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II)
凯恩斯说,牛顿确信圣经 乃至于整个宇宙本身 乃是“全能的主所设定的密码文字”,是以他希望能“解读神性之谜、天命所定的过去未来诸事之谜”。
牛顿到临终时仍在孜孜探求圣经密码,但不管运用什么数学模式,他这毕生的探求最终也没能实现。
芮普斯却成功了。伊利雅胡·芮普斯所以能发现艾萨克·牛顿爵士无缘目睹的圣经密码,乃是因为他拥有牛顿所欠缺的基本工具 电脑。圣经中暗藏的经文,仿佛是以类似定时锁的密码写成,不到电脑问世无法解开。
数学运算模式
“我运用电脑,终于有所突破。”芮普斯解释道,“我发现的密码文字,绝不是统计学随机或是概率的现象。我知道,我将有重大发现。”
“这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二十多年前从俄罗斯回归以色列的芮普斯,说起话来还是有点夹杂俄国腔。
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每张运算纸的右上角都写上两个感谢上帝的希伯来字母,但他也和牛顿一样,把数学视为神圣的学问。
芮普斯告诉我,他发展出一套精密的数学运算模式,以电脑程序来执行,即可证实旧约的确是以密码书写。
不过,他在最后突破上总是迟滞不前,始终无法简单明了地证实圣经密码存在。这时,他碰到另一位以色列人,道伦·魏茨滕(DoronWitztum)。
魏 茨滕是位物理学家,但跟大学没有任何来往,和芮普斯比起来,在科学界可说是籍籍无名。然而,完成上述数学运算模式的,就是这位魏茨滕。芮普斯认为,他是 “卢瑟福(Ruther ford)一般的天才”。(按:卢瑟福,生于1871年,卒于1937年,英格兰物理学家,核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对科学思想的影响堪与牛顿相提并论。)
芮普斯递给我一份题为《圣经〈创世记〉里的等距字母序列》的论文,也就是他们的最初实验报告。但见封面页上的摘要写着:“随机分析结果显示,隐含的资讯系以等距字母序列方式编入《创世记》经文中,有效率达到99.998%。”
我 在他客厅里一口气读完这篇报告。芮普斯等人的做法,是从圣经时代到现代的智者中,挑出32位大圣贤的名字,看看他们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是否出现在圣经第一 书的密码里。不仅如此,他们还拿《战争与和平》希伯来文译本及另两本希伯来原文书,查对同样的名字和日期。结果,在圣经里,这些名字和日期是编写在一起, 在《战争与和平》及另两本书里则不然。
而且,以随机方式找出密码资讯的或然率,最高是千万分之一。
芮 普斯在最后一次实验里,把这32个名字和64个日期打散,混合成10000000个不同组合,也就是说,9999999个是错误组合,正确配对的只有一 组。然后以电脑运算,看看在这10000000个例子里,哪个能得出较佳结果 只有名字和日期同时在圣经出现的才算正确。
“其余随意配组的都不符,”芮普斯说,“结果是0比9999999,或者可以说是千万分之一。”
五角大楼的解码专家
美国政府最高特勤机关“国家安全局”设在华盛顿附近的秘密监听站有位资深解码专家,获悉以色列有此惊世骇俗的发现之后,决定一探究竟。
毕生为美国情报机关写码和解码的哈洛德·甘斯(HaroldGans),原是统计学家出身,也会说希伯来语。他确信,所谓圣经密码云云,不过是“离谱、荒唐”之说。
甘斯相信自己能证明圣经密码根本不存在,于是自己设计了一套电脑程序,看看能否找到跟以色列人所发现的一样的资讯。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果然有,圣贤的名字确实跟他们的生卒日期密写在一起。
甘斯还是不信。他决定再找找圣经里是否另有其他的资讯,如果没有,就可以证明芮普斯实验的缺失,甚至进而彻底揭发这场大骗局。
“我认为,如果这是真的,”甘斯说,“那么,这些圣贤生卒的地点也应该密写在内才对。”
甘斯在他440个小时的实验中,不但查对芮普斯最后实验选用的32位圣贤的名字,更加上了前次实验名单上的34人,共计66人,一一比对城市地名,结果使得他不得不信。
“我背脊发凉。”甘斯回忆道。在圣经密码里,城市名也和圣贤的名字吻合。
这位五角大楼解码专家利用自己的电脑程序,再现了以色列实验的结果。活在圣经成书后千百年之后的人,点点滴滴都在圣经密码中记录着。芮普斯找出了名字,甘斯找出地名,圣经密码真实不虚。
“我们的结论是,这些结果证实了魏茨滕、芮普斯和罗森柏格(YoavRosenberg,另一位参与撰写论文《圣经〈创世记〉里的等距字母序列》的作者)的实验报告。”甘斯在最后的调查报告里写道。
“我在评估圣经密码时,”后来甘斯说道,“是本着跟在国防部工作时同样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我是百分之百的怀疑,”这位五角大楼的解码专家说,“我原以为只是无稽之谈,本来是要证明密码不实,结果反而证明它确实存在。”
数学界无法反驳的实验
圣经暗藏过去和未来的消息,既不是或然率所致,也不是在别的书籍里能找到的。
芮普斯和魏茨滕向美国权威的数学期刊《统计学》提交了上述论文。主编罗伯特·卡斯(RobertKass)乃是卡内基·美伦大学教授,他见了论文之后虽是疑信参半,仍决定依所有严肃科学刊物的同侪审查程序,另请专家审核。
出乎卡斯意料的是,芮普斯和魏茨滕的论文居然过关了。第一位审查员说,运算模式可靠。卡斯请了第二位专家,结果他也说,论文中的数据站得住脚。卡斯做了件破例的事 他请了第三位专家。
“我们的审查员百思不得其解,”卡斯说道,“既有的想法使他们认为,《创世记》不可能包含对现代人有意义的指涉。然而,几位专家做了额外的审查,结果依然。”
卡斯发了封电子邮件给这两位以色列专家,“你们的论文已通过第三道同侪审查,本刊将予刊出。”
尽管俗世的数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对此心存怀疑,但没有人能找到运算模式的缺点,没有人能就实验本身提出无法反驳的问题。圣经里有密码显示圣经成书后各大事件,此一惊人事实没有人能抹杀。
隐藏在纵横字谜里的新启示录
圣经的结构犹如巨大的纵横字谜,从头到尾都是以密码写就的文字,环环相扣,诉说一则则暗藏的故事。
芮 普斯解释道,每一道密码都是以相隔第四、第十二或第五十个字母一一相加,即可形成一个字。跳过X间距,加一个X间距,再加一个X间距 即可拼出隐含的信息。以本段开头的文字为例,每隔三个字母即形成形成一个新的信息:Rips ExplAineD thaT eacH codE is a Case Of adDing Everyfourth or twelfth or fiftieth letter to form a word,得出的隐含信息为READ THE CODE,即“读码”。
但它不仅是跳跃码而已。纵横交错于我们已知的经文之下,隐藏在原版希伯来文旧约之中的,是一套字词和片语组成的网络,是崭新的启示录。
圣经里还有圣经。
圣经不单是一本书,更是一套电脑程序。它先是刻在石板上,再书写于羊皮纸上,最后付梓成书,等着我们发明电脑之后,它又迎头赶上。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按它原来打算让我们看的方式阅读它。
为了找出密码,芮普斯去除所有的字间距离,把整本的希伯来原文圣经变成一个连贯的字串,总长304805个字母。
芮普斯此举实际上是把摩西五书还原为圣贤当时传述的原状。根据传说,摩西从上帝手中接受的圣经就是“字字相连,无一中断”。
寻找刺客
我们不妨对拉宾遇刺案做一下个案研究。
我们首先要电脑在圣经中搜寻“伊扎克·拉宾”这个名字,结果这个名字只出现一次,跳跃序列为4772。
电脑将整部圣经304805个字母,分成64行,每行4772个字母。下面这个表是圣经密码矩阵中央部分的局部,其正中央就是“伊扎克·拉宾”这个名字,每个字母都以圆圈框起来。
若“伊扎克·拉宾”的跳跃码是10,那每一行的长度就是10个字母;若跳跃码是100,则每行长度为100个字母。每当行列重新组合,都会形成一套相关的新单词和片语。
电脑如何呈现圣经经文、形成什么字谜,完全由密码字决定。三千年前圣经就以密码写好,只要发现了拉宾的名字,自然就会显露相关的情报。
我们在跟“伊扎克·拉宾”相交的地方,找到“刺客将行刺”这几个字,如前页上图所示,每个字母都加以方框。
拉宾全名跟预言他遇刺的字眼一起出现的或然率是三千分之一,而数学家们认为,百分之一就已是机遇难逢了,以前最严格的测试标准也不过是千分之一而已。
我飞到以色列去提醒拉宾,是在1994年9月1日。一直要等到他遇害一年后,我们才在出现“伊扎克·拉宾”和“刺客将行刺”的同一地方,找到刺客的名字“艾米尔”。
艾米尔的名字写在那里已经有三千年,等着我们去发现。可惜圣经密码不是水晶球,若是不知道要找什么,你就会一无所获。
电脑以跳跃码的方式,在字串中找寻名字、单词和片语。从圣经的第一个字母开始,找寻每一种可能的跳跃序列 从跳过一、二、三个字母,依序到跳过数千个字母,看看能拼出什么字;然后再从圣经第二个字母开始,如是周而复始,一直到圣经最后一个字母。
电脑找到关键字之后,会接着找相关的信息。一找再找,相关的名字、日期和地名无不密密相连 拉宾、艾米尔、特拉维夫、拉宾遇刺之年,都在圣经同一地方。
电脑以两种测试法记录字与字间的组合 同时出现的字词与字词之间的距离如何、拼出搜索单字的跳跃间距是否最短。
芮普斯以海湾战争为例,说明电脑运作的方式。“我们要电脑找寻萨达姆·侯赛因,”他说,“然后再找相关内容,看看它们是否会依正确方式一起出现。结果我们发现,飞毛腿跟俄制导弹、开战日和侯赛因的名字密写在一起。”
这些字词各自形成字谜。于是,串连在一起的字词互相交错,透露出相关的消息。如比尔·克林顿的名字和总统一词交错在一起,登陆月球跟太空船和阿波罗11号,希特勒和纳粹,肯尼迪和达拉斯亦然。
经过再三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字谜都只能在圣经里才能找到,《战争与和平》等各类书籍和千百万种电脑制造的实验个案都不行。
根据芮普斯的说法,密写于圣经里的情报数量无穷无尽。每次在密码中发现新的名字、单词或片语,就有新的纵横字谜形成,相关的字词以垂直、水平或对角方式相交。
微乎其微的几率
显而易见的,这不是诺斯特拉达穆斯(Nostradamus,16世级的法国星象学家)式的预言,不是“星起东方,大王将坠”之类的话语,可以随后人解读,用来涉指确实发生的事件。
相反的,拉宾的全名、刺客的名字、他遇害的年份等明确细节,都一一出现在圣经密码里,跟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新闻报道一样精确,只差没有在事前发现艾米尔这个名字而已。
然而,这仍然很难令人置信。我问芮普斯,是否其他任何书籍都不可能找出类似的资讯,找出没有真实意义的随机字词组合。找到海湾战争的开战日,乃至拉宾遇刺,会不会只是个巧合?
芮普斯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钱币,拋在空中,“只要是一枚真正的钱币,”他说,“那么,正面和背面向上的几率是各居一半。若是我拋出二十次,每次都是正面向上,只怕人人都会认为这枚钱币动了手脚,连续二十次正面的几率更少于百万分之一。”
“圣经就像动了手脚的钱币一般,”芮普斯说道,“它是以密码书写。”
他引用最初的实验,亦即密写于《创世记》中的圣贤为例,“另一个可能是,我们凑巧发现32个人名和64个日期的最佳组合,但这么机缘巧合的几率只有千万分之一。”
如果芮普斯所言不差,如果真有圣经密码,如果它真能预知未来,那么,这是传统科学无法解释的。
有 些传统的科学家对此无法接受,自是不足为奇。澳洲统计学家亚伯拉罕·哈索夫(AvrahamHasofer)在芮普斯未公布实验报告,在不明其数学运算的证据之前,即对此大肆抨击。“在庞大的资料组群里,必然会出现若干图式。”他说,“云儿朵朵 都有各自的形状,同样的,数字或字母的组合也有形有状。”
“总之,”哈索夫说,“用统计法来测试有关信仰的事,会引发严重问题。”
芮普斯说,批评他的人误解科学,也误解信仰。他指出,哈索夫没做过统计测试,没核对数学运算模式,也没看过圣经密码。
“当然,任何一本书都可以找到随机字母组合,”芮普斯说道,“而且,任何一个大型的资料库都可以找到 萨达姆·侯赛因 ,但要在相同的地方找到 飞毛腿 、 俄制导弹 和开战日期,却是不可能的。除了圣经之外,哪怕是十万、百万个字母的书籍,都找不到如此连贯的资讯。”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圣经只是古老的民俗故事、神话,科学则是唯一可靠的真实图像。另有些人说,圣经既是上帝的话语,必然是真实不虚,因此,错的必是科学这一方。我认为,当我们对两者都有相当了解之后,宗教和科学会合而为一,我们便会拥有一个 统一场理论 。”
芮普斯·魏茨滕的论文披露后,近三年间没有人向美国数学期刊提出过反驳意见。
实际验证过圣经密码的科学家已经证实密码的存在。五角大厦解码专家、数学期刊三位审查员、哈佛、耶鲁和希伯来大学的教授们,一开始都是心存怀疑,最后也都对此深信不疑。
过去与未来并存于现在
爱因斯坦曾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无论怎么执著,终是虚妄。”他指出,时间完全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它不是单向移动的,而且未来与过去同时存在。
另一位为我们界定这个宇宙的大物理学家牛顿,不但说未来已经存在,更认为事先可以预知,甚至自己实际动手找寻揭示未来的圣经密码。
现在有些科学家,包括当今顶尖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内都认为,有一天人人都可以做时光旅行。“未来我们也许有能力做时光旅行。”霍金说。
也许诗人艾略特说得不错:“现在时与过去时/或许并呈于未来时中/而未来时则包含在过去时里。”
但在没有足以取信一名新闻记者的那种证据,那种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查证的消息之前,要我相信密写于圣经里的未来信息,我确实还没有心理准备。
我在芮普斯的处所盘桓一个星期,一起在他的电脑边研究。我请他找出跟最近的世界大事相关的消息,如刚刚惊鸿一瞥的彗星、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他则一一从旧约找到我要的消息。我们查对作为“实验对照本”的《战争与和平》便毫无所获,一查圣经却赫然在目。
在那一星期和往后六次以色列之行,以及我自己五年多的调查中,我们找到十、百、千件世界大事密写在圣经里。随便哪一天,拿起《纽约时报》或《耶路撒冷邮报》,只要头版新闻够分量,就可能在三千年前写成的密码文书里找到。
这些消息屡经证实,准确性不下于现今的报纸记事。从《创世记》到《申命记》,新闻里有关的姓名、地点和日期一应俱全,有时甚至可事先发现。
犹如大事纪
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六个月,密码显示克林顿会当选。与“克林顿”这几个字母相交错的,是他日后的头衔“总统”。
近年美国政坛最轰动的大事,尼克松因水门危机下台,也在圣经密码记载中,“水门”跟“尼克松”和他被迫辞职的“1974年”一起出现。
圣经暗文在密写“水门”的地方问道:“他是何人?总统,但被扫地出门。”
“大萧条”跟股市崩盘密写在一起。在圣经里,“经济崩溃”与“萧条”、“股票”一起出现,起始的年份1929年 (犹太历5690年)也密写在同一地方。
此外,人类的重大成就如登陆月球,也在密码记载里。不但“人上月球”跟“太空船”和“阿波罗11号”一起出现,连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的日期1969年7月20日,也写在圣经里。
甚至阿姆斯特朗的名言“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在圣经暗文里也有类似的话。在密写他踏上月球之日期的地方,有“人类所为,一人所为”几个字跟“月球”一词相交。
这些跟“阿波罗11号”一起出现的字眼,都密写在《创世记》中上帝告诉亚伯拉罕“你举目看看天空,数数上面的星星,你可以数得尽吗”的地方。
预知星球撞击事件
初访以色列之后的那几年,我自己一直在研究圣经密码,但不是以数学家的身份,而是以新闻调查报道记者的身份查核各种事实。
除了数学运算之外,可以证明、查证的是有关最近的过去和未来的消息。我在调查进行已两年的时候,发现密码中预言一件宇宙奇观,并在随后亲眼看见它在现实世界中发生。
1994年7月,世人目睹太阳系前所未见的大爆炸。一颗彗星以千余万吨的力量撞上木星,形成许多大如地球的火球。
我用在以色列时请人帮我写出的以芮普斯数学运算模式为基础的电脑程序,在彗星撞木星前两个月,就发现圣经密码记载了这件事。
有 关这次撞击事件的记载,在圣经里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创世记》,另一次在《以赛亚书》。依1993年发现彗星的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苏梅克 列维”彗星(Shoemaker-Levy),两次都是以全名出现,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彗星撞“木星”的情形。在圣经密码里,行星和彗星的名字两度相交。在 《以赛亚书》里,则预先记载着撞击的正确日期,7月16日。
天文学家在事发前几个月才能预知的事件,圣经密码却在三千年前就已正确预言。
就是这类极为明显的发现,使我彻底相信,在这两年的调查中,我不断自问:这会是真的吗?圣经里真的暗藏不属人间的智慧?尽管证据纷至沓来,每日醒来我仍是疑信参半。
莫非是骗局?莫非又是有如希特勒日记一般,又一个克里福德·伊文(CliffordIrving),而不是什么新启示?
拉比和学者教授对圣经来源的看法莫衷一是。宗教界权威人士表示,从《创世记》到《申命记》这旧约前五书,乃是三千多年前写就的;学术界权威人士则认为,那是数百年间辗转经无数人之手才写成的。这种论难其实无关紧要。
旧 约经文定本起码已有一千年,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改动过一个字母,这是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公元1008年完整版(列宁格勒抄本)和现存所有希伯来文圣经版 本,每一个字母都相同。因此,我通过电脑程序中发现1994年7月16日彗星撞木星正确日期的经文,起码有一千年没有更动过。
若这也是一个骗局的话,那就得有个能预见未来的设局者,是以骗局的可能性大可排除。
没有一个设局者可以在圣经时代、黑暗时代,乃至事前两个月的1994年春天,就以密码写下彗星撞木星的事实。于是我再一次感到十分确定。
我到哥伦比亚大学探望芮普斯。他那时是哥大访问教授,所使用的数学大楼那间办公室,正是二十六年前发起全球救援行动,把芮普斯从苏联监狱解救出来的“美国数学学会”会长李普曼·柏思(Lipman Bers)用过的办公室。
当年在苏联还是年轻研究生的芮普斯,因参加示威反对1968年红军入侵捷克被捕,在牢里做了两年的政治犯。西方国家数学界出面为其做说客,芮普斯终于获释,并获准移民以色列。
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的芮普斯,同时也在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课,广受数学界敬重。
芮普斯在哥大办公室看了我列印的木星撞击事件资料后,说道:“好过瘾。”他跟我一样,仍为圣经密码的准确性称奇不已。
天文学家可以从追踪彗星轨道和测量彗星行进速度中,得知它会撞上木星。但是,不管是谁写下圣经密码,他们在舒梅克和列维发现这颗彗星前数千年,如何能拥有同样的资讯,怎么能记下撞击的日期?
当然,这关系到一个大问题 怎么预知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