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用户和planojw说医保,我原说凑几句的, 没想一写刹不住了,就单贴吧。 我对医保的技术细节不太知道哈, 不过我知道一件事,就是费用高起的主要原因。
医疗费用的高启不是来自于人人都看病, 而是病人该治到到什么程度。 上一期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是“are you willing to pay $150,000 for 3 month of life?" , 大概这个意思吧。 文章指出现在的癌症药物基本奇贵,治疗一次少则几千多则近十万的那种,而平均的疗效也就是几个月而已。 医疗费用做到了这儿开销的比流水还快。 因为人都希望也许这一次,这个药能创造奇迹,谁都不会放弃这种机会的,正因为如此,制药公司基本想开多高价,就能够是多高价。 类似的还有所谓的孤儿药,那些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一般世界上只要一万以下的人的病,药价也是可以天价的。再比如老人已过90岁, 各种病都有, 一年几次危重病亡,那基本上是一天一万块的。
那么,这个社会里,这个医疗体系里,什么人该治,什么人不该治? 治到什么程度?照常理人会说,花这么大的价钱出这么少的疗效,不值。但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或配偶或父母,那又会怎么说?既然都要治,那钱从哪里来? 所以保险公司年年涨保费, 每个人都在为那些最后生命的短暂延长而付出代价。新闻周刊说有估算如果照此下去, 用不了几十年我们的工资已经不够付保险的premium了。
小病好治省钱。 但若人没有看病之门, 那当然会扛着,知道抗不住了 去急诊,这时候当然有可能已是大病,钱从哪里来?医院自然是从有保险的人身上匀, 结果是还是保险公司增加premium, 每个人为没有保险的人如此付出代价。
这的确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因为作为民主社会, 美国从最初移民开始便有了civil contract 的概念, 也是立国之本吧, 就是国家会为每一个公民负责,公民有义务为国家效力。 但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显然费用控制和照顾每一个人难以两全。那就该要放弃一些。 谁该放弃?该放弃谁? 从新闻周刊的口气上看,似乎社会该给生命有个放弃的界限。 但是我知道,这是根本违背基督教道义的,因为基督教相信生命是上帝给于,也只有上帝拿走,人生没有去权力停止生命的 (这也是反堕胎甚至反避孕的根由)。
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会有个基本的医疗保障,就像国内旧时候的小诊所一类的, 看个小病小灾的,这样小病不会酿成大病,小诊所更不会有大开支。 不过我感觉这个也会有阻力, 因为医院不会喜欢,医生护士花了大价钱学到学位,这种小诊所的出现只会降低收入空间。
所以,我不知道解在那里。如果单单从简单的口号上解决问题,美国的医疗大概不会有今天的麻烦。可惜立国理念和宗教信仰是社会的根本,不是轻易可以变的, 想来真正的全民医保该是最有效的,但也是最不能为各个业界创造利润的。美国是个重治疗的国家,治疗是个很大很大的利益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