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末的时候假公济私去了趟西安, 去之前特意和公司说好需要有一天时间自由安排, 人家很热情地特意派了个司机小帅哥跟着,说否则肯定会挨宰到找不到北。当然不信了,毫不犹豫谢绝了人家的好意, 因为有很多年没见面的好友夫妻做地陪我怕什么呀———虽然他们二个也从别的城市赶过来, 但西安是他们的故乡 。
嘿嘿,谁知道错误估计了形势, 这对夫妻早就OUT 老外了,猜想是在非洲待太久了吧:-) 最后三个人在外面逗留半天后兴趣全无, 大眼瞪小眼, 最后决定会饭店, 整整一个下午躲在房间里天南地北地胡吹八卦。
跑题了, 还是看看我这半天的时间在西安的收获吧。
原本就没打算去看兵马俑华清池什么的, 最梦想去的地方是乡下看那种用柴火烧的土炕,尝尝他们真正的农家菜, 还要坐在土炕上看看老大娘剪窗花, 可那天一早上就哗啦啦下雨, 天冷的实在够呛,不得不取消计划去了西安最有特色的一条街: 回民街。
回民街在西安的市中心钟鼓楼附近, 它其实就是条商业步行街, 和上海的南京路苏州的观前街一样。可能是天气原因, 街上行人不多,看着有点萧条的样子, 这是街口的石雕和街景:
PS: 去鼓楼的时候要不到车, 饭店找了个不打表的“黑车”, 要了100块; 中午几乎在同一地点回来, 车资只要8块5! 晕, 也太黑了,
回民街主要有很多小吃&特产。 可能是区域文化的差异,这里的饮食习惯和家乡完全不同, 一走进这条街, 弥漫在空气里的一些说不清的混杂味道直冲脑门, 有点晕头。胡乱拍了几张秀秀:
一是凉面, 凉粉,凉什么的不知道
二是核桃, 要推荐一下, 买了点带回家, 老哥说好吃极了, 还怪我买少了;
三是不知道名字, 好像是油炸的
四是新疆的馕——可能是错别字, 比江南的大饼大多了, 看着没有多少食欲。
还有:
狗 头枣:真正的大,“ 大!”红枣, 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这么大的个头, 比划一下就知道了, 尺寸比鸽子蛋大多了。 咬下去软绵绵肉乎乎甜滋滋的,当礼物送给了老妈和嫂子, 还带了二大袋到这里:-)就是价格有点贵, 一开始好友花60块只买了10个。 估计种狗头枣的农民受益应该不错。
石 榴:老妈喜欢的, 不问价格挑了一个最大个的带回家, 可惜一点不甜, 家人还说比家乡水果店贵多了。
火晶柿: 和概念中的柿子完全不同, 它的尺寸和樱桃西红柿类似, 一个个粉嘟嘟的整齐地排列着,可爱的要命,毫不犹豫要了一箱扛回家, 后来发现只有表面一层是鲜亮的, 里面那层全部扔了, 可恶!
冰 糖梨: 我起的名。 见路边有一只只的炉子, 象烘大饼的那种, 掏空的里面象个锅, 热气腾腾煮着不知成分的汤水, 里面有红枣, 有梨子,,, 看着应该很好喝的样子。 好友斩钉截铁地要求只买一杯“你尝尝, 拿着先暖暖手!”———忍不住偷偷喝一口, 什么怪怪的味道, 不好意义扔,一直带到房间好友才哈哈大笑:“ 里面有羊油!”——故意让我上当的, 这二个哈松:-)
回 民街几乎所有小吃店的炉子都放在街边, 当着顾客的面现场制作。 很多的牛羊肉, 很多的泡馍点。 好友推荐最典型的是这家: 老孙家泡馍。 虽然不碰羊肉, 既然来了那就还是尝尝当地的特产吧——羊肉泡馍。看图吧, 不明白吃泡馍还要上碗汤干什么, 还有一碟大蒜头!其实所谓的羊肉泡馍就是羊肉粉丝汤里面加点切碎的大饼,上面再放点香菜。很遗憾实在是享受不了,挑了几根粉丝尝尝不合胃口。
说到当地的特产要加一个: 扯面。 头天晚上吃到的, 他们说是“扯一条面给你见识见识”, 就是一个面团子左拉右扯的一会功夫成了扁扁长长的一根面条,结论:龙飞凤舞的,看着比吃着好:
再加一个: 不解释吧:-), “队长是我别开枪!” ——什么意思
PS:回民街有一些手工业艺纪念品, 购买是要小心:
买的二个苗银手镯是假货, 虽然软软的很逼真;剪纸其实不是剪的, 是工厂用机器刻出来批量生产的;一些色彩鲜艳的手工虎头鞋虎头枕, 方便的话看看里面的填充物是什么;盒装的东西特别是水果还是要谨慎点看看, 很有可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没打算买的话就不要随便去问价格, 这里做零售的没多少耐心,,,
西安清真大寺—— 好友极力推荐的, 以至于放弃了去看博物馆和钟鼓楼的机会, 它深藏在回民街傍的化觉巷深处, 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回民住宅。我对穆斯林的生活一无所知, 所以完全是看看热闹, 属于到此一游一类的。
看 介绍说,大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初的建筑早已随岁月而流逝,现存的大部分是明清二代遗留的佳作。寺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 实际建筑面积有六千多, 整个院子看起来像个规则的长方形,中间有一条象走道似的中轴线贯穿全寺, 从大门往里,有一个接一个的院落,有点象以前江南富有人家几进几进的豪宅。(因为最里面的院落给锁了不让进, 没数清大寺到底有几进。)
清真寺的大门有点和“大寺” 的称号不太相符, 普通的象户人家。 一进门就是高大的清代木质大牌坊, 暗红色的木质还能依稀看到曾经的辉煌。 可惜有工人在劳动, 很多脚手架, 没有照片看。——看介绍说, 这个木质大牌坊算第一进园。
第二进园从五间房算起。所谓的五间房可能就是说有五个门面吧——猜的, 二侧的厢房大门紧闭, 只看到墙上有一些砖刻:
第二进园最著名的应该是这坐石牌坊,这个牌坊就象有一大二小三个门楼,中间一个头顶“天监在兹”,两侧各为“虔诚省礼”和“钦翼昭事”。牌坊四周石雕栏杆把它围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石 牌坊后南北两侧还有冲天雕龙碑二座。这二个石牌的特点是外面还有小房子似的碑亭 , 看起来是用来保护石碑的。南面的碑是清朝的 敕修清真寺碑 ,其背后 “敕赐礼拜寺”几个大字;北面的碑为明代的敕赐重修清真寺碑,背后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书“道法参天地”五个大字,看不懂书法, 就是觉得写的非常霸道, 雄性十足的样子。可惜照片拍的太丑, 光想着照整体, 看不到细节了:
省心亭在第三院落内,介绍说它是呼唤教徒礼拜的至高点, 里面还藏有明代的手抄《古兰经》 和清代的作品《东方麦加图》。 可惜了, 人家不然进!
非常想看看东方麦加图长什么样,真是犯太岁了,连省心亭也不让我省心:
第四个进园是游人能进去的最后一个院落。这应该是全寺最大的一个院落。
最靠前的是这个一真亭, 既是牌楼有象亭阁 ,因为整个亭看起来有点象凤凰展翅, 特别是尖尖的翻翘的尖顶, 所以此亭又称为凤凰亭。
不知道“ 一真” 是什么意思, ——唯一的真理?
看半天连蒙带猜也没看明白二边的对联到底写了什么:
从这里沿着大寺的中轴线, 穿过最后一个石牌楼, 后面就是本寺的灵魂所在地(可以这样说吗?)——礼拜大殿:
走在这条路上, 不由自主打了几个哆嗦 , 不知道为什么。
礼拜大殿——可惜一个字都看不懂,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清真寺, 完全象个打酱油的似的,说不出个所以然, 囧!
PS: 大殿以及整个寺院感觉很朴素, 连色彩也很单纯,没有任何多余的华丽装饰,这和曾经见过的那些富丽堂皇的庙宇有很大不同。
当然里面也不让进的, 用长镜头对着唯一敞开的大门咔嚓了一张, 发现这里是整座寺院唯一有亮丽颜色的地方——看地上的毯子, 看不出有多大, 介绍说里面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
大殿是游人能进去的最后一个地方, 二侧还有院门, 但大门紧锁。
大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砖/石雕:整个寺院几乎没有一块空白的墙壁, 各种雕花,镶嵌,拼花到处可见, 非常精美。 更有意思的, 所有的图案几乎都是描绘花草的, 应该是没有看到有人物形象(不是十分确定, 也可能有遗漏没看到的)—— 什么意思? 他们推崇大自然不搞个人崇拜?
这个天井比较典型了,“ 和为贵” 是主体, 就像二侧的苹果, 和平和平是一切的宗旨——猜的,看不懂上面刻的是什么意思:
还有好玩的:
*看不懂的对联, 怎么都蒙不出, 有点象形文字的意思, 看着全是长寿动物那一个字。
*好好的走道, 非要种二棵树挡在路的中央, 而且不止一处。
*连树都长这么纠结, 哎哟
那天在去饭店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喇嘛庙,唠叨着这辈子还从没见过喇嘛庙是怎么回事。 临走的那天早上急吼吼用一个小时去了一趟。 可能是刚刚修缮完, 这个庙宇基本还是空空荡荡的, 最显眼的就是这个环绕大殿的转经筒,看不懂其他的。
*想着有机会要去灵山的藏传佛教宫补补课。
PS:看到院里有二棵“痒痒树”,学名“ 紫薇树”,小小瘦瘦的,没有树叶(可能是冬天的缘故), 也没有树皮。 既使无风, 用手轻轻抚摸树干,树的全身从底部到顶端的树枝都会摇动, 象人怕痒似的, 所以叫痒痒树。
这个喇嘛庙就在玉祥门的一侧, 这是很有气势的城墙。 西安城墙保护的真不错:
晚间的玉祥门:
*这个地点白天的交通真是够呛, 红绿灯不管用似的, 四面车水马龙还有行人自行车, 过个马路等半天还要分二部分走才能完成——需要在路中央等待另一个方向的车流过去。
加一张: 雨中的腊梅—— 在清真寺拍到的:
后记:
*西安这个城市和江南比较起来显的更彪悍一点,也许是它的地理位置还是气候原因造成的? 如果下次有机会, 一定要去趟农村, 惦记着老大妈坐在自家的土炕上剪着红彤彤的那些窗花,,
*和好友夫妇这么多年没见,幸运的是那种熟悉的感觉还在,更幸运的是除了容颜我们都没变,这种惺惺相惜的聊天感觉好极了, 不知道和他们下一次的开吹是否还需等十年,,,,