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如何面对资不抵债的霉国” (ZT)
驳“如何面对资不抵债的霉国”
[832] (2005-04-07)
读辛一山先生的“如何面对资不抵债的霉国”后,就一山兄所谓的“霉国资不低债,经济行将崩溃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深不以为然,一山兄在文中罗列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美国的经济行将崩溃,本人并不敢苟同。研究美国经济不能为表面的一些东西所迷惑,欲知美国经济是否会崩溃,请看:
二十年多前,美国学者托夫勒写了本影响世界的书《第三次浪潮》,数年后他又写了《第四次浪潮》。某种意义上讲,这两本书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基本上是美国新经济的奠基人,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观念和思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迫使美国重新认识自己。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在思考美国的未来,为美国未来寻找新的出路。为刺激美国经济,里根政府在第一届任期内施行扩张型经济政策,大力推行强势美元和强权军事。美国经济开始全面转型。在以后的几年中,美国经历了近代史上为期最长的一次衰退,大量的生产企业倒闭,加之与苏对抗的巨额军费开支,财政赤字一再创新高,为解决财政危机,在里根第二任期内,里根政府与各国签订“广场协议” (美元贬值协议)。美元对日元从240日元贬到最高峰时80日元。里根政府免费收入几千亿美元,顺利解决赤字融资。在当时美国经济转型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航天和军工企业为经济支柱的加州,工厂大量倒闭,失业严重,企业家纷纷重新起步,寻找新的经济点。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加州经济全面转型,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摇身一变成为IT重镇和北美最大的贸易集散地。经济增长再次跃升为美国第一大州。从整体看待美国,基本上与加州相似,经济全面从生产制造业转向新经济体系,贸易,品牌,网络和知识成为美国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
911之后,美国经济为什么很快恢复,而且是在美国信息泡沫破灭的情况下很快恢复。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从一个资本输出国转变为资本输入国,而且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资本输入国,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分析这个现象,往往会让人感到很悲哀。更会联想到早年大英帝国的衰落。但经过了二十年后,美国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强壮,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这个现象怎么解释呢?
从表面看今日之美国和一个世纪前的大英帝国很相似,但实际上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新经济理论已经通过时间和事实浸入美国企业和民众心中,经过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十多年的经济转型,今日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和知识中心。美国的跨国企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制造中心转变成为品牌和设计中心,美国文化和生活模式推广中心。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贩卖的不是消费产品和生产设备,而是一个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更主要的是传播影响各国人民生活方式的信念和思想。全球自由化正是这种经营方式的最大促进者,也是美国长期经济战略的主题,IT业的发展更为这个战略提供了必要的实施基础条件。美国制造业的转移并不意味着美国企业赢利状态的改变,相反,美国的跨国企业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让美国的经济更强大,更趋向于管理层次,高知识、高技术层次。良好的教育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更多的世界级白领阶层。
从另一个方面上看,美国制造业外移,造成资本外流,但同时又有更多的资本流入美国,美国企业通过合资经营和发达的金融手段,使用很少比例的资本就控制了更多的海外资本,而这些海外资本创造的财富养活的是更多高薪的美国白领和知识阶层。这些跨国公司将在海外吸收的资本通过美国金融界之手转换为充满美国经济理念的资本再次投资到海外,从而控制更多的国际资本。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的调查资料显示:在1955年,美国跨国企业的资本控制率是1:12,1975年的资本控制率是1:34,而到了1998年,美国跨国公司的资本控制率竟然达到了1:268。换句话说,在目前,美国企业只要投资一美元,就可以控制其它国家企业资本268美元(美国主要是以股份控股和金融市场来完成这个过程)。而美国在经济制度上是全球征税,也就是说,美国企业无论投资到哪个国家,只要它有赢利,就有责任和义务向美国政府交税。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投资一美元,美政府可以收到5美分的税(1/20),那么美国通过资本控制,投资一美元就可以控制268美元,这个投资创造的税收就是13.4美元(在美国,计算投资有个基本的考量,就是投资与税收的收益比例。这个指标是衡量投资与政府税收的一个统计数字。这个数字很重要,关系到地方政府投资的收益。政府也会依据这个数字来制定未来发展方向。这与常用的投资收益率类似)。如此强大的资本控制率,于无形中使美国用最小的投资获得了最大的利润,通过企业税收盘剥了其他国家应拿到的税收和利润。而美国强大的军事更是保证这个过程完成的必要手段,没有军事上的强势,就没有办法保证美国人投资到世界各个角落里的投资,就会损害美国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一向所说的:“军事的强大是美国利益的基础,全球化是美国未来的出路”。
面对不稳定的世界局势,各国资本拥有者最大的心愿就是如何让自己几十年辛苦所赚的财富不受侵犯,这样一来,美国就是他们最放心的国家。美国越强大,资本输入的越多,美国金融界通过各种经济工具和手段,将这一笔笔海外流入的财富转变成具有美国经济色彩的投资,控制着更多的他国企业。而这些企业又通过专利费,管理费,加盟费,税收等政策和手段,将每天产生的利润源源不断地返回到美国。表面上看美国是个资本输入国,但由于美国的知识新经济已经成为经济主导,美国企业已经通过投资,控股,加盟,技术转让,品牌等手段更长久更轻松地赚取更多的利润,作为政府和经济界人士更清楚地看到了这里面的奥秘,保持美国军事的强大,货币的强势更有助于海外资本流入美国,如此有利可图的事业为什么不干呢?相对于美国企业来说,资本输入的越多越好。主导美国经济的跨国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都是海外,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输入的海外资本(欧洲资本所占比例最大。1999年元旦欧洲的统一货币\?\?欧元发行,注入美国的欧洲资本面临回流的巨大威胁。仅4个月后科索沃战争就爆发了,可以说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要打击欧元稳定,阻缓欧洲资本回流,巴尔干正好处于欧洲大陆的心脏濒临欧洲金融中心\?\?巴黎。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对卢旺达百万种族屠杀视而不见,南斯拉夫区区几千人的民族冲突山姆大叔就狂轰乱炸一直照顾了78天。)已经不是阻碍和转变美国现状的危险力量,而是成为美国企业扩张的促进剂,成为美国企业经济扩张的加油站,用一句中国俗语说就是“空手套白狼”,“以夷制夷”。
美国是个以内需为主的国家,对外依存度只有27\%,美国的经济恢复很大程度是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的。由于十年前的新经济转型,美国海外投资的扩大,知识经济已经取得了实效。相对于美国国内,制造业早已转移海外,大量的消费和利润增长点都集中在高智力,高技术上,而常规的经济衰退表现往往是消费下降,制造业停工。但由于美国已经是全球化最明显的国家,经济衰退的损失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海外制造国家,消费下降的最明显结果是美国海外制造业订单减少,而影响最大的不是美国,反而是制造业国家。这些制造业国家为了自己不被美国经济衰退所影响,扩大经济,稳定本国经济发展局面,往往会使用更多的经济手段来促进生产,制造企业为了生存也会压低成本和利润,尽量维持企业的最低生存条件,以抵消美国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最大的销售连锁商──沃尔玛,其商品采购价格,在911之后竟然下降了六个百分点,其他产品价格更是跌跌不休,使美国2001年第四季度通货膨胀指数不升反跌。由此可见,世界各国远比美国更怕它的经济全面衰退。生产制造国家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更大,从反面映衬出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在2001年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亚洲国家因为经济秩序的混乱,往往不能体会美国减税等看似无足轻重的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复杂的减税政策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巨大。举个简单的例子,IRA是美国人使用的一种避税方式。在减税前,每人每年可有$2000的免税额度(年收入在$34000以内者),减税后,每人每年增加了$1000达到$3000的免税额度。根据美国法律,这笔钱你可以存入IRA帐户投资升值(一定时期内不可以取出来消费)这样一来,每年全美国数亿人和企业就会因为减税政策而在IRA基金中增加数千亿美元投资,这笔巨额资金会通过投资银行转向美国各个行业的投资中。减税不是单纯的减税,而是将减税的金钱转向企业投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这就是美国经济政策的聪明之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IRA一项,美国每年就通过普通百姓之手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的额外投资,美国的经济岂能不好转?这与我国为扩大内需促进百姓消费振兴经济而伤透脑筋形成鲜明对照。正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政策手段,才使美国政府游刃有余地调整美国经济,让每个美国民众都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其中。
《联合早报网》
>>>中美关系论坛 >>>中美关系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