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专业、单职工家庭如何脱贫

时间:2005年夏天。

地点:中西部某人口不足五万的大学城。气候恶劣, 无大型娱乐消费场所,到哪儿都远。

人物:四个就业冷门(人称“天坑”)专业新入学的博士生和他们的F2妻子们。为避免对号入座,不具体说是哪个专业,生化环材之一吧。四人是同专业,不同方向。都来自国内不同的名牌大学,今所谓“985”是也。他们的妻子,在国内时,多与他们同校。妻子们初来美国,均无工作签,所以都是单职工。家庭收入主要是男主人们的博士奖学金,当时是每月1800刀左右,在本州贫困线附近。

家庭一:男方家是小城市干部家庭,女方是大城市小康。女方落地后,立刻由双方家人资助,换身份,申请到当地社区大学,开始学习护理专业。五年后,男主博士毕业,辗转在不同研究机构做了两个短期博士后。其后进入工业界,开始与本专业擦边的研发工作。女主与男主同时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opt过期,歇业在家。一两年后,以男主的科研成果,申请到绿卡。女主恢复护士工作至今。

家庭二:男方出身农村贫困家庭,原生家庭长期需要输血。女方家是小城市小康。五年后,男方于毕业前夕,在行业顶级刊物发表了一作论文,成功进入一家全国性的大型医疗研究中心,工资是一般博后的两倍。男方后来曾短期回国创业,未果,速又归海。现在制药行业就职。女方在2015年前后,做起了代购生意,因头脑聪明,一时做得风生水起。2020年后,代购生意日渐艰难,逐步收手。现在当地一家中国人开的公司做物流相关工作。

家庭三:男方出身农村,原生家庭也经常需要资助。女方家是小城市小康。男方毕业后,进入某国家实验室,工资比普通博后稍高,大约六万。四年后,得到另一所中西部州立大学的教职。后获得终身教职。最近不知为何,离开了大学。和国内的老同学合作,开了一家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司。女方在国内学的外语是日语,来美后,英语从零学起。慢慢从专科开始读,差不多在来美十五年的时候,拿到了会计专业的硕士。现在主要帮助男主,并照顾家庭。

家庭四:男方是小城市小康家庭,女方是小乡镇贫而不困,所以无需输血。男方博士毕业后,进到另一所大学实验室做博后,工资四万出头。两年内,实验室出现重大问题,经费缩减。男方开始寻找工业界工作,找不到。幸好,此前男方已经快马加鞭,通过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成功搞定身份。遂在周边找了个刚够活人的工作,同时开始读计算机硕士。三年后,毕业进入计算机行业。女方在拿到工作签后,立刻读了个教育类的硕士。毕业后,进入公立学校系统。

目前,四家庭收入均已脱离贫困线,进入中等收入阶层(15万到30万之间)。每家有一两个孩子,年龄分散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之间。虽然没有人大富,倒也衣食无忧、小有结余。房子、车子不在话下,境内境外旅游偶尔为之。过去结伙搞Deal, 扫荡星期六二手市场,教堂混午饭,感恩节晚上电器城门口熬夜排队的那群小年轻,二十年间,或早或晚,都过上了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物质生活。

结语:生化环材,找工作是难,搞绿卡还是有优势的。同一专业不同方向,就业难度也不一样。专业的确非常重要。但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张雪峰老师指点,家长觉得能上个名牌大学,还管什么专业。人生没有回头路,一切过往,皆不可更改。冷门专业,让我们脱贫的步伐,稍嫌迟缓,然而毕竟,我们也是走到了这里。在此纪念我们那些曾经努力、挫败、绝望、又重拾希望的岁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