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刷到“蒙特利尔9岁女童遇害父亲被控二级谋杀| 魁北克| 纽约州”的新闻时,整个人仿佛被钝器击中,胸口一紧,久久不能回神。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又一起让人揪心的失踪案,一个父亲在绝望中向社会发出求助;可几天后,当警方宣布他是嫌疑人时,我的内心突然冷了。一个人,真的可以把最亲的孩子当作发泄情绪、摆脱困境的工具吗?
那是一个9岁的孩子啊,刚刚学会把字写整齐,刚刚喜欢在日记本上画花草,刚刚有勇气站在台上朗读。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才刚刚揭开序幕,怎么会有一个人亲手关掉了她的剧本——而这个人,偏偏还是她叫了无数次“爸爸”的那个人。
我试图从理性角度去理解:也许是抑郁?也许是愤怒?也许是生活太难?可越这样想,我就越痛心。因为再多的“也许”都不能让一个孩子死得合理。
身为女性,也许更容易将心比心,也更容易共情。因为我们的生命里,总有过那样的9岁:信任着父母,憧憬着长大,害怕黑夜但相信有人会来抱我。看到这样的故事,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换作是自己的孩子,换作是自己童年的家,那是一种多么撕裂灵魂的痛。
每一次社会的冷漠、每一次家庭的崩坏,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最无辜的孩子。他们没有反抗能力,也没有发声权。他们的沉默,是社会该听到的警钟。
愿她安息,也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温柔里长大,而不是在绝望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