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不问归期,只问内心

人到不惑,不是真的不惑了。

只是,我们终于学会了,在迷惑中站稳脚,能笑着说一句:“也没关系,我自己扛。”


十八岁那年满心憧憬,三十岁那年匆匆打拼,三十二岁那年带着疲惫与期待落脚凤凰城。
转眼之间,岁月已悄悄把我送到了四十岁的门槛上。

这是一道很奇妙的关口。
不再像二十岁那样,一腔孤勇想闯世界;
也不像三十岁那样,为了成全某种“成功”而绷得太紧。
四十岁,像一杯泡到刚好的普洱,涩尽回甘。

有时回头看,那些曾经为之痛哭的夜晚,如今成了饭后笑谈;
那些用力抓住的关系、机会、身份,如今也悄然放下,只留下一个不急不躁的自己。

我不再焦虑自己是否足够“厉害”;
我更想知道,今天有没有对自己诚实,是否活得松弛、有趣,是否仍然对世界保有温柔的好奇。

不惑,不是答案的拥有;
是终于愿意放下“非要知道”的执念,去感受风,听从心。

我开始主动联系老友,哪怕只是寒暄几句;
我开始认真煮一壶茶,而不是边刷手机边灌咖啡;
我开始为自己的独处感到安心,不再觉得孤单是一种失败。

我想认识一些同样在“中场休息”里重新站起来的人——
不必多么成功,但要诚恳;
不必风风火火,但愿真诚以对;
可以聊聊电影、旅行、故乡与老歌,也可以谈谈工作、人性、信仰和茶。

不惑之年,不是抵达,而是出发。
愿我们都能,握着自己的地图,慢慢走,不慌张。

—— 雅姐 于凤凰城
七月末,风起云落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