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却还非常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没有电脑,也不会操作电脑,农民的上网率很低。这不利于农民上网了解农业科技、市场行情等信息,妨碍了农民发家致富。
为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建议国家搞一个“村村上网”工程,其主要内容为组织农民学习如何使用网络。
黑龙江有个县为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出台政策,为每个购买电脑的农户给予一千元的补贴,政策出台后当地很多农户都买了电脑。建议国家推广这一做法,对购买电脑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

我的博客现正在连载我历时一年写成的文章《致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出现在我的博客里,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每天到我的博客里看一看。朋友们可将我的博客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里,以便朋友们阅读。
我的博客网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2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