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给奶牛注射生长激素能够提高牛奶产量。但这一发现一直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因为牛生长激素只能从死牛身上得到,在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几十年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用细菌来合成蛋白质成了常规手段。孟山都很快成功得到了“重组牛生长激素”,简称rBST或者rBGH。虽然是“重组”的“非天然蛋白”,但是跟天然的牛生长激素并没有不同。 于是,使用激素来增加牛奶产量就变得很容易。对于这样的新技术,安全问题自然是关键。1993年,美国FDA审查了孟山都以及其他机构所做的安全性试验, 认为使用了生长激素得到的牛奶跟常规牛奶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是使用过生长激素的牛奶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1)的含量要高一些。不过,牛 奶中本来就含有IGF-1,而且不同牛奶中的含量有高有低;使用了生长激素的牛奶中,IGF-1的平均含量要稍微高一些,不过这个“稍微”的幅度在 IGF-1的正常波动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这个含量的IGF-1,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所以,FDA的结论是:“激素牛奶”与常规牛奶没有区别,可以安全食用。按照“实质等同”原则,既然没有区别,那么就不应该标注出来。1994年,rBST正式运用于生产中。 正如其他任何“非天然”的食品技术一样,人们对于“激素牛奶”的安全性依然充满疑虑。后来,除了美国FDA,加拿大、欧盟的食品管理机构以及世卫组织也都 认可了这样的牛奶没有安全问题的结论。不过,注射rBST对奶牛的健康有一定影响,出于动物福利方面的考虑,加拿大和欧盟都没有批准它的使用。 使用生长激素增加了牛奶产量,对于奶农们当然有吸引力。不用激素的牛奶就必须卖出更高的价格才能有竞争力。一个叫做“奥克赫斯特乳业”的生产者就打出了 “我们的农民承诺:不含人工生长激素”的宣传语。从技术角度说,这样的宣传并没有欺骗,而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高价也无可厚非。 不过,这样的宣传语暗示了“含有人工生长激素的牛奶不好”的意思。孟山都认为这是向公众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伤害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以此为由告上法庭。从这个宣传用语的结果来说,孟山都的理由也不是强词夺理。 一开始双方都很强硬,认为对方无理蛮缠。不过,这样的官司必然是旷日持久,真正打下来鹿死谁手也很难说。不管是哪一方,都难以承担输掉的后果。最后,双方 达成和解。奥克赫斯特乳业可以继续做这样的宣传,但必须在旁边用小字注明“FDA表示:与使用了人工生长激素的牛奶相比无明显差异”。 对于双方来说,这样的标注同时向消费者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信息:该牛奶是未经生长激素处理的奶牛生产的;是否使用生长激素,牛奶都是一样的。在目前的科学证据下,这两方面的信息构成了这个问题的全貌。 这样的标注并没有解决牛奶激素的争端。它说明了“没有差别”这个结论是FDA做出的,但是许多人并不认可这一结论,而“相信”自己的理
给你科普一下哈,希望你不要再怕了。。。。
所有跟帖:
•
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有机牛奶里到底有没有生长激素?
-徒劳-
♂
(0 bytes)
()
09/04/2012 postreply
09:20:08
•
也含。“无机”牛奶的含量略高,但也在“有机”牛奶含量的涨落范围。
-老忽叔叔-
♂
(0 bytes)
()
09/04/2012 postreply
09:33:35
•
看来你中文也不行啊,有机奶哈IGF,也就是胰岛素样的生长激素,但是量很低,不会影响
-déjàvu116-
♀
(68 bytes)
()
09/04/2012 postreply
09: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